命运多舛之云贵会馆2/2

文化   2025-01-04 20:30   天津  

第四节 中山中学迁入云贵会馆


天津云贵会馆,创由逊清直隶总督陈夔龙,继经两省同乡捐助,始于庚戌,成于辛亥。其建筑之完善,规模之宏伟,殊不在津市各会馆之下。惟经费时感拮据,修理不免困难。且经历驻军蹂躏,房屋多有损毁。⑥

“追忆往日之笙歌聒耳,酒肉熏天,有不胜今昔之感,而泪下如糜者”。此时大好河山已成残局,云贵会馆多年沦为牧马之所。此情此景,真为当所言中了。战事虽然结束,却又被新政权所接收了。

192893日,前法租界之英文学校之高峥嵘,谋设中山中学。“因在北伐期内密传党义,为避免被军阀干涉起见,特将校址设于法租界24号路,以利进行。今即革命成功,军事底定,训政伊始,即扩充学额,努力党化教育。”因为“兼重武术、兵式、体操,以期党化普及,思想统一,利党利国,强种御侮。惟在租界内宣传党化殊不相宜,受外人种种挟制甚感困难。”呈请天津特别市长南桂馨,拨给空闲官房充作校址。

他先是看中了特一区公安局旁楼房,是原德华学校旧址,内中少有几个警察使用,尚空闲余房数十间;另外河北望海楼附近前河北官医院,地势宽大,颇堪作学校校舍用。恳请市政府拨给其中一所,充作校舍,“以资应用,而垂永久”。

南桂馨接到请求后,训令天津特别市政府教育局,“查明具复,以凭核办”。但是经调查这两处都不适于办学之用,于是暂借河北中州会馆,之后另想办法。高峥嵘得令,将校址从法租界迁到中州会馆,安排就绪顺利开学,校董多是政府工作人员,因而师生名正言顺参加了中山公园纪念孙中山诞辰大会。

当时的私立中山中学校,学生仅九十余人,分初中一、二、三年三级,课程均按国民政府教育部条例施行。教员十二人,多毕业于国内著名大学,且在社会上有相当成绩。一切组织设施,按之教育部现行条例。

1929年春天,中山中学因中州会馆不敷应用,而迁到宇纬路西口云贵会馆,518日下午举行迁移典礼,由教员胡定远主持,来宾到场五十余人。校长高峥嵘在致开会词中说:“去岁北伐告成,革命底定,属校正式成立,以养成革命青年,培植建设人才为宗旨。如今学校成立不到一年,迄今三迁校舍,诸未设备,嗣后多请各界指导”等语。

当年1213日,天津中山中学校董会,呈请立案。特别市教育局接到报告后,派属员前去调查。据刘德昭报告说:该校面积十九亩四分六厘,系云贵会馆馆址,年租金三百元。附近居民不多,地方幽静。校舍有教室三座共六间,宽敞敷用。还有图画室、理科实验室各一间,书籍、仪器、标本等不足应用。其他如礼堂、寄宿、饭厅、办公室等共六十间,但设备简单,当须修理,添置用具。操场面积仅为三亩八分,运动器械尚欠完全。

此时校长为刘不同所掌,学校分教务、训育、事物各股,各负专责。教员有蒋逸霄、李白水、罗慕华、吴应环、柳西铭等。其中蒋逸霄女士毕业于南开大学,教三年级国文及数学,解释详明,颇能督促学生自动。

另据1930717日,“天津市体育设备调查”中提到:中山中学校成立于1928年,当时校址在法租界,一切组织完全秘密。秋后迁至河北中州会馆,1929年又移至云贵会馆。现有学生以百余人,中有女生十余人。该处校址虽大,而不适于运动场之设备,该馆后院为花园,树木甚多,故不可得平坦之操场。

然该校对于体育之提倡依然不遗余力,该校学生因篮球设备较佳,故篮球之风气甚盛,校队称雄于河北一带,曾于南开五虎相角逐。但足球队虽有名将李白水教练,但因无正式球场,只能暂借蔡家花园隙地,故无若何发展。该校因校地关系,仅有篮球场二处,网球场一处,排球场一处,以及田赛之跳池等。学生自办游艺室内,有乒乓球台和其他游戏器具。

云贵会馆管理者于1930秋成立董事会,公推王文人(前四川查办使、护理四川总督)为董事长,胡珍府、葛吉阶、周静山、姚顺伯、李子豹诸人为董事,所有银钱契约等均交董事会保管,值年经理专任收取房租保护馆舍之责。嗣将云贵会馆收回,加以整理。

1931年春节期间,云贵两省旅津同乡,在云贵会馆召开团拜会,到者有王文人、张均平、周静山、胡海岳等四十余人。致祭同乡先贤后参观一周,调查馆址现状,并在后院花园假山前摄影以为纪念(下图)。

然后众人到大陆春饭庄聚餐,席间值年经理谢仲锜、殷有济报告说:“本馆事宜向由刘子贞、丁树候二人经理,现刘君已逝世,丁君远出,经手各事无人负责交代。再查本馆房舍除被中山中学占用者外,均已坍塌废弛,现已聘请律师向中山中学交涉退还,拟成立旅津乡学,请诸乡耆共同讨论”。⑦

嗣后,云贵同乡捐款建筑天津云贵会馆的功德碑一通,勒石永记。


第五节 中山中学流年不利


19291213日,天津中山中学校校董会,呈请特别市教育局核准立案。当时中山中学董事会先后有:张友渔、刘不同、周芷乡、王镂冰、雷厚声、史可箴、朱道孔、蒋逸霄、高峥嵘、刘冠三、刘孟扬等。校董会公推张友渔为主席。此时的校长为刘不同,系黄埔军官学校毕业,学校有教务、训育、事物各股,各负专责。教员有蒋逸霄、李白水、罗慕华、吴应环、柳西铭等。

张友渔早年参加五四运动,北京政法大学毕业后,北京《世界日报》主笔,1927年加入共产党,时任天津特别市政府第三科长。刘不同为黄埔军校四期毕业,时任国民党天津市党部委员。

蒋逸霄,南开大学毕业,《大公报》第一位女记者,曾受高等教育,兼长中西文字,颇负文名,津市各报时见其作品。蒋于毕业后,原以课读为生,后入大公报充当外勤,因系开津报界女禁之先例,一时名震全市。其时适津市妇女运动甫兴,指导乏人,遂入妇女协会工作。妇协改组后,又入中山中学充任教师。

马致和时任天津特别市政府四科主任,废约促进会委员。吴沛然是东华名产公司经理。王镂冰为天津《商报》经理。朱道孔时任律师公会副会长。刘孟扬为清末秀才,早期社会活动家,著名报人。

193091日,校长刘不同因公辞职,校董也有所变更,高峥嵘退出,自己另办晨光中学。孙子文、赵幼梅等加入董事会。

孙子文即孙凤藻,直隶水产学校创始人,时任津浦铁路局长。赵幼梅即赵元礼,近代诗人、书法家,天津著名乡贤。

其时校务无人维持,蒋逸霄因得同僚之拥戴,董事会推蒋逸霄作中山中学代理校长,得长中山。该校系私立性质,无固定基金,一切开支,均赖学生交纳学费,是以经费时起恐恐惶,周转不灵,因经费困难,致教师欠薪成为家常便饭,虽董其事者稍与捐助,然获数甚微,亦无补实际。

为此,中山中学召开校董会,教育局长邓庆澜、值年董事王镂冰等议决,暂由校长蒋逸霄向外借款维持。蒋逸霄因向曹锟夫人借用久大公私股票,向中国银行贷款维持校务。

此时的河北中山中学,以为本市私立学校之后起者。虽成立不及三载,而近一年来,经极意整顿,日求改进。其在社会上之地位,已渐引起一般人之注意。正在校长蒋逸霄准备在下学年颇多革新之时,因资金困难没有及时归还久大精盐股票,被曹锟夫人陈寒蕊告上法庭,不得不辞去校长职务。(见笔者所附《校长蒋逸霄》一文)

蒋校长辞职后,记者到中山中学采访,见该校朱门大厦,甚为寂静。入内唔该校维持会某君,询以该校近况。据称,自校长离校后,所有校务暂由全体教职员维持,以终结本学期。至下学期如何进行,曾由教职员全体及学生护校会,呈请董事会询问。本校经费甚为困难,各职教员薪水已积欠十余月,同人皆因学校已有数年历史,学生成绩尚佳,不忍骤然弃之。⑧

校董会因此在永安饭店聚会,公推孙湘济继任校长,并对今后校务进行讨论。

9月初,校长孙湘济到校任职。孙湘济时年三十二岁,河北安新县人,英国皇家空军机械专门卒业,英国航空部考取A字航空技师,曾任第二集团军事政治学校教育长,河南“今是中学”英文教员。

 1932年秋,值年董事孙子文因病去世,王镂冰、赵幼梅也先后辞职,1933414日,校董会改组,刘治洲、黄少谷、邓哲熙、王梓木、张树声、杨斌甫、陈希文、余心清、吉鸿昌、王式久、雷季尚、高新亚、张允荣、石友三、王铁庆等接手中山中学。刘治洲、邓哲熙、王梓木为常务董事,负责处理日常会务。

黄少谷,时为中央监察委员,南京市中央党部任职。邓哲熙在南京立法院任职。刘治洲曾任陕西省省长。石友三曾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吉鸿昌曾任宁夏省政府主席,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总指挥兼第二军长。军界的还有二十九军参议陈希文,二十九军政治部秘书主任王式九,陆军骑兵师师长张树声。还有天津人文印书社总理王梓木,世界日报主笔雷季尚等。

阵容不可谓不豪华,实力不可谓不雄厚,但是这些董事们都在抗日前线,无暇顾及校务。孙湘济“为经费拮据,维持困难,绵力已尽,不敢再行滥竽偾事,请准自行隐退,另让贤能接替”。193438日,经校董会议决,推举董事会秘书涂宗国继任校长职务。

涂国宗在教育界服务有年,接任校长后一面整顿校务,一面徐图建设,计划周详,成效渐著。为勉励学生努力学术研究,特由大东书局代购新书二千数百种,扩充图书馆。又特招半费生额一百名,致函各小学照章保送,还设奖学金招考女生。

涂校长默查社会心理,颇以男女合班为诟病,于是年秋,试将男女分班授课,为设立分校打下基础。

1936年暑期,中山中学租妥河北四马路元纬路口三益里五号房屋一所,设立女生分校。经修缮后,计有教室四间,教员预备室一间,学生阅书报室两间,游艺室二间,仪器室一间,成绩品陈列室一间,教职员暨学生宿舍八间,其余房舍除做办公室、客厅、饭厅之用外,尚余东院平房十间,原拟改作礼堂,以校款支绌,拟俟开春筹有的款,再行兴工。

但是因为政局变化太快,王式九、吉鸿昌、雷季尚、高新亚、张允荣、石友三、余心清、陈希文、黄少谷等先后辞职。王铁庆、杨斌甫、张树声等,亦来函坚辞。由孙丹林、熊观民、梁毅生、蒋煜、张孟炎、王秉哲、任应岐、付觉民、裴曾绰等瓜代。王秉哲、梁毅生、张孟炎为常务董事。

193732日,新一届校董事会“以原任校长涂宗国办理不善,经会议决免职”,由执事王幽接任。但是没干多长时间,七七事变爆发了,继而日军进占天津,河北又成了重灾区。中山中学因为“党产”嫌疑而停办,云贵会馆更因地理位置被日军占据。日本战败投降之后,你方唱罢我登场,云贵会馆日渐衰落不堪。

19564月,经天津市人民委员会批准,云贵会馆结束,移交天津市房管局。一部为天津市河北区科协办公处,一部分作为宙纬路小学分校,其余分作其他用途。

捐建云贵会馆碑功德碑拓片(上图),为笔者友人杨新所供。


2008年底,河北区政协对云贵会馆旧址进行调查,发现部分建筑尚存,及1931年云贵同乡捐建云贵会馆功德碑,送文管部门保存。

现河北区政府将原云贵会馆遗存修缮后重新开放,笔者受山掌之邀,来馆参观之余,不胜感叹,作文以纪。


注释:
1934422日,新天津画报“纪云贵会馆”。

193139日,新天津报“滇黔同乡昨日开会”。

19320620日,益世报“蒋逸霄女士访问纪”。

【全文完】

天津记忆
天津记忆文化遗产保护团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