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期节目预告:
11月25日即将播出
《北宁公园的空间变迁》
文史研究学者
杨仲达
宁园的前身最早是种植园。1906年,袁世凯在天津推行新政期间,是既推新政,又建新城。种植园是在新城的建设中出现的。
北宁铁路宁园碑记(图片来源:蜂鸟摄影论坛)
这一年,袁世凯委派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周学熙,筹建种植园。《天津政俗沿革记》(1933)记载,说:“周学熙勘定天津新车站迤地十余倾,分等给价,遂以开办,翌年春始凿湖构园。”
当时这个植物园正式的名字是“官立植物园”。虽然名为植物园,但是根据记载可以知道,它也是作为公园对外开放的。作为公众园林,当时是售票,湖内船只任游人购票乘坐,风气初开,男女有别,仅每周四对女客开放,其余为男客游览日。我们今天看,这么不平等,居然只有周四才对女客开放!而且也令人难以理解,如果是情侣游园呢,如果是全家游园呢?那怎么办?——那没办法,能让女客游园,已经是社会的进步了。
周学熙
据说,植物园还有一个计划是为慈禧太后修建行宫,所以北宁公园沿袭了古典造园手法,具有明显的皇家园林风格,但慈禧太后1908年就去世了,而植物园在1907年就已经停滞,所以,那个名叫“鉴水轩”的房子在那时一直没有启用,再往后经历战乱,也就荒废了。
那么,为什么要建一座植物园呢?当时清廷推行新政,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作为京畿重地的直隶都走在前列,如办学堂、兴实业、练新军等等等等。其间,清廷下了一个文件,号召各省“推广林政”,说是外洋各国富强,都是以工艺为基础——说到这里,我们今天的人们可能会问,工艺,和植物有什么关系?是这样的,当时的清廷认为,林木是工业不可获缺的原料,因此得出了“振兴工业,以树艺为根本”的结论。又说,“树艺为新政要端,不容置为缓图”,也就是说,还需要马上快办。
宁园种植园遗迹(图片来源:文保在民间)
于是乎,袁世凯开始官立种植园的谋划,随即制定了“以预储工业园料,就地取材,兴工艺而利权”的建园宗旨,并说明它“与泛常农林有别”,其功能主要是“分取秧种,传植城乡”。
植物园不仅是农林试验场,也确实被当作工业原料基地。周学熙主持北洋工艺总局后,相继成立了劝业工厂、铁工厂、教育品制造所等,由于工厂增多,大量工业品原料也急需储备。种植园于是被给予厚望,时间在1907年春,园内凿湖园之西北,沿北向南开凿二三里与月牙河相连,又在园的南面金钟河旁,修沟建闸,引水入园。因园东面没有河,所以挖井,设泵站汲水,所以河水井水遍布全园。按时宣泄灌溉。这些措施,《政俗沿革记》里也都提到了,引水的目的,是浇灌,《政俗沿革记》中也提到,园西北角为盐碱地,于是种植枣树,以改变土质。园内的许多植物确实都为工业品原料,如棉花用于纺织原料,马莲、秋葵粟菊为造纸原料,这些植物划分亩段,或在山道、水旁种植。而菱茨,芷莲可做食品,牡丹芍药可作药料,此外园中还种粮食,饲养牧畜家禽。
现在看,种植园功能众多,且互相抵牾,它到底是农还是工,还是公园,不伦不类,它甚至是充满了理想主义的精神。它的功能与近代农林试验场近似,由于是种植园,邻近城区,因此又兼有供民众游览的园林功能。植物园对外开放,也是有一个目的是为增加收入。
严范孙先生日记记载,在1908年的某一天,他曾与林墨青、张伯苓、严仁曾等14人游览植物园,下午游罢,意犹未尽,晚上继续游湖,在月光下,伴着笙管笛箫,原文写道,是“缆两舟为一,不棹不浆,听舟所之,与月相逢,清风拂拂,蚊螨避匿,畅然忘舒,此境殊不易得也”。可见当时的名士,是以游宁园为乐事的。
种植园本有长远规划,初期预留土地,准备三五年后,在这里举办“全国大博览会”,因为当时外国盛行的商品博览会已传入国内。但就是因为设想很多,一时却难以都办。而且由于经验不足,组织不力,经营数月,尚是一片荒芜。所谓天津名士赵元礼曾称“种植试验之事,以阅历为主,非臆想及空论所可决胜。”
就在1907年,袁世凯升任外务部尚书到北京去了。同年,周学熙也因为丧母赴扬州守孝并于次年进京,所谓是人去政息,植物园的发展于是就停滞了。
这就是宁园在最开始的时候。下一个阶段则是试验场。
当时“种植园”区域示意图 图片来源:北宁故事
《直隶农事试验场成绩报告》书中的《沿革略说》讲到:“本场坐落在天津总站东,系北洋官立种植园旧址,前清宣统三年1911改园为场”。又称“民国三年(1914)六月,因实业改组,将直隶农事试验总场更名为直隶农事试验场”。
这个农事试验场,还是沿袭了植物园的一些特征,只是 “改园为场”。它的占地是十二倾四十八亩零五厘二毫。首任场长名叫刘吟皋,继任场长名叫陈临之。
《直隶农事试验场全图》显示,直隶农事试验场有湖有山(当然是假山),有路与湖心岛屿相连,中心岛上有房屋,有水井,“签水轩”位于岛上。试验场有地于1914年借给直隶农业讲习所使用,还有专门的讲习所学生实习地,讲习所的占地是1.2公顷,也就是全场的十分之一的地面。
“鉴水轩”旧影 图片来源:北宁故事
这个试验场,沟渠纵横,与湖泊相连,与东南的金钟河相通。试验场的土地除了本场使用以外,在1920年时,又被直隶实业厅公署、直隶工业试验所、华新公司、直隶女子蚕桑传习所、直隶省家中水产学校等单位使用。也可以说,它不仅是试验场,而是多个单位,呈现出多元的姿态。
当时的试验场,包括耕作区,果树区,桑区,森林区,苗圃区,花卉区,蔬菜区,作物类试验区,还有预留地。场内建有边沟河沟闸桥,凉亭公路马路等。
1995年版的《河北省志.农业志》载:“1911年,直隶劝业道改种植园为直隶农事试验总场。1914年改称直隶农事试验场,可用土地达83.2公顷。1928年更名河北省立农事第一试验场,农田尚有33.3公顷。”
试验场,还曾经有过名称的沿革,从直隶试验总场到试验场,再到河北省第一试验场。但是这里所说的可用土地的面积要远远大于前面所说的。它从创立,一直延续到直隶改为河北,天津成为特别市之后。那么在它之后呢,它之后,宁园出现了。
高纪毅
1931年,北宁铁路局局长的高纪毅,从开滦煤矿退赔款中拨款4万元,购置了原来的种植园,经改造整修,重建为宁园。这里还有一个故事。
北宁铁路局发现,开滦矿务局赵各庄、林西、唐家庄三矿都有超时使用运煤车皮的问题,按照铁路局规定,超时使用车皮,要计价补交费用,累计矿物局应该交的费用数目相当高。因为矿务局拒不缴纳,铁路局向天津法院呈送诉状,形成一场官司。最终,铁路局胜诉,开滦矿务局向铁路局赔款五十万银元,付款结案。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那么,这笔资金怎么用呢?
铁路局将此作资金,在局附近建筑铁路医院和宿舍。因为在此不远的地方就是种植园,占地约13.3公顷,园内假山河水,年久失修,房屋坍塌。铁路局与当时的河北实业厅协商,用四万元将其买下,然后又将当时的河北高等法院、河北第一博物馆等相连地方各一部分扩入,并将铁路余地扩充到一起,共26.7公顷。
1931年7月,开始动工建造花园。疏泉凿石,修筑小山,盖亭造桥,在1932年9月竣工,这就是北宁公园。而据报纸记载,北宁公园开园的时间,应该是在1933年的元旦。
其实在1932年开春后,在工程大半完成时,已建成的园内设施便多可游览了,那时候已经开放,所以一些文字记载,宁园是1932年落成,这也还是有根据的。当时,人们兴致盎然,登山眺远,划船试航,学生们也趁着春假先睹为快。
宁园建成于秋季,错过了种植时机。1933年开园之后,待到春天,园管理处就忙着植树栽花,点缀景色,为方便游人踏青做准备。湖堤旁的植树规模是欲与西湖“苏堤春晓”媲美的。使用频率过高的园内游船,也被修整油新。宁园管理自此纳入正轨,这个园林从那时候起一直延续至今,虽然在之后的各个时期每有发展,但是宁园一直持续。
宁园的名字,是取诸葛亮那句“无淡泊无以明志,无宁静无以致远”,简称就是“宁静致远”,我们看到很多书法家都写这四个字。很有意思,天津有宁园,也有静园。只不过静园是私家小园,面积和宁园不可相提并论。
宁园也叫北宁公园,这个名字也是一个巧合,它正好也是“北宁铁路公园”的简称。这里要说一下北宁的概念,可能有人真的不知道它是指的哪里。北宁铁路的前身是京奉铁路,属于北洋政府交通部。192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年头,那一年6月,张作霖回撤奉天时被炸身亡,6月15日,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成立,并将北京改名为北平,这标志着北洋政权的覆灭,京奉铁路也随即更名平奉铁路。又过一年,到了1929年4月,奉天省及奉天市分别改称辽宁省和沈阳市,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再次将该路易名为北宁铁路,意思是北平至辽宁省会。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叫“北沈铁路”,或者“平阳铁路”,而是,一个是个城市名字的开头,一个是一个省的名字的末尾。所以,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北宁是什么概念,其实它就是北平到辽宁的一段路途,这个“宁”原指辽宁,谐音取其宁静之意。
所以说,宁园这个名字,真是天赐。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为宁园隶属天津铁路分局,所以曾一度改称“铁路工人文化宫”,后又被改为“二七公园”,在1922年2月7日,曾经发生过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所以称为“二七公园”,也是和铁路有关系。这个名为宁园的公园,它的特色之一,就是一个铁路公园。当然这个时期,虽然是叫这个名字,但是宁园的名称未废,在1976年又恢复原名。这段时期的十年可以算作宁园的一个阶段。
坐落于北宁公园内的中国铁路工会天津火车头体育场
而此后,即从1976年至2015年的四十年的一段时期,也是我们当今的人回忆最多的一个时期。当然这个时期,宁园的发展也并不显著,公园的特征不明显,园内充斥被各种建筑,歌舞厅、剧场、饭馆,甚至还有两个养老院。剩余的设施也比较破败,汽车、自行车随意通行停放。宁园属北京铁路局天津分局宁园管理处管理,和天津这座城市在行政上有别,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当然这段时期,宁园也有发展,它的功能一直是多元的,宁园中心琵琶湖边的烈士塔山为公园制高点,山顶矗立着10米高的纪念碑,上镌“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为郭沫若手书。在1990年建成的致远塔,高达74.4米,是天津所有公园中最高的仿古塔。塔前的石狮为金代作品,其造型与明清时期已经固定下来的“北京狮”造型差别十分明显,很有特色,是市级的重点保护文物。致远塔从那时到现在,一直都是宁远的标志性建筑。
从2015年到现在,又是宁园的一个阶段。北宁公园经历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多次建设,2015年是至今的一次,它的修建更重视了古典园林的特征,很有江南特色。现在,北宁公园园内各个时期的景观建筑和历史遗存都有,它熔铸古今,是天津现存规模最大、原貌最完整的近代公共园林。
11月6日开始
每周一到周五
晚间19点
FM91.1 AM1386
天津生活广播“城市记忆”节目
陆续推出新系列:
“文献里的天津”第七季
节目聚焦《天津园艺史》
天津园艺史
20 “月季夫人”蒋恩钿
天津市全民阅读活动办公室
天津师范大学地方文献研究中心
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天津生活广播“城市记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