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在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年会(CEAAC 2024)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的曾天舒教授深入分析了新型胰高血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GLP-1RA)维培那肽在治疗 2 型糖尿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尤其是其在两项 III 期研究中的临床表现。这些研究成果已于 2024 年在《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发布,标志着中国在 GLP-1RA 研发领域的创新突破,并为应对国内日益严峻的糖尿病防治形势提供了新的希望。
中国糖尿病防控的严峻挑战与临床需求
曾天舒教授在报告中首先回顾了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病学数据。
根据《中国糖尿病地图》的最新数据,自 1980 年以来,2 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现出惊人的增长趋势。数据显示,从 1980~1984 年的 1.29% 到 2015~2019 年的 14.92%,40 年间糖尿病患病率激增近 12 倍,给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挑战。
此外,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21 年的报告进一步指出,近十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由 9000 万增加到 1.4 亿,增幅高达 56%。预测数据显示,至 2030 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将突破 1.64 亿,而到 2045 年,患者人数将攀升至 1.74 亿。
这一系列数据凸显了糖尿病防控的迫切性,也为新疗法的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临床研究:显著疗效与优异安全性
维培那肽是一种新型 GLP-1RA,采用 PEG(聚乙二醇)长效技术,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和较高的稳定性。维培那肽的 III 期临床研究包括两项关键研究,曾天舒教授深入分析了这两项 III 期临床研究的关键数据,分别为在单药治疗组(III 期 a 研究)和联合治疗组(III 期 b 研究)中的表现。
III 期 a 研究:单药治疗
III 期 a 研究(单药治疗)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周智广教授牵头,研究历时 52 周,纳入 273 例患者。
研究的基线数据显示,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为 8.47 ± 0.806%,空腹血糖为 9.15 ± 1.9991 mmol/L。
结果显示,维培那肽组的 HbA1c 在 24 周时显著降低了 1.37%,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 0.61%(P < 0.001)。维培那肽组在治疗期间的 HbA1c 达标率亦显著优于安慰剂组,HbA1c < 7% 的患者比例为 50.40%,远高于安慰剂组的 14.20%;HbA1c ≤ 6.5% 的达标率为 26.70%,也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 7.90%。
此外,维培那肽组在治疗 4 周时即显示出了显著的降糖效果(降低 0.82%),并且这一效果在随后的治疗过程中持续增强,并在 52 周时维持稳定,达到 1.39% 的平均降幅。
III 期 b 研究:联合治疗
III 期 b 研究则聚焦于维培那肽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的效果,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牵头,研究纳入 620 例患者。
治疗 24 周后,维培那肽组的 HbA1c 平均降低了 1.27%,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 0.68%(P < 0.001)。特别是在基线 HbA1c > 8.5% 的患者中,维培那肽的降糖效果尤为显著,HbA1c 降低了 1.69%(P < 0.001)。
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维培那肽作为联合治疗方案中的有效选择。
此外,维培那肽在 III 期 b 临床研究中还表现出了 β 细胞保护作用,维培那肽组患者的 C 肽水平表现出了积极的变化,提示能够有效增强胰岛素分泌功能,从而帮助维持血糖的长期稳定控制。
安全性分析:低血糖风险与胃肠不良反应
低血糖是 2 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常见副作用,尤其在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时尤为严重。维培那肽的研究具体数据显示,低血糖的总体发生率为 2.30%,其中无症状性低血糖占 0.60%,而有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率为 0.00%。研究期间未出现任何重度低血糖事件,这意味着维培那肽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低血糖安全性,特别是在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中,低血糖风险并未显著增加。这样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维培那肽作为 GLP-1 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的优势,尤其是在减轻低血糖风险方面的良好效果。
胃肠道不良反应是 GLP-1RA 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维培那肽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恶心发生率为 1.00%,呕吐为 1.00%,腹泻为 1.90%,腹胀为 0%。这些不良反应通常在用药初期出现,并随着治疗的进行而逐渐缓解或消失。值得注意的是,研究采取了阶梯式剂量递增策略,这一方法有助于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维培那肽的长期安全性也在 52 周的随访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研究中维培那肽组的退出率仅为 1.6%,明显低于安慰剂组的 3.2%,这也进一步印证了维培那肽的良好耐受性。长期随访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安全性指标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稳定,未见明显异常。
心血管获益与体重管理
随着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逐步改善,心血管风险也日益成为临床治疗中的关注重点。除了降糖和 β 细胞保护作用,GLP-1RA 在心血管健康和体重管理方面的潜在益处也得到了证实,维培那肽在心血管方面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积极效果。24 周的数据表明,维培那肽组患者的收缩压较基线平均降低了 2.1 mmHg,舒张压下降了 2.2 mmHg(P < 0.05 vs 基线)。这一结果表明,维培那肽可能通过改善代谢功能对心血管健康产生潜在的保护作用。
此外,维培那肽在体重管理方面的效果同样显著。在体重控制方面,尤其是在 BMI ≥ 32 kg/m² 的患者中,维培那肽展现了较为理想的减重效果。52 周的研究结果显示,维培那肽组的平均体重减轻了 4.77 kg,进一步证明了其在体重管理中的独特优势。
周制剂和创新装置提高依从性
维培那肽仅需每周一次的皮下注射(0.3 mL,0.15 mg),无需剂量调整,简化了用药过程。其注射装置设计人性化,具有防滚动、预填充隐藏针头,并有声音和触感反馈,简化操作流程,提高患者依从性,进而提升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小结
维培那肽的两项 III 期临床研究成果证实了其作为新型 GLP-1RA 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维培那肽显著降低了 HbA1c 水平,能保护 β 细胞功能,并具有心血管保护和降低体重的作用,且具有良好的依从性。
专家介绍
曾天舒 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基础学组副组长
中国康复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临床罕见代谢病分会副会长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肥胖联盟(COC)常务理事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代谢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基层慢病管理专委会常务委员
湖北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副主委
湖北省医院管理学会临床营养管理专委会副主委
湖北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务委员
Current Medical Science,临床内科杂志,临床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通讯编委
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科研伦理学组成员
武汉市医学伦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
策划:白露
投稿:tangshixuan@dxy.cn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2024 内分泌领域年终盘点盛大来袭!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即可预约直播,参与热词预测,赢取丁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