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信息
Exhibition Information
艺术家 Artist
黄嘉杨 Jiayang Huang
导师 Mentor
何伊宁 Yining He /蔡东东 Dongdong Cai
策展人 Curator
胡芮 Rui Hu
展览总监 Director
胡嘉雯 Jiawen Hu
展览时间 Exhibition time
2024年8月24日-9月12日
展览开幕 Opening
2024年8月24日
15:30-16:00 | 开幕导览
16:00-16:30 | 诗朗诵表演 《宝石之路》
展览地点 Location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155号A)
展览前言 PREFACE
如果没能找到所寻之物,寻找过程是否还能具有深意?
作为“存在”的个体,黄嘉杨正在经历一段漫长的寻找旅程。如果说早些年他在美国的作品中对摄影史和网络文化符号的引用是向外寻找的过程,那么本次展览则可以说是艺术家近两年来将关注点转向内在与过往的一次阶段性呈现。
展览标题里的“梦”,既可指代作品中的角色在可能性和既定之间的某种纠缠与博弈,同时也指涉创作过程中向内探寻的对象与方法。艺术家以精神分析作为方法与参照框架,深入自我、成长、家庭等课题进行剖析。我们在诗与游戏的斡旋中经历这段找寻的过程,见证其中的困惑、幻想、冲突与和解。既在《黄龙有梦》的对话中看到跨越父辈与艺术家两代人成长的岁月纹路,也在《宝石之路》里感受一段仿佛无止尽被拉长延展的微观心理时间。而两年前的影像作品《蜻蜓凤梨的烦恼》可以被视作一个转折点,接驳了异地与家乡、当下与记忆,让我们得以窥见艺术家寻觅背后的动机。
关于寻找的结局,此次展览并没有急于求成地提供一个答案。无论我们能否通关展览中的游戏作品,或许都会发现自己的意识深处有一道相似的关卡,并从这种共性当中获得一丝慰藉。毕竟,比起远行异地的向外寻找,深入内在的探寻往往需要更大的勇气。
文/胡芮
作品预告 WORKS
黄龙有梦_叙事交互游戏,《黄龙有梦》系列
电子游戏,尺寸可变,2023-2024
《黄龙有梦》是以杭州“黄龙洞”作为现实原型的交互叙事游戏,探索了个人成长、家庭关系和自我认知的复杂话题。游戏的背景设定在一个虚拟的空间中,这是三个来自不同时空的黄龙洞,每个洞穴中都有一个相同的人物——“耀”(Yell)。玩家通过与各个时期的耀(Yell)进行对话,逐步了解他的困境。在游戏中,玩家需要在场景中寻找线索,帮助耀面对和解决这些困境。只有当耀充满勇气面对生活的时候,玩家才能进入下一个关卡。这种交互式体验不仅是关于角色成长的旅程,也是玩家与自己内心深处的一次对话。
黄龙有梦_游戏电影,《黄龙有梦》系列
游戏纪录片,34分06秒,2K,2024
《黄龙有梦_游戏电影》是导演第一人称的游戏记录影片。观众跟随导演的视角也不断的在“玩家”“制作者”,“主人公”,“孩子”和“我”之间跳跃与穿梭。随着故事和交互的展开,这个探索的旅程也在慢慢的揭示藏在黄龙洞里的秘密。
黄龙有梦_跳舞,《黄龙有梦》系列
竖屏动态影像,3 分 43 秒,1080P,2024
《黄龙有梦_跳舞》是一个单屏动态影像,记录了“耀”在黄龙洞中的无意识舞蹈。
黄龙有梦_家庭照相,《黄龙有梦》系列
1987-1999,静态照片,A5艺术微喷(尺寸可变)
《黄龙有梦》的家庭照相是以一种照片文献的手法再次展示了30多年前的老照片。这个家庭影集除了是对过去记忆的追溯,还有一种现代的呼应。在黄龙有梦的游戏设定中参考了诸多来自家庭照相的信息,可以在游戏中发现更多的真实线索。试图模糊真实和虚拟,现在和过去的时空壁垒。
宝石之路,《黄龙有梦》系列,
双屏影像装置,18 分 11 秒,尺寸可变,2023-2024
《宝石之路》是一个双屏影像作品,记录了艺术家在宝石山上寻找“黄龙洞”的过程。这期间引发了一些列的内心思绪与自白。影片使用了两种媒介记录手段——实拍视频和三维扫描,分别记录了同一条上山的路径,通过双重视角展现了这一寻找的细节与深意。在登山寻洞的过程中,艺术家以六个话题向他的父亲倾述了内心的声音。分别是:漫步、写作、艺术、矛盾、症状和欲望。
宝石之路,《黄龙有梦》系列,
双屏影像装置,18 分 11 秒,尺寸可变,2023-204
宝石山,《黄龙有梦》系列,3D打印,30x15x4cm,2024
是整个黄龙有梦系列的地理信息,宝石之路以及黄龙洞的故事都是以宝石山作为发生的语境。在这座山承载着艺术家的父亲以及艺术家个人童年的成长印记。
蜻蜓凤梨的烦恼,散文影片,10分 15 秒,1080P,2021-2022
《蜻蜓凤梨的烦恼》是一部自我独白式的散文短片,讲述了主人公受困于关于蜻蜓凤梨花的烦恼,从而试图走上寻找人生意义的幻想旅程。在经历过一些列的现实和幻想的记忆重构之后,主人公终于释怀了对意义的执念。
凤梨实体,3D打印,27x10x7cm,2024
ARTIST
黄嘉杨 Jiayang Huang
黄嘉杨出生于中国杭州,是一位新媒体艺术家与学术研究者。他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BFA),并获得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电子媒体MFA学位。目前,他正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攻读计算媒体艺术博士学位。黄嘉杨的研究专注于艺术实践、科技媒体与精神分析的交汇处,特别关注个体主体性和精神的无意识。他的作品曾在国内外画廊和电影节展出,包括第十二届国际影像诗歌研讨会、美国西弗吉尼亚动画电影节、HiShorts厦门短片电影节等。此外,他的学术论文也被ACM Siggraph、AI-Art等国际会议收录。
在这次展览中他正式将精神分析引入媒体艺术的创作与实践中,他通过对自我和家庭的分析带来了一场漫步式、对话式的探索与创作。他希望在真实和虚拟,过去和未来的错乱时空里,穿越重重的幻想,寻找到属于自我的“父之名”,最后缝合成完整的主体。通过这次展览,他希望观众不仅能感受到来自艺术家充满温情的探索,更希望观众对自身内心的旅程产生思考和共鸣。在这场视觉与心理的双重体验中,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平和的心灵。
MENTOR
何伊宁 Yining He
何伊宁是一位研究者、策展人。她是《浮屿:摄影与视觉文化研究》《星辉:当代艺术的思潮与方法》两本文集的发起人,其撰写、编辑及参与写作的出版物包括《劳特利奇摄影、表征与社会正义》《记忆寓所》《劳特利奇摄影与视觉研究》《英国摄影教室》及《港口与影像》系列等二十余种。她目前的博士研究围绕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解殖实践展开,考察艺术家的个人经验与半殖民地遗产,以及全球解殖话语之间的联系。何伊宁曾在中国和欧洲策划过大型主题展,包括“图汇未来”“想像中国”“在群山、丘陵与湖泊之间”“记忆寓所”与 “港口与影像”等。何伊宁是第八届新加坡国际摄影节,第三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的联合策展人之一;她是OCAT研究中心“首届2018研究型展览策展计划”的优胜者, 并凭借该研究项目的终展”记忆寓所”获得第十四届AAC艺术中国年度策展人提名奖。
蔡东东 Dongdong Cai
蔡东东1978年出生于甘肃天水,2002年就学于北京电影学院,他以摄影、装置、视频作为主要创作媒介,瞄准摄影背后复杂的文化问题,从视觉文化的角度把“摄影”带入了图像史或制图史的问题场域,讨论有关呈现的呈现、有关观看的权力等问题。目前生活、工作于北京/柏林。他曾获得过意大利特尔纳当代艺术奖一等奖,2018年《纽约时报》报道展露摄影创作新方向的8位艺术家之一。2015中国当代摄影新锐TOP20;2022第二届金熊猫摄影艺术奖“杰出摄影艺术家” 。他曾参加了不同美术馆以及艺术机构的展览,其中包括:瑞士麦勒画廊个展《照片游戏》(2024,瑞士);德国柏林欧洲摄影季个展《障碍》(2023,柏林);中国北京光社影像艺术中心个展《脱靶》(2023,北京);德国哥斯拉尔美术馆(2021,哥斯拉尔);德国国家摄影博物馆(2017,柏林);瑞士pully美术馆(2017,瑞士);泰康空间(2016,北京);德国波茨坦艺术空间(2016,柏林);民生美术馆(2016,上海);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2015,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5,北京);越后妻有三年展(2015,日本新泻);德国弗柯望博物馆(2015,德国埃森);佩斯北京空间(2014,北京);何香凝美术馆(2014,深圳);欧洲时报文化中心(2014,维也纳);俄亥俄州立大学艺术中心(2014,美国);中国美术馆(2011,北京);UNIDEE基金会(2011,意大利都灵);广东美术馆(2005,广州)等。
CURATOR
胡芮 Rui Hu
胡芮2017年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取得设计媒体艺术系艺术硕士学位,2014年于纽约大学取得电影系艺术学士学位并辅修计算机科学,目前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他以多重视角关注与时间相关的问题,包括因果、预测、选择、语言等,并依此进行影像、装置、游戏及模拟技术方向的创作及研究。曾获安娜堡电影节最佳实验动画奖、克罗地亚25FPS电影节评委特别提名奖、香港艺术中心ifva奖终选、UCLA Clifton Webb奖学金、SAIC New Artist Society奖学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