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Artisle | R:Ruijing | B: Bee
关怀宣言, Care Manifesto, 2023, 展览现场
A: 欢迎来到Artisle做客,可以简单的和读者们介绍一下cuspdot卡斯普多特吗?创立这个空间的初衷是什么呢?
R: cuspdot成立于2021年年初,有线下的实体空间公众开放第一个展览是在21年年底,目前已经有两年多,整个空间大约150平方米,其中展览空间100平米左右。我们会举办群展,也会做艺术家个展,展览期间会有比较多的公教活动。之前基本上每个展览会出一本采访和记录展览的zine,从今年开始也做一些展览的衍生品。我们是一个非营利空间。
一文:环形路径, Yiwen:Circular Path, 2022, 展览现场
A: “cuspdot卡斯普多特”这个名字有什么特殊的来由和含义吗?
R: 最早的时候在我们的理解里“cusp”是浪花上的浪尖的意思。空间的名字“cusp”是尖点/交点/浪尖的感觉,可以产生出一些不同的交织也可以构建一些新的体系。我们会希望更多年轻的艺术家和更多的人看到我们,同时我们也希望空间可以更平易近人一些,把知识,内容,图像和作品传递出去。我们希望可以给这里带来一些新的展览和活动,输出和分享一些内容,希望cusp可以链接大家,一起感到快乐,充满相互关怀。如果可以稍微链接上一些商业的可能性,或是给创作者一些支撑就再好不过了。
前段时间我们在改新的logo,我们这次logo的设计师zijian找到了一个好可爱好可爱的关于cusp的解释——就是从上方看一杯水会有一个尖尖的光晕,这就是“original cusp”,在维基百科上找也会出现相关的图片。当时就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日常的、可以出现在水杯或者是各种形式上面的一个光点,是非常日常出现在每个人生活中的元素,也和我们想要cusp传递给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
A: 两位可以各自分享一个自cuspdot成立以来印象最深刻的展览或是艺术活动吗?
R: 其实有很多印象深刻的事,但时间上记忆最新的是在去年底“我们应该是怎么样的空间”的展览期间,我们开始更多地去思考类似于cusp这样的白盒子空间,除了是展览空间以外,还可以成为什么样的场域?于是我们和艺术家杨杭平一起举办了一个做饭类的活动,把空间变成了一个大家分享食物的地方,也可以交流、分享自己的家庭菜谱,我们也有在活动的推送里写:“当料理是为了自己快乐的时候才能逃脱其劳动的本质。”同时也因为当时参与展览的一个组织,莱比锡的日本之家,他们也是以食物为出发点去呈现的他们的展览和活动,所以我们当时也公开招募大家来做饭。
我们应该是什么样的空间
What type of space or community will we evolve into?
2023, 公教活动现场
当天因为有人做饭,整个空间就有一定的气味,一进来就令人感觉非常温暖。大家都很认真地分享自己做饭的过程、擅长的菜肴。因为每个人抽到的烹饪内容不同,大家也都一起分享了这些食物。最后把各种边角料都用上了,还包了烧卖,大家真的很认真的分享食物交换食物成为朋友之类的,觉得非常开心和感动。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我们应该是什么样的空间
What type of space or community will we evolve into?
2023, 公教活动现场
B: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去年艺术家gantea的个展“有着纸团的房间”,整个展览包括作品和展陈都围绕了她的作品对于日常的观察和事物展开想象的感觉搭建了不同的空间,当时在展览的过程中还有一只因为朋友出差而暂住在空间里的小鸟。当时我们也有在媒体平台上发一些小鸟在空间里的状态,于是它也变成了一些观众来到空间除了看展览之外的收获。小鸟也特别喜欢人,在观众看展览的时候会停在他们肩上,看书时又会停在头上,好像和他们一起看,一起在空间里玩。展览在搭建上面设置了很多个不同的房间,小鸟就在屋顶上从一个房间飞到另外一个房间,感觉把展览空间里的一切都串在了一起。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有着纸团的房间, gantea:a room with crumpled paper balls
2023, 展览现场
R: 对,那个时候我们有留言本,然后在有小鸟暂住的那一段时间,每个人都会在留言本上画小鸟。
B: 当时每天都会有观众在留言本上写很多内容,而且都是非常认真地写自己的心情或者来到空间之后的感受,一共写满了厚厚的四本,这个留言本也觉得很珍贵。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有着纸团的房间, gantea:a room with crumpled paper balls
2023, 展览现场留言本
A: cuspdot是如何看待日常性和学术性之间的融合或平衡的?
R: 可能我自己关注的一些议题会比较日常化一些,但我觉得就日常本身来说,也是对宏大叙事的一种抵抗(特别是在这里的时候很多背后的内容不可以讲的过于明白时候),这是我们所需要的。关于学术性的讨论,我们首先是希望能够正常地把一件事讲明白,而不是去班门弄斧的状态,起码做到每个展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没有门槛,不虚张声势的,可以比较舒适地观展、有一个比较温暖或者有收获的体验。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分享更多的知识,可能是这样去考量的。另一方面在展览内容呈现完以后,我也很关心来看展的观众是哪些人,他们和我们的关系。我们在空间里切实需要的劳动,布展期间的劳动,运营期间的劳动之类的开门关门扫地,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工作的感受。街边的树木根据季节的变化等等。
张安:连续记号, Zhang An:Dal Segno
2023, 展览现场
A: cuspdot如何选择合作的艺术家?什么是你们最感兴趣的艺术家的特质?空间和艺术家之间的关系定位是怎么样的?
R: 可能我们选择的艺术家都比较“柔软”?因为最早的时候会觉得在杭州的一些创作者,他们很多都会以比较柔软的方式兜着圈去讨论一些比较“坚硬”的话题。所以我们去寻找艺术家的时候,也会更多地偏向关注日常话题比如自然、植物的,比较“轻盈”的艺术家,但是他们同时也都是在讨论一些很严肃的内容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可以帮助一些比较年轻的艺术家,可能他们在从毕业过渡到工作或者是职业艺术家的中间,都需要一些小的空间或者是平台去很好地帮助他们,我们希望cuspdot可以成为这样的平台。同时通过展览我们也和很多艺术家们变成了好朋友。
关怀宣言, Care Manifesto, 2023, 展览现场
A: cuspdot策划个展和群展的思路会有什么区别吗?可以分享一下策展的过程吗?团队的分工是怎么样的?有遇到什么有趣或困难的事吗?
R: 群展的策划基本上是大家集合一些最近发生的事或者感兴趣的议题,一起讨论来选择在当前阶段最适合通过我们这个空间和平台去传递相关信息的一个议题,再去做调研找到一些相关的艺术家和材料,然后联系艺术家、确认展览方案等等。个展的话,会更多的和艺术家去聊他们最近想要展览的东西和具体的形式。策展对我们来说可能更多是在尝试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我们应该是什么样的空间
What type of space or community will we evolve into?
2023, 展览周边
有着纸团的房间, gantea:a room with crumpled paper balls
2023, 展览现场
我们的团队很小,主要就是我们两个以及一位兼职的朋友(clo)和一位长期周末来帮忙的朋友(梅梅),所以所有的工作都是一起完成的,总体会比较交错,可能在具体每项任务上大家承担的份额会有一些不同,比如前期策展,规划可能我负责得会多一些,Bee可能在展览落地、搭建方面会做得更多一些。另外我们每个展览会合作一位平面设计师,是根据展览的主题和设计师的风格寻找合适的设计师合作,每一次的平面设计师朋友们也真的帮助了我们很多,(杭州好朋友们也有帮我们很多很多很多)!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A: cuspdot举办了很多workshop,它们的主要目的和受众群体是怎么样的?参与度如何?
R: 每次工作坊的参与者其实都不太一样,大多数可能是学生或者从事人文艺术行业的人,但也有各种各样身份的人。公教活动对我们来说,可能能够在展览期间让观众更了解我们想表达的内容,而且可以和当地的观众或者是社区的人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也让他们可以体验到一些更多的活动。之前也有一次来参加工作坊的观众给我们留言,让我们一定要转告主导这次工作坊的艺术家,她觉得她在一下午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非常不一样的感觉,非常感谢空间和艺术家让她短暂地脱离了她的日常的环境。这可能就是我们比较希望做到的。工作坊的参与度非常高,而且大家都比我们想象中的要认真很多很多。因为活动是自主报名的,所以大家都是出于对活动真的感兴趣,也有很多人从比较远的地方专程来参加。
和雪有关的放映和阅读, snow-related screenings and readings
2023, Workshop现场
B: 比如做饭的那次活动,大家都非常非常认真,好像是在参加厨神竞赛。活动本身也会有一些引导性的规则,很多人也是和同学朋友一起参与,所以都大家都非常开心。
R: 基本上还是大家在公教活动最后能够完成一件东西,比如一道菜或者之前有一张地图之类的,然后可以一起去分享今天做的内容之类的。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Performance with object, 2022, Workshop现场
B: 我们在活动设计时非常在意的点就是参与者的体验是否舒适。
R: 大部分观众都会觉得很开心,我们自己也会觉得做活动很开心。虽然可能很累,而且工作坊对于我们来说是不盈利的,需要准备非常多的材料,甚至艺术家都不一定能拿到多少钱,可能就只有差旅报销,但是整个体验我觉得对所有人来说都还是相对来说比较有意义的。
A: 公教活动的策划流程大概是什么样的呢?在读书会、放映、手工工作坊这些活动的类型中是否有效果特别好,或者你们觉得特别适合空间的活动形式?
R: 每期工作坊的策划可能都不太一样,更多地是根据每一次展览去策划更适合这个展览,且和以往不太一样的活动。我们会花很多时间精力策划和思考,做一些延展的调研,但可能更多的是brainstorm,也会和艺术家讨论,就是希望活动和展览有更强的适配性。比如之前张安个展的工作坊,因为艺术家是做摄影的,我们就希望能够通过摄影的形式去和观众建立联系,就设计了用图片去贴一张地图的活动。
对我们来说可能很多类型的公教活动模式都比较重复,所以还是会努力地想有没有一些更好玩、更有意思的形式也可以承载一定的学术内容。其实对于比如之前的做饭活动,我们也会很忐忑,因为没有做过类似的活动,也不太确定会有什么样的效果。但是我们合作的艺术家非常擅长组织,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2023, 跳蚤市场活动现场
B: 我们也会有一些形式比较自由的活动,比如做饭活动之后我们办了跳蚤市场,邀请了一些朋友也开放了自由报名的摊位,提供可以铺在地上的毯子,就有完全陌生的人来参加。
2023, 跳蚤市场活动现场
R: 有一些朋友带了他们废弃不要的东西,比如小家电之类的,也有朋友带了自己做的陶瓷、手工编织的,艺术品,什么东西都有。
B: 也有收藏的卡片,就真的是小时候玩过的玩具。到最后大家可以自己购买或者自由交换,所以也彼此以物换物互换了很多东西。
A: cuspdot会参加很多书展,针对一些展览也会出特定的艺术周边,出版物和周边的发行和销售对于cuspdot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
R: 一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收入。我们售卖艺术家作品的收入并不能完全cover每个展览的成本,然后我们本身也不是适合传统商业画廊的售卖体系,所以我们就在思考如何才能做到收支平衡,让空间健康地运作下去。也是从去年中开始尝试做一些很小的衍生品,然后发现效果还不错,能够成为一个收入途径。目前线上线下都有同步在售卖,如果来现场观众很喜欢展览的内容,购买一些比如明信片或者其他衍生品、包括出版物的话,再加上展览门票,我们当天的收入就会相对来说高一些了。
书展对我们来说很有生命力,参加书展每一次都可以认识很多给我们很多能量的大家,参展方,观众,主办方,能够和大家很真诚地交流分享,感受到很多爱。
我们应该是什么样的空间
What type of space or community will we evolve into?
2023, 展览周边
蔡采贝:眼泪与观众, Cai Caibei:Tears and the audience
2023, 展览周边
有着纸团的房间, gantea:a room with crumpled paper balls,
2023, 展览周边
A: cuspdot和观众以及藏家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R: 有很多观众每个新展览都会来看,或者经常参加工作坊,就会逐渐熟悉起来,成为朋友。我们的藏家其实也有很多是观众,因为作品的单价比较低,可以相对轻松地购买,所以会有看完展览后觉得很喜欢就消费的观众。我们还是希望达成交易的情况是藏家真的喜欢艺术家的创作,我们希望用我们自我积累的经验和艺术的判断力去经营我们的空间,在这个基础上从而让藏家自己去判断、选择。大家更像是对于作品交流和合作或者说是传递和分享,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一个单纯的引导。我也相信这种基于作品和内容的信任,这样对每一方来说都是比较正向、良好和健康的。
有着纸团的房间, gantea:a room with crumpled paper balls
2023, 展览现场
A: cuspdot发起的“窗户”项目联合了杭州其他艺术空间探索杭州的城市景观,可以讲讲这个项目的初衷和未来的延展吗?和不同艺术空间的联动项目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R: 当时通过活动认识了“窗户”项目的另一位策划人常旖轩,就想一起组织一些和城市相关的项目。因为我非常喜欢空间所在的仓储中心的楼,它有非常多的小窗户,于是就思考能不能以窗户为媒介,把不同的社会空间或者城市研究的内容串在一起。但是后来发现在成本方面有一些欠考虑,所以接下来可能希望把它变成一个更纸质、偏文本研究的项目。
窗户项目, Breeze through the window, 2023, 展览海报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窗户项目, Breeze through the window, 2023, 展览现场
小型空间的运营都很不容易,一开始也是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把大家串联起来,互帮互助,现在大家也都是非常好的朋友。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窗户项目, Breeze through the window, 2023, 展览现场
A: cuspdot空间的选址有什么契机吗?包括在展览“我们应该是怎么样的空间”中也有在持续讨论在杭州的替代空间和在地性的关系,你们是如何看待杭州的艺术生态和cuspdot在其中的位置?
R: 一开始在杭州成立空间是疫情期间回国以后,当时研究生阶段的老师也有和我说要在当地形成community,所以和朋友们开了这个空间,就想说大家可以一起做一些事情。慢慢发现运营实体空间的工作量和成本其实非常大,真的要做好和社区产生联系的话,需要很多时间和规划。后来一起的朋友有的可能还是想做自己的作品,所以现在就是我和Bee,我们俩一起运营这个空间。
我们应该是什么样的空间
What type of space or community will we evolve into?
2023, 展览海报
地点的话,我们当时到处跑了很多的地方,一直希望第一:周围的环境可以相对的脱离一些商业,后来我们通过朋友介绍发现了这个园区。它离市中心也不会太远,但是一往凤山路一拐弯,这里的环境就充满了植物和绿色以及河水,和杭州整个城市结构也很相同,自然和城市构建相互关联。这周边和老社区的链接也让我很着迷,总会突然有一些废弃的很美丽的桌子或者门。在这边生活的人喜欢在门口晒太阳,也有很多民间智慧。此外,我们在园区的邻居也特别可爱,在践行“共产主义”,大家以技能交换相互帮忙。以及,这边租金也相对可接受。
我们应该是什么样的空间,
What type of space or community will we evolve into?
2023, 展览现场
我们刚回杭州开设空间的时候,会感觉杭州当代艺术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少,21、22年之后慢慢地成立了很多小空间,整体不会特别商业化,压力相比北京上海也会小一些,因此会有更偏向自组织的内容产出,总体环境还是很友善的。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我们应该是什么样的空间
What type of space or community will we evolve into?
2023, 展览现场
B: 各个空间可能相对独立的同时也都彼此照顾关心,比如布展的时候都会互相帮忙,就会有一些很日常、很细节的交流。
我们应该是什么样的空间
What type of space or community will we evolve into?
2023, 展览现场
A: cuspdot内容的输出一直坚持使用中英双语,在与国际的交流和合作上cuspdot的定位是怎么样的?
R: 如果要区分本地和国际艺术家的话,其实每年在规划展览的时候对两者都会有所考虑。但其实我们并不太想按国籍区分,而是选择更适合空间和展览主题的艺术家,当然身份也很重要,希望能够不局限于某一个框架之下,更活跃地去在各个地方产出一些内容。但是落地到空间运作的实践上,可能在杭州总体也是,国际内容还是会稍微少一点点,所以如果我们能增加这一部分的探索,再去和本地文化一起讨论会有更多的可能性。也希望可以触及到更多的受众之类的!
A: 从成立到现在,空间的运营会有遇到什么挑战吗?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R: 我觉得独立的小空间,最大的问题就是收入。因为你要考虑持续地运营下去,有房租压力,有每个展览落地成本的压力。日常的运营尽量是靠我们两个人,或者是大家的帮助,但实际成本都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就得想办法去解决,不然就无法长期地运营下去。其次在运营的过程中有一些人员变动,可能某种程度上也是需要面对的困难。但通过我们的努力现在基本上是收支平衡地在健康运转了。
The 8th abC Art Book Fair Beijing Dig in & Grow up, 2023
A: 可以聊聊cuspdot在24年的一些计划吗?未来会期待cuspdot有怎样的发展?
R: 接下来5月会做新加坡的艺术家组织Atelier HOKO的项目,他们出版的杂志Science of the Secondary每一期都会对一个很细化的日常物件做研究,调研方向都非常有趣。他们已经出版了14期,展览主要围绕他们即将出版的最新的一期Science of the Secondary关于地板的。7月份是一个以birding为主题的展览,是杭州本地的艺术家胡沁迪和伦敦的艺术家团体Daniel & Clara,他们分别在杭州和伦敦做观鸟活动。然后再后面会做Filipa Tojia和一文也是对话形式的展览。今年会有比较多的双人展,他们的作品有非常多共通的地方。
https://atelierhoko.com/category/science-of-the-secondary
之后可能会想参加一些比如国外面向小画廊或者年轻艺术家的艺博会,或者其他城市和国家的书展,希望可以对接到更多的人和事情,但当务之急还是持续地做好今年的展览吧。
目前展览
蔡采贝:眼泪与观众 Cai Caibei: Tears and the audience
感谢Ruijing和Bee的受访
采访:陈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