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围棋时,给孩子一座学习“安全岛”

文摘   体育   2024-08-27 22:33   山西  

我上课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每次学生写完作文,总有一个习惯,一个字一个字数自己到底写了多少字。

我每次看到学生数的那么费事儿,就告诉他们一个简单的方法。

一张稿纸300字,写满一张,除去开头结尾的空格,也不过270多字。如果实在想知道具体数字,只需要把空的格子数出来就可以。

但我发现,学生就算用“大约法”,或者“数格法”数完了,还是不太确信,还要再数一遍自己写的字才能够真正确认,263个字。这才满意。

为什么会这样呢?


前几天翻《中小学管理》杂志时,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一位特级教师给我带来了一些启发。
他说:“对孩子们来说,抽象的是不安全的;越小的孩子,就越愿意相信让他觉得安全的事情。用‘不安全’来形容孩子们学习一个新知识时的那种感觉特别贴切。”
抽象是“不安全”的。

这个现象并不是只在于低年级学龄儿童,包括四五年级的学生,依旧会存在“不安全”的行为。

抽象是“不安全”的,这对于学生掌握新知识时的那种感觉真的很贴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越小的孩子越不能理解抽象的事物,越相信让他们觉得安全的事情。比如他们已知的知识。


就像刚才的那个数字数。

270左右和263个字有什么不同呢?

也许可以这么理解。

270左右,“大约法”或者是“数格法”,是抽象的,让学生觉得不安全的。

263个字,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数出来的,是安全的数字。

这263是真实的,而270左右是“虚的”,或者是“假的”。不是真是存在的数字。相比之下,263,虽然数得麻烦点,但是却是安全的范围。

如此,当我理解了学生的这一特点后,也就理解另外一件和围棋课相关的事情。

胡老师曾说,她带过的一些学生中,有一些孩子每次在下棋时,只要有自己不确定的棋,就一定不会下。尤其是在布局过渡中盘阶段,或者刚从吃子转向围地的阶段。占角,拆边,摆完固定的定式后,再怎么走?不知道,所以就停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走下一步。

任凭怎么鼓励,怎么催促,如何“威逼利诱”都无效。除非老师给一个方向,这才继续往后下棋。

从“抽象是不安全”的角度理解这件事情,占角,拆边,摆定式,吃子,死活……这些都是“安全的”,是学过的知识。

但是布局结束后,再走哪儿,如何围地?怎么样就走出了吃子的样子,死活的形状,这是不安全的,是抽象的。

对于一些学生,自然就无法下手。

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该如何做?减少学生的“不安全”?

1.可感知的形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是安全的。

例如,在学习围地时,可以和学生一起画出来。


2.逻辑的严丝合缝对于高年级小学生是安全的。

高年级小学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和认知常识,所以给学生直观且有趣的证明和练习,帮助学生积累,有助于他们的理解。


3.学生的安全感来自于形象和抽象的融合。

教育中要注重逻辑论证的“真”,增加经验的积累,减少是是而非的论证。同时也要有形象直观的重要性。

例如老师在摆棋时,总会有各种变化,摆出这个变化,让学生回忆刚才那个变化与这个变化有什么不同。或者这几个变化之间的不同,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试想,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老师在台上问:谁能说一下我刚才说了些什么?
台下,立刻很多人低下了头。

4.以已知连接未知。
用生活的例子连接新知,帮助学生解释那些不可感知,具有抽象的道理和问题。


5.“试一试”是很好的获得安全感的方法。
少一些我们老师人为的理所当然。总要让学生试一试。
胡老师每次在辅导新手下棋时,总是鼓励他们多试试,不怕下错。
试一试,总归是对的。

6.不断重复是寻找安全感的过程。
小孩子总喜欢一个故事反复听。
同样有些错误需要反复“错”才能真正理解和明白到底错在哪里。
学生的“反复操作”,是寻找安全感的过程。我们老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用更多耐心面对不用的学生。
毕竟每朵花开花的时间都不相同。

END


我是小栗咂。




图片选自:《中小学生管理》


导师介绍


胡晓苓


围棋职业三段

从事围棋入门教学30多年

致力于学校、社区的棋类推广,普及数万人

发展了“全国棋类特色学校”40余所

出版《围棋教学习题册》、《围棋零基础轻松入门》系列丛书



让不简单的围棋 变得简单!


秒懂围棋~胡老师

小栗咂





往期回顾

下围棋,培养一种“透过对手,看见自己”的能力

要素、联系和规律,能让我们下好一盘棋

为啥要学围棋?因为决断力需要从实践、练习中获得

什么是“气”?下次我要用这个讲讲气!

秒懂围棋工作室
胡晓苓 围棋职业三段 出版:《围棋教学习题册》《围棋零基础轻松入门》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