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前面的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解题思路解析器(WHWM数学解题四问自动化开发成功,WHWM求解物理题AI工具开发成功)、语文字词解析器(汉语字词解释器开发成功)和WHWM分析性阅读器(WHWM分析性阅读器训练成功)的开发成功,今天帮助学生开展WHWM分析性写作的工具也开发成功了。
以下是训练之后输出的结果的一个案例。注意,这个训练相比前面四个工具来说是最不成熟的。因此,目前仅仅是一个非常粗糙的证明这样做可行的工具原型。其中生成文章之后的WHWM分析性阅读也没有用之前训练成功的WHWM分析性阅读器来做,而是没有经过训练的只经过我给GPT提供了这四个问题分别是什么的一个基本属于GPT自带的版本。未来配合上我们自己训练出来的WHWM分析性阅读器,然后让GPT学会在作者提供的WHWM和其分析出来的WHWM之间做比较和迭代,应该会变得更厉害。不过,目前,展示原理上可行,这个非常粗糙的模型够用了。
GPT-4:我们将一步一步来进行WHWM分析性写作。首先,让我们从第一个问题开始:
请问,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什么?
User:有,《教育是刻舟求剑》
GPT-4:好的,我们有了文章标题《教育是刻舟求剑》。接下来,请回答第二个问题:
这篇文章你主要想传达什么意思?
User:我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当前的教育——在孩子们的脑袋里面灌输上今天认为有用但是很快即将被淘汰的知识——就是在刻舟求剑;如果要超越刻舟求剑,则我们需要刻那些我们估计在很长时间内仍然会有用的知识,也就是关于学习、创造和创造性使用知识的知识。
GPT-4:了解了你想传达的主要意思。接下来,请回答第三个问题:
你想如何来传达这个主要意思,分成几个方面,几个段落,每一个方面或者段落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这些方面或者段落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方面和段落和这篇文章整体要传达的信息有什么关系?
User:我想先建立刻舟求剑和当前教育的类比,从这个类比看到问题,再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教给孩子们关于学习、创造和创造性使用知识的知识,再论证为什么这是一个合适的答案,也就是学习了这些关于学习、创造和创造性使用知识的知识可以更容易地得到低层知识,可以提出和解决问题。
GPT-4:好的,我们已经了解了结构和各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接下来,请回答第四个问题:
你为什么要说这个,你为什么要这样说?
User:我为什么要说这个:我对当前的教育使劲地往孩子们的脑子里面灌输低层次的知识,尤其是事实性程序性知识,很有意见——这些知识容易获得容易忘记,不知道其产生的过程和过程背后的思想,不清楚其使用的场景和背后的思想。我认为可以通过教和学关于学习、创造和创造性使用知识的知识来改变这个情况,而且使得培养出来的孩子们更加适应未来的社会,能够提出和解决问题。我你为什么要这样说:通过建立当前的教育和公认愚蠢的刻舟求剑之间的联系来启发来逼迫读者思考。
GPT-4:感谢你的详细回答。我们现在已经收集了所有需要的信息。以下是根据你提供的信息生成的文章,最后我将进行生成的文章的WHWM分析性阅读:
教育是刻舟求剑
在古代的经典故事中,有个人在河上划船时掉了剑,他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期望能在回到原点时找到掉落的剑。然而,水流动了,位置已变,剑自然无法找到。这就是“刻舟求剑”的寓意——愚蠢地不根据环境变化来调整方法。
当前的教育方式,正是这种刻舟求剑的现代版。教育系统竭尽全力地往孩子们脑子里灌输今天看似有用但很快可能被淘汰的知识,而那些学习、创新和创造性使用知识的能力,却被严重忽视。结果,孩子们所学的正是一些即将被淘汰的低层次知识。
更糟糕的是,这些知识通常只是一些孤立的事实或程序,学生们很容易忘记。如果他们不理解这些知识是如何产生的,也不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场景及背后的思想,这些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是无用的。与其不断重复这种无效的教育方法,不如教给学生关于学习、创造和创造性使用知识的知识。
首先,教会孩子如何学习能够让他们在获得具体知识时更加有效率。学习本身是一种技能,掌握了这种技能的人能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新知识。
其次,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让孩子们能够产生新思想,并更灵活地应对未来变化。当前世界变化如此迅速,只有具备创造力的人才能在未来社会中占据优势。
最后,教给孩子们如何创造性地使用知识能让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生产者和应用者。他们将能够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正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核心需求。
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方法,用一种刻舟求剑的愚蠢方式填鸭式教育孩子们不久将被淘汰的知识,显然是不可取的。唯有变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重视学习、创造和创造性使用知识的能力培养,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
通过将当前教育与刻舟求剑做类比,迫使我们反思教育的真正目标和方法。唯有调整教育方针,我们才能避免刻舟求剑的错误,让教育走上更加科学理性的道路。
反思性的WHWM分析性阅读
Title: 标题为《教育是刻舟求剑》,这个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核心比喻,吸引读者的注意。
What: 文章的主要意思是:当前教育通过灌输可能很快被淘汰的知识,是一种“刻舟求剑”的做法。文章提出,应该教育孩子们关于学习、创造和创造性使用知识的知识,以适应未来社会。
How: 文章首先建立了刻舟求剑和当前教育的类比,指出当前教育的问题。然后提出了解决方案——教会孩子关于学习、创造和创造性使用知识的知识。最后,论证了为什么这个方案是合理的。
Why: 作者对当前教育系统中过度关注低层次知识的做法非常有意见,认为这是无效的。通过建设性的批评,作者希望能引发读者深思,并促使教育方式的变革。
Meaningful: 再次反思,读者可能会对当前教育系统产生质疑,思考如何改变这种局面。从表达方式来看,文章采用了一个大家熟悉的经典故事,能够有效吸引读者注意并引发共鸣。通过这种对比方式,文章将问题和解决方案清晰地展现出来,使读者对论点产生认可和理解。
这篇文章理论上符合WHWM分析性写作的指导原则,能够有效引导读者思考和反思当前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