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山区四年级数学卷的知识层次标注,二

文摘   2025-01-23 04:51   加拿大  

接着深圳南山区四年级数学卷的知识层次标注,来完成后面的题目的标注。这里的标注考察的是学生在完成这道题的时候所需要的各个层次的知识,包含:第零层,经验和体验;第一层,事实性程序性知识;第二层,学科概念知识;第三层,学科大图景;第四层,一般性人类思维;第五层,教和习的方法。

第十二题:数位、比大小。数位按道理算学科概念知识,但是,实际上,这里就是一个比大小的流程性知识。宽容一点算第二层,严格一点算第一层,主要是第一层。

第十三题:钝角、锐角、周角、平角、加法、直线、交点。按道理需要学科概念知识,但是实际上,只需要知道锐角的度数范围这样的事实性知识(或者说,把一个概念性知识当做事实性知识来对待就行,或者说,锐角这种概念本来就没啥概念性)。其次,两直线相交的问题有语言文字问题:两直线完全重叠算不算两直线?出题人要避免这样的语言文字问题影响了数学内容的思考。

第十四题:加法、除法、括号、综合算式、计算。按道理需要加法和除法的学科概念知识。但是,如果学生是按照记住了“平均分就是除法”(反过来,要知道平均分的过程是给每一个小队都先发一块钱,于是每一轮发的钱就是小队的数量,然后看可以发几轮,重复减法,于是用除法)这样的口诀来计算,那就又成了事实性知识。当然,计算部分那就直接就是程序性知识了。这道题可以宽容一点,认为是考察了学科概念知识,第二层。

第十五题:速度-距离-时间及其关系,直线、射线、线段。按道理需要学科概念,但是如果学生按照“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反过来,要知道这个关系是因为重复的加法,也就是每个单位时间都会行进速度这么大的距离,造成的)这个口诀来完成这道题,那就又成了事实性知识。后面半个题,为什么这样认为,我以为这题真的要靠光是否沿直线传播,如何在这个情形下论证这一点呢。我还开心了一下,没想到,仅仅考察了直线-线段-射线的定义。不过,能考察套定义,已经算第二层学科概念知识了,也不错。

第十六题:速度-距离-间及其关系。按道理需要学科概念,但是如果学生按照“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反过来,要知道这个关系是因为重复的加法,也就是每个单位时间都会行进速度这么大的距离,造成的)这个口诀来完成这道题,那就又成了事实性知识。这道题就很不好判断出题人到底想考到哪个层次。宽容一旦,第二层学科概念知识吧。另外,这里体现了一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很大的问题,算式不带单位——不带单位的算式不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此,题目中的80*8完全可以是,一个八倍速的火车的速度。算式不带单位是非常恶劣的习惯。

第十七题:不清楚这道题的意思,是通过很少几个计算猜出来答案的规律,还是通过转化9为(10-1),99为(100-1)来计算,然后自己得到结果?如果是第二种,自己算一下9999*99999=(10000-1)*(100000-1)=1000000000-100000-10000+1就能得到结果,根本不用去找规律,如果是第一种,这规律真的不好找。这个乘法读作什么,就更神奇了,这个“茴香豆的茴的第八十种写法”还有自己名字?事实性程序性知识,完全无聊。

第十八题:负数、相对速度、速度叠加。这是物理学的学科概念知识,而且由于风速往往不一定就是正好完全顺着和完全相反,这个直接相加和相减其实很不好用。不过,可以认为这个题做了数学建模的假设。于是,这个题更严重的问题是,凭什么顺风就是相加,逆风就是相减。这个知识小学生没有从物理中学会,只有当做事实性知识来记住。这是非常恶劣的,把一道题基于一个都没有学过不可能理解的事实性知识。同时,按道理,四年级负数的概念也是没学过的。这出题人实在脑子有问题。唯一值得表扬的点,就是这道题确实有点实际问题背景。如果真的要考察数学建模,应该关注在前一步,是否可以简单相加和相减,实际数据有没有支撑这个简单化的猜想。当然,这个问题的根源可能是出题人根本就不是真的懂数学建模。

第十九题:模式识别、用符号表示世界。这是数学学科大图景里面的典型思维方式和学科责任。这个题的用意很不错。如果稍微解释一下1007为什么中间多了几个零,或者让学生来解释一下甚至估计一下需要几个零,以及更进一步写成1-007就更好了。第三层,不错。

第二十题:组合。这可以是学科概念知识,如果学习过组合的话,或者更高层级用或者发明数学表达式来描述世界。如果是后者,则这道题更合适做成一道大题。学生就可以这样来回答:(漆器,竹编)、(漆器、蜀锦)、....,甚至进一步写成(项目1、项目2)、(项目1,项目3)、...,甚至更进一步写成(1,2)、(1,3)、...,甚至更更进一步,问学生,换一个场景,里面有10个项目,这样的组合有多少种,直接写出来算式,10*9/2=45种,或者(n(n-1)/2),还交代理由:第一种随便选,有n个,第二种只能在剩下的(n-1)种里面随便选,组合起来,但是这时候有顺序,每一个顺序被重复计算了一次,所以除以2。那就是考察用数学描述世界,用逻辑来构建算式,以及不断地做抽象直到适用一般情况,甚至创造出来组合数的计算公式了。可惜,这里应该仅仅是前者,那算第二层。

可以看到,大部分的题考察的在第一层事实性程序性知识和第二层学科概念知识之间。不过,相比很多其他试题,这里至少不是第一层事实性程序性知识占绝大多数了。其中有少数的题,已经在第三层,或者可以调整一下来考察第三层以及以上的知识。

同时这里有语言文字歧义的问题、出题人不懂数学建模的问题、算式不带单位的问题。


为了理解而教和学
分享我们在促进理解型学习上的思考和经验,尽可能地用理解型学习取代机械式记忆性学习,并且在实在取代不了的时候(尽管强烈怀疑有这个时候),用理解型学习来帮助机械式学习。为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学习,而不是为了成为搜索引擎、汉字英雄、计算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