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WM数学解题四问自动化开发成功

文摘   2024-05-23 08:52   北京  

双向数学建模,也就是把数学知识用于描述和解决现实问题以及反过来从解决数学问题中得到提出和发展数学的启发,应该是数学教育的中心之一。因此,我们提出来了WHWM数学解题四问。

在求解应用题上,所谓WHWM解题四问指的是拿到任何一个应用题问以下的几个问题。

  • 第一,What:这个问题里面有几个对象。这里可以具体到对象的量。这些对象之中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出来的。

  • 第二,How:这些对象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关系用什么样的数学表达式来表达。

  • 第三,Why:为什么我们关注这些对象,为什么这些对象之间有这些关系,为什么这些关系用这样的数学表达式来表达。

  • 四,Meaningful:验算一下问题解决了吗?这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吗还是我在胡说八道?还有别的求解这个问题的方法吗?从这个问题的求解里面我学会了什么?

之前在《小学数学这样学》之中,所有的用WHWM求解数学题的例题都是我们手动编制的。从下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来,这样解题不仅思路清楚,能够把题做对,还可以反过来促进对学科概念和学科思维的理解。

于是,我们已知像尝试把这个WHWM数学四问自动化。随着大语言模型的发展,这个目标终于基本实现了。下面分享一下我们训练之后的大语言模型的表现。

请大家看的时候尽力去区分一下,哪些是我们人工编制的回答,哪些是大语言模型产生的;这样的分解是否真的对于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思维有帮助

看起来,在求解数学题上,我们真的可以得到可以和吴金闪相比的辅导老师了。


User:我们来做个WHWM求解数学题的测试

我们家里还有大约克的糖。做一个小蛋糕需要克糖。我们打算给家里每人做一个小蛋糕。糖够吗?我家里有妹妹、我、爸爸、妈妈。

GPT-4:好的,让我们使用WHWM方法逐步解答这个问题。

题目:

我们家里还有大约500克的糖。做一个小蛋糕需要60克糖。我们打算给家里每人做一个小蛋糕。糖够吗?我家里有妹妹、我、爸爸、妈妈。

1. What:这个问题里面有几个对象?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出来的?

答:

  • 家里现有的糖的总量(500克,已知)。
  • 每个小蛋糕需要的糖量(60克,已知)。
  • 家里每个人的小蛋糕所需的糖量(未知,需要求出来)。
  • 家里有多少人(4人,已知:妹妹、我、爸爸、妈妈)
  • 是否糖够(未知,需要求出来)。

2. How:这些对象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关系用什么样的数学表达式来表达?

答:

  • 每人每个小蛋糕需要60克糖,家里有4个人,所以总共需要的糖量 = 每个小蛋糕的糖量 × 人数。
  • 数学表达式:总共需要的糖量 = 60克/蛋糕 × 4个蛋糕(即4个人)。
  • 结合题目信息:总共需要的糖量 = 60克/蛋糕 × 4 = 240克。
  • 然后,比较家里的糖的总量是否大于等于所需的数量。
  • 数学表达式:500克(现有的糖) - 240克(需要的糖) ≥ 0。

3. Why:为什么我们关注这些对象,为什么这些对象之间有这些关系,为什么这些关系用这样的数学表达式来表达?

答:

  • 我们关注现有的糖量和每个小蛋糕所需的糖量,因为题目要求我们判断是否糖够。
  • 这些对象之间的关系是总糖量与所需糖量进行比较。
  • 用乘法是因为我们需要蛋糕总数乘以每个蛋糕所需的糖量来得到总需求糖量。
  • 用减法是为了比较现有的糖量是否足够(即,总量是否可以覆盖需求量)

4. Meaningful:验算一下问题解决了吗?这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吗?还有别的求解这个问题的方法吗?从这个问题的求解里面我学会了什么?

答:

  • 计算得到,总共需要的糖量是240克。
  • 现有的糖量是500克,大于所需的240克。
  • 计算方法正确,现有的糖量可以覆盖需求。
  • 问题解决了,总糖量够用。
  • 从这个问题的求解中学会了:使用乘法来计算总需求,然后用减法来比较实际量是否足够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结论:

我们总共有500克的糖,4个人每人一个蛋糕,总共需要240克的糖。通过比较,确定糖是够的。问题解决了。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讨论,请随时告诉我!



User:我们来做个WHWM求解数学题的测试

有一种细菌每过小时就会翻一倍。现在有两个盒子的细菌。一开始的时候,第一个盒子的细菌的数量是个,第二个盒子的细菌的数量是第一个盒子的两倍。当第一个盒子的细菌的数量是个的时候,第二个盒子的细菌的数量是几个?

GPT-4:好的,让我们一步一步地使用WHWM方法来解答这个问题。

题目:

有一种细菌每过1小时就会翻一倍。现在有两个盒子的细菌。一开始的时候,第一个盒子的细菌的数量是10个,第二个盒子的细菌的数量是第一个盒子的两倍。当第一个盒子的细菌的数量是40个的时候,第二个盒子的细菌的数量是几个?

1. What:这个问题里面有几个对象?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出来的?

答:

  • 第一个盒子初始的细菌数量(10个,已知)。
  • 第二个盒子初始的细菌数量(第一个盒子的两倍,已知:10个×2=20个)。
  • 第一个盒子的细菌翻倍的规律(每小时翻一倍,已知)。
  • 第一个盒子的细菌达到40个时的状态(未知,需要通过时间计算)。
  • 第二个盒子的细菌数量当第一个盒子是40个时的数量(未知,需要求出来)。

2. How:这些对象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关系用什么样的数学表达式来表达?

答:

  • 细菌每过1小时翻一倍。
  • 初始时,第一个盒子的细菌数量是10个。
  • 初始时,第二个盒子的细菌数量是20个(10个×2)。
  • 我们要找第一个盒子的细菌数量从10个到40个需要多少小时,同时计算第二个盒子的细菌数量经过同样时间后的数量。
  • 第一个盒子的数量从10个开始每小时变成:

因此,需要2个小时(每小时翻倍,10个到40个需要x小时 -> )

  • 第二个盒子的细菌数量也会每小时翻倍,因此,经过2小时后,第二个盒子的数量变成:

数学表达式:

3. Why:为什么我们关注这些对象,为什么这些对象之间有这些关系,为什么这些关系用这样的数学表达式来表达?

答:

  • 我们关注初始数量和翻倍规律因为每小时细菌翻倍,因此细菌数量是时间的指数函数。
  • 我们通过乘数幂来计算数量变化随时间的增长是自然且直观的。
  • 同时时段内两盒子的细菌数量变化是同步的,独立初始量但单位时间增长比率绝对相应。

4. Meaningful:验算一下问题解决了吗?这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吗?还有别的求解这个问题的方法吗?从这个问题的求解里面我学会了什么?

答:

  • 验算:第一个盒子从10个到40个共需2小时(10 -> 20 -> 40)。
  • 验算:第二个盒子从20个在2小时后变为(20 -> 40 -> 80)。
  • 验证方法正确。
  • 另种方法是跟踪每小时细菌数量变化表或者公式,但相同的关系通用。
  • 从这个问题学会了指数变化针对翻倍增长在时间的关系过程中理应系数的实际应用。

结论:

当第一个盒子的细菌数量是40个时,第二个盒子的细菌数量是80个。问题通过WHWM方法准确解析并成功解决了。如果有其他问题或进一步需要讨论,请随时告诉我!




User:我们来做个WHWM求解数学题的测试

我要跟小朋友们做游戏,需要大约块糖。我就去同一个商店用同样的价格买了两次糖来凑够。第一次花了元钱,第二次花了元钱。请问我总共买了几块糖,每块糖多少钱?注意:分是最小的钱的单位,以分为单位,每一块糖的定价肯定是个整数。

GPT-4:好的,让我们一步一步地使用WHWM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题目:

我要跟小朋友们做游戏,需要大约40块糖。我就去同一个商店用同样的价格买了两次糖来凑够。第一次花了1元钱,第二次花了1.1元钱。请问我总共买了几块糖,每块糖多少钱?注意:分是最小的钱的单位,以分为单位,每一块糖的定价肯定是个整数。

1. What:这个问题里面有几个对象?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出来的?

答:

  • 总共需要的糖的数量(大约40块糖,已知)。
  • 第一次买糖花的钱(100分,已知)。
  • 第二次买糖花的钱(110分,已知)。
  • 每次购买糖的数量(未知,需要算出来)。
  • 每块糖的单价(以分为单位,未知,需要算出来)。
  • 我总共买的糖的块数(未知,需要算出来)。

2. How:这些对象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关系用什么样的数学表达式来表达?

答:

  • 每块糖的单价(以分为单位)记为 分。
  • 第一次购买的糖数量为 块,第一次的花费为 分。
  • 第二次购买的糖数量为 块,第二次的花费为 分。
  • 总糖数为 ,单价 必须是整数。

现在我们有两个方程:

需要解决:

  1. 最接近40块糖。
  2. 是整数(单价以分为单位)。

把第一个方程整理出

把第二个方程整理出

3. Why:为什么我们关注这些对象,为什么这些对象之间有这些关系,为什么这些关系用这样的数学表达式来表达?

答:

  • 我们关注单糖价格(以分计)及其购买数量,因为它们决定总费用和总糖块数的关系。
  • 用方程表述因为单价乘数量得到总费用,并从两个不同总费用联系数量是合理方法。

4. Meaningful:验算一下问题解决了吗?这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吗?还有别的求解这个问题的方法吗?从这个问题的求解里面我学会了什么?

答:

  • 我们通过具体 值测试分别 的整除条件,求得合理解:
    • 单价分,

结合总数分别近40的评价:

  • 检查得块糖,总共偏差太大。
  • 反复尝试可见可能有效值组合筛选:

通过清算:

  • 合理做评估,
  • 推导满100与110 成为全数原则:

总计


总结以上合理数量与实例数逐验证,4 % 5 分精确校简。

结论:

所买糖每分数为,两次各20与22块糖,共计40块确认一致合理并总结数确保准确同步。尝试推及额外次解或异常跨询与补充调整进一综验完全方案。所以,问题顺利顺解完整将准确请阅认合。




User:我们来做个WHWM求解数学题的测试

我要跟小朋友们做游戏,需要大约块糖。我就去同一个商店用同样的价格买了两次糖来凑够。第一次花了元钱,第二次花了元钱。请问我总共买了几块糖,每块糖多少钱?注意:分是最小的钱的单位,以分为单位,每一块糖的定价肯定是个整数。请你尝试用因式分解来简化计算。

GPT-4:好的,让我们逐步使用WHWM方法,并结合因式分解的方法来解答这个问题。

题目:

我要跟小朋友们做游戏,需要大约40块糖。我就去同一个商店用同样的价格买了两次糖来凑够。第一次花了1元钱,第二次花了1.1元钱。请问我总共买了几块糖,每块糖多少钱?注意:分是最小的钱的单位,以分为单位,每一块糖的定价肯定是个整数。

1. What:这个问题里面有几个对象?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出来的?

答:

  • 买糖的总费用。
    • 第一次买糖花了1元(即100分,已知)。
    • 第二次买糖花了1.1元(即110分,已知)。
  • 每块糖的单价(以分为单位,未知,需要算出来)。
  • 每次购买糖的数量(未知,需要求出来)。
  • 总糖块数(未知,需要求出来)。

2. How:这些对象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关系用什么样的数学表达式来表达?

答:我们已知第一次花了100分,第二次花了110分。

设每块糖的单价为 分:

  • 第一次购买糖的数量为 块,则有
  • 第二次购买糖的数量为 块,则有

我们知道:

为了符合题目中的条件,我们进行因式分解以简化计算:

  • 由于 p 是整数且作为因数,我们考虑 100 和 110 的因子。
  • 100 的因子有:1, 2, 4, 5, 10, 20, 25, 50, 100
  • 110 的因子有:1, 2, 5, 10, 11, 22, 55, 110

共同因子是:1, 2, 5, 10

考虑可能的合适定价 p ,以便使得总糖数最接近 40,我们尝试每个共同因子。

  1. 如果 分:

  • 第一次买的糖:
  • 第二次买的糖:
  • 总共: 块(太多了)
  • 如果 分:

    • 第一次买的糖:
    • 第二次买的糖:
    • 总共: 块(太多了)
  • 如果 分:

    • 第一次买的糖:
    • 第二次买的糖:
    • 总共: 块(符合条件)
  • 如果 分:

    • 第一次买的糖:
    • 第二次买的糖:
    • 总共: 块(太少了)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 分时,我总共会买到 42 块糖,最接近要求的 40 块糖。

    3. Why:为什么我们关注这些对象,为什么这些对象之间有这些关系,为什么这些关系用这样的数学表达式来表达?

    答:

    • 我们关注每块糖的定价和每次购买的糖的数量以及总糖块数,因为我们需要确定总购糖量是否满足。
    • 我们使用因式分解来简化计价是因为我们需要定价满足以分为单位的整数条件且总糖块数最接近40。

    4. Meaningful:验算一下问题解决了吗?这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吗?还有别的求解这个问题的方法吗?从这个问题的求解里面我学会了什么?

    答:

    • 通过因式分解找到共同因子并尝试,最终确定 分/块时总共买了 42 块糖。
    • 验算的方法是正确的。
    • 此外,关键过程是用因子分解简化复杂条件约束问题,小心逐个检验实现精确求解达成要求目标。

    结论:

    我总共买了42块糖,每块糖5分。问题通过基于因式分解的WHWM方法顺利解决。如果有其他问题或更深分析探讨,请随时指示!




    User:我们来做个WHWM求解数学题的测试

    爸爸买了一种新的巧克力,总共块。爸爸说,他是用元钱买块的价格买的。问买这些巧克力花了多少钱?

    GPT-4:好的,让我们一步一步地使用WHWM方法来解答这个问题。

    题目:

    爸爸买了一种新的巧克力,总共15块。爸爸说,他是用10元钱买5块的价格买的。问买这些巧克力花了多少钱?

    1. What:这个问题里面有几个对象?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出来的?

    答:

    • 巧克力的总数量(15块,已知)。
    • 单位价格(10元钱买5块,已知)。
    • 总费用(未知,需要求出来)。

    2. How:这些对象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关系用什么样的数学表达式来表达?

    答:

    • 单位价格:10元钱买5块巧克力,每块巧克力的单价是
    • 总费用 = 总数量(15块) × 每块巧克力的单价(2元/块)。
    • 数学表达式:总费用 = 15块 × 2元/块 = 30元。

    3. Why:为什么我们关注这些对象,为什么这些对象之间有这些关系,为什么这些关系用这样的数学表达式来表达?

    答:

    • 我们关注巧克力的总数量和单位价格,因为题目要求我们计算买这些巧克力的总费用。
    • 用乘法表示是因为计算总费用时需要将总数量乘以单价,以确定总开销。

    4. Meaningful:验算一下问题解决了吗?这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吗?还有别的求解这个问题的方法吗?从这个问题的求解里面我学会了什么?

    答:

    • 计算结果是15块巧克力总费用为30元。
    • 验算:每块巧克力2元,15块巧克力总费用应是 15块 × 2元/块 = 30元。
    • 方法正确,计算无误,问题解决。
    • 其他求解方法:实际上,这个问题的简洁条件和直接数学关系使得乘法最佳计算路径。
    • 从这个问题的求解中学会了:确定单位价格后乘以总量直接计算总费用的便捷。

    结论:

    买这些巧克力花了30元。这个问题已经通过WHWM方法准确解答。如果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讨论,请随时告诉我!

    User:我们来做个WHWM求解数学题的测试

    两个黑色袋子装了玻璃弹珠,共颗。我不能打开袋子数,但是我知道大袋子的容量是小袋子的两倍。请问每个袋子里面有多少颗弹珠。

    GPT-4:好的,让我们使用WHWM方法来一步一步解答这个问题。

    题目:

    两个黑色袋子装了玻璃弹珠,共300颗。我不能打开袋子数,但是我知道大袋子的容量是小袋子的两倍。请问每个袋子里面有多少颗弹珠。

    1. What:这个问题里面有几个对象?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出来的?

    答:

    • 大袋子的弹珠数量(未知,需要求出来)。
    • 小袋子的弹珠数量(未知,需要求出来)。
    • 两个袋子的总弹珠数量(300颗,已知)。
    • 大袋子的容量是小袋子的两倍(已知)。

    2. How:这些对象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关系用什么样的数学表达式来表达?

    答:

    • 设小袋子的弹珠数量为 颗。
    • 那么,大袋子的弹珠数量为 颗(因为大袋子的容量是小袋子的两倍)。
    • 两个袋子的总弹珠数量为 颗。

    这个表达式化简后得到:

    所以,小袋子的弹珠数量为100颗,大袋子的弹珠数量为2倍的100,即200颗。

    3. Why:为什么我们关注这些对象,为什么这些对象之间有这些关系,为什么这些关系用这样的数学表达式来表达?

    答:

    • 我们关注小袋子和大袋子的弹珠数量是因为它们的总和构成了已知的300颗弹珠。
    • 小袋子的数量以及其关系被表示为方程,因为这种关系直接反映容量的对比(2倍)及求解分类。
    • 用等式将已知大袋子容量运用关系表达清晰,以明确数量之间确定确保计算准确简便。

    4. Meaningful:验算一下问题解决了吗?这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吗?还有别的求解这个问题的方法吗?从这个问题的求解里面我学会了什么?

    答:

    • 根据方程计算得出小袋子有100颗,大袋子有200颗。
    • 验算:小袋子100颗,大袋子200颗,总和确实为300颗。
    • 方法正确,求解无误,问题解决。
    • 这个问题直观意义上也仅通过已知比例倍数公式能简便解决。
    • 从这个问题中学会了系统代入法、比例关系及简单代数方程运用以清晰解析逻辑问题。

    结论:

    每个袋子里面弹珠数量为:

    • 小袋子:100颗
    • 大袋子:200颗

    问题通过WHWM方法和比例倍数关系准确解答。如果有其他问题或进一步讨论需要,请随时告诉我!




    User:我们来做个WHWM求解数学题的测试

    两个黑色袋子装了玻璃弹珠,共颗。我不能打开袋子数,但是我知道大袋子的容量是小袋子的两倍。请问每个袋子里面有多少颗弹珠。请你用综合算式不要用方程来求解。

    GPT-4:好的,让我们用WHWM方法并通过综合算式来解答这个问题,而不是使用方程。

    题目:

    两个黑色袋子装了玻璃弹珠,共300颗。我不能打开袋子数,但是我知道大袋子的容量是小袋子的两倍。请问每个袋子里面有多少颗弹珠。

    1. What:这个问题里面有几个对象?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出来的?

    答:

    • 大袋子的弹珠数量(未知,需要求出来)。
    • 小袋子的弹珠数量(未知,需要求出来)。
    • 两个袋子的总弹珠数量(300颗,已知)。
    • 大袋子的容量是小袋子的两倍(已知)。

    2. How:这些对象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关系用什么样的数学表达式来表达?

    答:

    • 由于大袋子的容量是小袋子的两倍,可以认为一个大袋子相当于两个小袋子的容量。
    • 如果用“大袋子”表示为2个小袋子的容量,总共有1个大袋子和1个小袋子,即3个小袋子的容量。
    • 因此,整体可以看作3个小袋子的容量总和为300颗弹珠。

    这是表示的综合算式:

    • 个小袋子的容量总和为300颗弹珠。那么一个小袋子的容量就是:

    大袋子的容量是小袋子的两倍,所以大袋子的弹珠数量是:

    3. Why:为什么我们关注这些对象,为什么这些对象之间有这些关系,为什么这些关系用这样的数学表达式来表达?

    答:

    • 我们关注小袋子和大袋子的弹珠数量因为它们的总和达到了已知的300颗弹珠。
    • 大袋子的数量是小袋子数量的两倍,这种关系是比例关系,综合算式会流畅地求解。
    • 使用比例和基本的分配关系,确保不使用明显的代数方程,直观看到合适答案。

    4. Meaningful:验算一下问题解决了吗?这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吗?还有别的求解这个问题的方法吗?从这个问题的求解里面我学会了什么?

    答:

    • 经过计算,小袋子100颗弹珠,大袋子200颗弹珠。
    • 验算:小袋子100颗 + 大袋子200颗 = 总共300颗,符合题目要求。
    • 方法正确,问题解决。
    • 使用整体比例拆分及倍数关系,未使用方程而得正确解。
    • 从此问题学会简洁快速解决方法,有效代入明确关联系数并计算确认。

    结论:

    每个袋子里面的弹珠数量为:

    • 小袋子:100颗
    • 大袋子:200颗

    问题顺利通过WHWM方法与综合算式关系求解。如果有其他问题或进一步讨论需要,请随时告诉我!




    User:我们来做个WHWM求解数学题的测试

    我两年前的年龄是我妹妹的倍。其实那个时候我岁,请你算一下现在我的年龄还会是我的妹妹的年龄的多少倍吗?

    GPT-4:好的,让我们一步一步地使用WHWM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题目:

    我两年前的年龄是我妹妹的3倍。其实那个时候我6岁,请你算一下现在我的年龄还会是我的妹妹的年龄的多少倍吗?

    1. What:这个问题里面有几个对象?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出来的?

    答:

    • 我两年前的年龄(6岁,已知)。
    • 我妹妹两年前的年龄(未知,需要求出来)。
    • 现在我的年龄(未知,需要求出来)。
    • 现在我妹妹的年龄(未知,需要求出来)。
    • 现在我的年龄是我妹妹年龄的多少倍(未知,需要求出来)。

    2. How:这些对象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关系用什么样的数学表达式来表达?

    答:

    • 我两年前的年龄(6岁)是我妹妹那时年龄的3倍,所以:
    • 两年后,即现在:
    • 现在我的年龄是我妹妹年龄的倍数:

    3. Why:为什么我们关注这些对象,为什么这些对象之间有这些关系,为什么这些关系用这样的数学表达式来表达?

    答:

    • 需要知道我和妹妹两年前的年龄,以及我们俩各自的年龄差是因为这个差值不会随时间变化。
    • 用年龄相加得到现在的年龄是因为时间影响累积在过去基础上。
    • 通过我两年前的年龄及年龄差关系确定妹妹当时及现在的年龄,最后确定倍数。

    4. Meaningful:验算一下问题解决了吗?这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吗?还有别的求解这个问题的方法吗?从这个问题的求解里面我学会了什么?

    答:

    • 计算得到两年后的今天,我8岁,我妹妹4岁。
    • 验算:两年前我6岁,妹妹2岁(6 ÷ 3 = 2),符合题目条件。
    • 反推验证过程正确:我们都增加了2年,年龄倍数符合常识数学规律。
    • 结论:现在我的年龄是我妹妹年龄的2倍。
    • 学会了通过年龄倍数及时间差关系简单求解数学问题,验证解答正确确保逻辑通顺。

    结论:

    现在我的年龄是我妹妹年龄的2倍。这个问题通过WHWM方法正确解决。如果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讨论,请随时告诉我!


    为了理解而教和学
    分享我们在促进理解型学习上的思考和经验,尽可能地用理解型学习取代机械式记忆性学习,并且在实在取代不了的时候(尽管强烈怀疑有这个时候),用理解型学习来帮助机械式学习。为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学习,而不是为了成为搜索引擎、汉字英雄、计算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