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企业创新的知识库系统

文摘   2024-09-22 10:26   黑龙江  

这几天在哈尔滨开科学学会议。有同行问,是不是可以帮助国家、地方政府来遴选合适的科学技术甚至产业项目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其实原理上,我们正在一边建设一边总结提炼的“促进企业创新的知识库系统”确实是有这个作用的。那么,促进企业创新的知识库系统是什么,如果在国家、地方政府、学校等单位来实行有什么不同呢?

促进企业创新的知识库系统(广义)有三个子系统:问题库(已经解决的部分成为案例库)、知识库(狭义)、论文点评系统。问题库的问题可以来自于当前的企业在生产和管理,也可以是由对行业有前瞻性的战略思考者提出来关于这个行业这个企业的未来发展最重要的问题。知识库就是把这些问题联系到学科知识(包含0+5个层次,经验和体验、事实性程序性知识、学科概念知识、学科大图景、一般性人类思维、教和习的方法)之后,选中其中最相关的学科知识梳理出来这些各个层次的知识所构成的网络——节点是概念连边是概念之间的联系。同时每一个节点和连边都可以有自己的概念词条,甚至视频等辅助理解这些概念和关系的材料。论文点评系统指的是,把跟这个知识库、问题库最相关的论文(以及专利等其它文档)做一下标注和点评,然后把论文联系到知识库和问题库上。比如说,标注出来每一篇论文的以下内容:研究了什么,怎么做的这个研究,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为什么要这样做,得到了什么结果,从这个结果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这个结论对于学科和实践的价值在哪里,这工作对我的工作有什么启发,以及和这几个问题关系紧密的论文中的概念和命题。

有了这个知识库系统,一方面,使用者就能够建立问题-知识-论文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看到和这个产业这个企业相关的整个学界的情况,从而甚至可以来反向检验问题库中的问题的价值(顶天吗——是否解决了就可以推动学科往前发展一大步,立地吗——是否解决了就可以使得新产品和服务的实现发展一大步),甚至进一步来提出问题。

一个优秀的企业里面,总有一些具有很高的前瞻性的行业专家的,实际上,这个系统就是把有结构的知识(学科知识库和论文点评系统)和这样的前瞻性专家的认知结合起来,相互印证,相互促进,从而促进企业创新。

我们已经在一个企业做了三年多的实践,只能说,已经有了非常初步的成果以及非常初步的从这个实践过程中提取出来的概念和经验。顺便,我在这个探索和实践中扮演的角色,除了帮助大家掌握概念地图以及概念地图背后的系统思维,就是做这个知识库系统的架构师(整个系统的架构、每个子系统的架构)。绝大多数的具体内容,都是企业内部的员工一点一点人工填进去的。感谢企业的以及我们团队的伙伴们跟我一起来探索和实践这个系统。也许你会觉得,是不是可以用人工智能来梳理知识网络、提出问题、做论文点评,目前来看,效果都还不行。没准,在我们人工建设的成果的基础上未来可以训练出来这样的人工智能。

顺便,这个系统不仅仅是一个直接促进企业创新的系统,还是一个可以帮助员工学习的系统。

那这个系统如果放到中国的政府和学校会怎么样呢?其实,这本来就是一个组织的管理者应该来推用的事情,不管这个组织是什么,只要想促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促进人的成长。但是,有一个关键的不同在于:在政府和学校,前瞻性专家可以不负责任,按照屁股来提出问题列表,而在企业这样的情况会少很多。那这怎么办?

我觉得,其实可以设立一个第三方,没有权利来立项和发钱的,原则上独立于政府以及项目承担者的第三方来做这个建构“问题-知识-论文大知识库系统”的事情。甚至,对于每一个问题库中的被认为是最具有前瞻性的新问题,都用特别的方式公布出来提出者的姓名。这样,任何一个专家,在提出这些将来会指引学科和产业发展社会发展的问题的时候,都会考虑到身后名的问题。总有一部分人是Hilbert的类型的,为了推动学科发展而提出未来这个学科几百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个列表,而不是为了私心。

同样地,这个题-知识-论文大知识库系统除了促进知识创造,还促进教和学。也就是这个系统不仅仅服务科学界、产业界,还服务教育界。也就是说,这真的是一个科学研究-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的基础设施。

其实,钱老在提出要大力发展科学学的时候,就给科学学做了一个架构:首先是科学知识体系学(我不喜欢这个词,但是含义完全认同),也就是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和各个学科之内的更小的级别的知识实体,例如领域、概念、命题等,之间的关系;然后是科学能力学(这个我喜欢),也就是搞清楚哪些能力是可以通过哪些学科的哪些知识的学习来形成的,以及(吴金闪加上的)在创造知识和创造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哪些能力;最后是研究科学和生产以及管理之间的关系。其中,科学知识体系学,从今往后我就用我自己的名称“学科知识网络”,是基础,是本体;科学能力学,吴金闪称之为“能力图谱分解”和“高层知识和相对低层知识之间的联系”,实际上是科学学到教育的接口;最后这个是科学学到生产和管理之间的接口。其中,我们看得出来,实际上,钱老所提的科学学最重要的就是为促进知识的创造、人才的成长、生产和管理的更高效率而服务。所以,才有了这三个方面的分解,合起来,大概能够实现这个服务目标。

反过来,你看看今天的科学学研究。一大群人在研究如何评价科学家。首先,你们配评价科学家吗,其次你们用的方法可靠吗?当然我不是说完全没意义完全不可靠,平均意义上论文发表指标和科学家的能力总是有很强的关联性的。科学学要做的核心的事情是,帮助科学家更好地提出和解决问题从而创造知识和创造性地使用知识,帮助产业发展从而创造出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帮助教和学从而发现和帮助更好更多的创造者的成长。

你看,我们还有了方法,有了系统,还有了初步的实践。

顺便,一位同行提到了创新这个词有误导性,好像创的就是“新”。我听完之后觉得很有道理,建议改成“新创”——“新在这里仅仅是一个副词用来修饰“创”,而不是在“创新”中听起来很像“创出来一个新”的意思。在创造过程中,新只是一个起码的要求,一个生死线,必须新。但是,新本身不是创造的目标,创造的目标是顶天或者立地的价值,也就是你所创造出来的东西是否可以推动学科发展一大步,或者推动产品和服务的创造一大步。

为了理解而教和学
分享我们在促进理解型学习上的思考和经验,尽可能地用理解型学习取代机械式记忆性学习,并且在实在取代不了的时候(尽管强烈怀疑有这个时候),用理解型学习来帮助机械式学习。为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学习,而不是为了成为搜索引擎、汉字英雄、计算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