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眉挑起千夫指,俯身想当孺子牛

文摘   2024-11-27 02:14   北京  

我的大量的课堂都是生成性的,也就是在最核心的目标的指导下在少量的讲授下很大程度上通过和学生学员的交流来完成的,甚至讲授阶段的案例也往往是通过和学生学员生成来确定的。于是,课堂上就有了大量的认知冲突,甚至语言冲突,以及伴随起来的情绪冲突。

在婴文老师的启发(她问:吴老师最关注的点是什么,什么情况下他会加大声音说话,他会用情绪来表达)下,我自己也梳理了一个“吴金闪不能忍受什么”的列表。正好,分享给大家,供以后可能成为我们的帮助对象的人参考。

吴金闪不能忍受的事情:

  1. 一个人用的词的意思自己说不清楚,说的意思自己不能说明白。

  2. 一个人说的陈述判断自己不能给出支撑的理由。

  3. 更进一步为以上的表现,在意识到是这问题以后,仍然强行找理由或者表面不承认,或者不觉得这是问题。如果为了听起来高大上,用那些自己不清楚含义的词,那就更加不可忍受。

  4. 不能就事论事。

  5. 把学生当做知识垃圾桶,教给学生的东西老师自己都没想过是否值得教,怎么教。

  6. 未完待续......

尤其要注意:如果对方是所谓科学家,甚至大科学家(院士),或者教师(大中小学校长),这个不可忍受的程度会更高。因为这个群体如果有以上的表现还会殃及其他人。前两条合起来,我称之为“拥有你的词和意思(own your words and meaning)”。也就是不能说,别人是这么说的,别人是这样用的,不要问我这个词什么意思咱们去查查专家怎么说,不要问我这个命题为什么成立咱们去查查书和专家。

那么,吴金闪为什么不能忍受这些呢?因为这些行为的背后是

  1. 没逻辑,

  2. 没有批判性思维(没有经过我自己的理性检验,包含逻辑论证和实验检验,的概念和命题不能进入我的认知结构),

  3. 人云亦云或者追求表面高大上,

  4. 没有科学精神(任何需要跟实际相结合的判断都需要通过科学研究方法来搞,就是不服,不服就干,能通过批判性思维则暂时服)和科学研究方法(观测现象获得数据,分析数据规律,概念建模和数学建模,检验模型,知识的系统化)。


注意,这里的四条不完全独立,也不并列例如,第二条的批判性思维实际上依赖于第一条的逻辑论证第四条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前面三条背后更加深层的原因。

那为什么没有科学精神和科学研究方法又为什么被吴金闪看得如此重要呢?第一,推动科学精神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落地,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必须要走的道路;第二,科学精神和科学研究方法也是人类不断地发展和超越,不断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依仗

为了这个目的,为了帮助更多人提出和解决问题,以及在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和创造性地使用知识,或者至少欣赏知识的创造,也就是成为创造者和欣赏者,这个不可忍受完全值得。

为此,我修改了一下鲁迅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为

横眉挑起千夫指,俯身想当孺子牛。

我不满足于笑对、冷对千夫指,我还要把那些没有指着我开骂的没有意识到自己有那些不能被我忍受的特点的人挑起来指着我,这样才能让他们认识到这些问题。那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我想当所有愿意学习学习和思考的方法的学生学员的蹲下来身子(但是仰起脖子)的牛。顺便,我也改了“甘当”为“想当”。其实按照古文的意思,甘当“乐于是做,以做...为甘甜”最合适,但是现代汉语中甘当往往当做“心甘情愿地接受”而不是“乐意”。接受,无论有多么心甘情愿都是被动的,而我想当一个主动的学生学院们的牛。

顺便,仰起脖子是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是上帝式服务,引领式服务,我们这群服务者才是上帝,不是被服务对象。对于不值得被我们服务和引领的人,我们不会去做奴才式的服务。所以,我把俯首改成了俯身——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身体当做学生学员们成长的台阶,但是我们的头颅我们的脖子是仰天的。

哪天我请王老师给我把这句话写成毛笔字,贴在我们办公室里。

如果到了那一天我这让科学精神和科学研究方法深入到每一个孺子的大脑里面的任务还是没有完成,请我的学生们(我的学术上的孩子们以及我生理上的孩子们如果她们也愿意的话)、我的事业的继承者们和我的学员们,继续。

为了理解而教和学
分享我们在促进理解型学习上的思考和经验,尽可能地用理解型学习取代机械式记忆性学习,并且在实在取代不了的时候(尽管强烈怀疑有这个时候),用理解型学习来帮助机械式学习。为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学习,而不是为了成为搜索引擎、汉字英雄、计算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