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科研成果转化,需要真正适宜环境,实施起来谈何容易

文摘   2024-11-28 09:34   广东  
最近都在谈科研成果转化,各医院纷纷成立科研转化中心或转化医学中心,应该承认这是一个进步,至少对医院的科研是一个正面的引导。
谈到转化,我们的局面非常不客观,虽然我们各个领域一起的文章已经世界第一,医学也非常不差,但我国公立医院每年产出的6 000~8 000 项科研成果中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只有5%(蔡怡嘉,陈诗琦,罗文婷,吴秋婉,林民强.医院科研成果转化策略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21): 60-65)。
专利方面,今年的全球专科报告支出,在专利申请中,实用性专利我们占全球的比例超过98%,我们的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和实用型专利,实用型专利是什么就不展开了(这个大家都懂的),中小学生都有持有实用型专利的(当然不是否认中小学生的创造力)。实用型专利其实很实用,升学、就业、职称都可以用到。
各种调查的文章分析其原因是:医院医护人员或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不高,认知度不够,缺乏相应的中介结构等。因此建议:医院进一步健全成果转化组织架构、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成果转化运行机制、构建医校企合作平台、完善转化考核评价机制, 促进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良性循环。
这些建议其实都是官样文章,实际的原因很简单,大部分的科研成果和专利都是为了职称,基本就没有转化的可能,发文章的人和持有专利的人内心里十分清楚。如果真有转化的机会,本着无利不起早的原则,以国人的勤奋,动力不会不足。
我们不要因此就去批判他们,他们也是为了在这个环境里生存下去,就像这棵缝隙中的小草,不得已而为之。
因此实际的情况是:将个人利益与文章、课题、专利捆绑,只谈数字政绩,没有正确的引导,没有真正适宜的环境,转化谈何容易。

特区医学医事
医学专业交流、医学学术活动宣传平台、医学科普和人文杂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