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难处:如果有人问你,作为医生你会劝人学医吗?

文摘   2025-01-18 07:28   广东  
昨晚有人问小编是否支持他的小孩学医?作为医生,从入行到现在,这个话题虽然已是老生常谈,但还是不知什么滋味。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那就先抛开经济问题,先看成长的问题吧。
现在的医生成长非常不易,体现在:
首先是医学专业的细分,多数的大医院专业在30-50之间,有的达到80以上,如果医学毕业生要完成培训,本科3年,研究生2年,平均分配到每个专业的时间非常短,实际效果的评价,用走马观花来形容算是客气了。
其次成长周期的延长,以前医学本科毕业就可以参加工作,20出头就是编制的正式工,现在基本都卷到博士了,从本科毕业到博士毕业,最短5年时间(8年制除外),到拿到博士学位,一般人的年龄在32-35岁,而且这段时间基本的时间和精力都在发文章上,临床上的学习时间屈指可数,实际上还是零基础。有些医院还要求博士毕业生在医院做2年博士后,出成果后然后才能转正,那就说明这两年也是写文章,并且还是临时工。转正后就完了吗?没有,还有职称晋升,完成副主任医师职称也就40-45岁了,这时临床能力上还是小白,问题不在是不是小白,而是一位副主任医师从零开始学习临床,不仅自己心力憔悴,也没有多少人敢去带教自己了。
最后社会的进步,人性的唤醒,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吃这个苦,毕竟付出和收获是完全不成比例的,道德绑架对现在这代群众也不起作用。

因此现在的医生,跟二三十年前毕业的医生是完全不一样的,以前的专科没那么细分,医生的综合能力比较强,终生坚持学习的医生,真的可以成为大师。在以前的病例讨论场景上,年轻专家提出的观点可以语惊四座、全场折服,这样的传奇故事也只有那个时代有,现在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很少了。以前的医生也没有多少科研的要求,在临床技术上也有不少人钻研得非常深入,技术非常过硬的专家也不少。现在由于知识的爆炸,国内对医生的特殊考核制度,导致医生的能力有点特殊,因此只能在某一点上,依靠各种工具,如各种检查,来做医生。当然,无论怎样曲折,社会和科学的发展都是向前的,一代不如一代的评价也不客观,长江后浪推前浪还是主流,只是目前的阶段比较特殊。
收入问题就不用多说了,我们的医生都是工薪阶层,电视上看到的都是虚拟的故事。
最后,小编也不好给明确的答案,只是说如果真的喜欢医学,什么问题都不用考虑,努力去,如果只是职业选择,毕竟选择都是有风险的,自己的前途自己决定吧!

特区医学医事
医学专业交流、医学学术活动宣传平台、医学科普和人文杂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