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医生成长跟现在的医生成长有什么不同?

文摘   2025-01-20 20:37   广东  
自从本公众号发出(可点击查看)医生的难处:如果有人问你,作为医生你会劝人学医吗?
一位理工男家长跟小编聊了好久,为了小孩,这位家长的心态可以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

他关心的问题是以前的医生与现在的医生成长上有什么不同,小编的概括是:以前的医生是生长型成长,现在的医生是筛选后留下。
小编本科毕业于2002年,那时候已经开始住院医师培训,但是处于起步阶段,不正规,考研也不是热门,大家首选还是就业。所以,那时候的工作和学习只有一个目标,努力适应工作,然后努力工作,由于没有文章课题的压力,也没有科室的各种管理目标考核,可以全心投入临床实践,可以学自己想学的任何东西,因此学习是自内而外的,不觉得有什么压力,也没什么焦虑,反而觉得自己是在不断成长。以上的医生成长虽然没有刻意的培训,但是还是符合育人的规律的,粗糙而健康。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概从十年前开始,卷学历也从那时候开始,因此新一代的医生成长路径就出现不同了。现在的成长拼的是文章和课题了,虽然大家都知道住院医师培训的重要性,但相对于拿到叩门砖来说,成果才是重要的。因此,每一个阶段都是一场筛选,本科毕业,为了考研,不顾实习了,筛考试;硕士阶段,为了读博,不下临床了,搞文章,因此筛文章;博士阶段,为了工作,不下临床了,努力搞个大课题、发篇大文章,争取留下了,或找个心仪的单位,因此筛课题、文章。最后筛洗下来的是一批文章中年毕业生,但是毕竟学医是为了做医生的,因此他们又对临床能力非常焦虑。教育是为了育人,小编觉得,这种筛选后留下的做法,已经有违教育的本质了。

这点是小编观察到的问题,但是不同的地区,背景有差异,因此也应该根据地域特点来考虑问题,不会完全雷同。当然每个时代,无论多困难,都会有出类拔萃者,如果真的有志于医学,可以投身其中,但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有些问题也只能接受。

特区医学医事
医学专业交流、医学学术活动宣传平台、医学科普和人文杂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