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的学术会议上,有的专家演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内环口缝合的技术,并探讨其意义,有人支持,有人不支持,支持者认为可以减少复发和减少血清肿,不支持者认为无实际的意义并且增加技术风险。
无论支持与不支持,都没有过硬的依据,还处于说理的阶段,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因此,对于这个问题,需要从理念的角度去分析,分析这种做法的理论演变来源。
图片来自《实用腹股沟疝外科学(第3版)》
图片来自《实用腹股沟疝外科学(第3版)》
图片来自《实用腹股沟疝外科学(第3版)》
在腹股沟疝的组织修补术中,有重建内环口的说法,但是重建内环口用的不是腹横筋膜,而是将腹内斜、腹横肌和腹横筋膜与腹股沟韧带缝合重建,重建一个开口向外的内环口,之所以用肌肉,是利用肌肉包绕输精管,形成肌性的管道,起到类似括约肌的作用。为何要切开腹横筋膜,其原因之一是全面探查腹股沟管后壁,其二是更好地重建外环口。
图片来自《实用腹股沟疝外科学(第3版)》
实际上腹横筋膜是很薄弱的,它起到的作用就是肌肉的深筋膜作用,没有多少结构强度的作用,见到类似于腱膜强度的腹横筋膜是非常罕见的事件,组织修补术利用的是腹内斜肌、腹横肌的肌性括约肌作用,和腹内斜肌内侧的腱膜性组织与腹股沟韧带缝合的腱膜的强度,而并非腹横筋膜的强度。
所以腹横筋膜的强度对预防腹股沟疝的发生作用非常轻微。
腹横筋膜被重视是因为疝修补网片的筋膜替代理论,即用人工合成的疝修补网片替代薄弱的腹横筋膜,这个角度的观点本公众号曾经讨论过,可点击查看:医学的理论,也是在为治疗方法找理由的朴素行为。
因此,缝合腹横筋膜可以减少复发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缝合内环口是否可以减少血清肿?首先应该明白,血清肿和疝囊积液不是一个概念。手术后出现血清肿是必然的事情,缝合内环口可以避免血清肿向疝囊流动,可以减少疝囊积液的出现,如果疝囊的腹膜剥除得完整的话,手术后穿紧身的内裤抬高阴囊,这个问题就少一点。其次血清肿主要与操作是否精细有关。
缝合内环口的风险是损伤输精管和腹壁下血管,损伤腹壁下血管问题很小,不会有严重的后果,损伤输精管,问题就可大可小了。
因此,这种操作在获益上没有多少,在风险上也可能出现比较大的后果,因此很多人不是很认可,至少在伦理上,没有明显获益又有风险的事情是不符合理论要求的。主张探索可以,但不能用道理代替证据,需要真正的临床试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