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发展的模式:专科医院才是新医院发展的优势

文摘   2024-10-31 13:29   广东  

2024年10月30日,龙岗区口腔中心成立,因小编自参加工作以来,对医院发展的问题一直有留意,也听过一些讲座,所以又勾起了小编对医院发展的兴趣。

在国内医院的发展,20年前和近20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20年前的医院发展是资源集中的产物,病人资源集中,政府资源也集中,因此容易发展,即使医院走的路线有偏差,也可以在资源密集的情况下被掩盖,因此医院发展的问题很大程度是历史潮流,而不是经营的功劳。这个问题如同教育一样,直白地说所谓重点学校不过是在资源上可以多拿多占,招生上有优先权,可以招到优秀的学生而已,实际上老师是否最优秀,并不重要,把普通中学的老师跟重点中学的老师对调,可能高考成绩整体没太大差别,高校也一样,成果不过是汗牛充栋但不知有无作用的文章和每年大批的毕业生,因此差别主要在于平台不同。所以,20年前医院的发展就是平台的事情,省级比市级好,市级比区县级好,教学医院比非教学医院好,这是在物资缺乏时代,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无奈之举。

近20年,情况已经完全改变,医疗已经超饱和除了个别医院个别特别的专家,长时间等候的事情几乎不存在,很多医院的规模跟业务量相比,属于吃不饱的状态,就医难已经成为一个伪命题,或者成为偷换概念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借口,以谋求可以以最低的代价得到最好的医疗资源。

新时代的医院各种医院都有很大的发展,并且有些医院蜕变成龙,但面临医疗饱和的局面,也面临新时代的患者。上一代的人,活动在自己的小城市里,固定在小的工作圈子里,对外面的世界了解有限,并且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人,更认平台,这是无奈之举,有认知惯性的问题,也有信息匮乏的问题。当面临重大医疗问题时,只能往市里和省里跑,找大医院大专家。现代国内已经城市化,昨日听说某小伙回村,看到村里只有19个老乡固定居住,其他人都在城里,可以想象,再过一代,农村必然凋零。这代人,无论在城市打工,或者读书后参加工作,都有足够的阅历,都受过宣传和广告的误导,他们更相信实力,也相信平台但不迷信,并且大家都有学医的同学,找个熟人了解一下情况没有问题。因此,所谓的宣传,老人可能还相信,年轻人都当做娱乐。

时代的变迁带来什么后果,后果就是:就医理性化,小病就近,大病找有实力的专家,不知道谁有实力,就找老牌大平台的大专家。

因此患者到大医院去的核心需求,不是为了服务(当然服务也很重要),最核心的需求是医疗实力。

所以,有的医院大力开展夜间门诊,无假日门诊,都只是方便一些慢性病来开药的病人,平时上班没时间又没有大病的年轻人,真正医院想收治的,能提高医院实力的病种,增加非常有限,实际上没有增加。因此,从无限满足患者需求的角度看,并不能吸引患者。

由于重大疾病患者最大的需求是高水平的专家,而不是接近极限便利的就诊流程。那么现代医院发展或新医院起步需要什么?

需要的创新的诊治技术、有代表性和领先的技术、成熟的熟练的能给患者安全感的临床专家。这是从患者角度来说的,从医院的角度看,还有:明晰的学科发展方向,确定优势学科的带头人,基础研究与临床发展齐步走,提升社会影响力等。

专科医院在某一专科上做的非常细致,专业上越来越专,领先技术及特色不是问题,各方面的研究也容易展开,因此以上这些方面,专科医院最容易做到,也最容易让社会认识其优势,专科医院还包括大专科小综合的医院,即以某一专科为主,其他专科齐备但规模小的医院,综合医院即很难形成鲜明的特色,尤其是新建设的综合医院。如果以业界和社会都认可的成功才算成功,而不是某指标和文章课题量,可以举两个例子,北京天坛医院和附近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这两所医院都是大专科小综合的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是一所以胃肠肛门外科为主的大专科小综合医院,起步的平台非常低,但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行业的领头羊,也有自己领先和特色的技术,如经各种肛门直肠癌手术等,目前的发展目标已经是建设中国胃肠外科高地力了。

特区医学医事
医学专业交流、医学学术活动宣传平台、医学科普和人文杂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