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gelian疝和半月线疝是一回事吗?

文摘   2024-11-17 20:52   广东  

1963年比利时解剖学家Adriaan van den Spigelian首次对Spigelian line 使用半月线(semilunar line of spigelian)的名称,1764年Klinkosh首次记载了半月线缺损引起的疝,并使用Spigelian hernia这一名称。在文献上,习惯上将Spigelian疝与半月线疝等同,半月线有时也被称为Spigelian线,但从严格的解剖学定义看,Spigelian腱膜与半月线有不同的定义。

  一、Spigelian疝与半月线疝的定义问题及意义

从严格的解剖学定义分析,Spigelian疝与半月线疝具有不同的病理解剖特点。

(一)半月线与半月线疝

半月线是腹壁扁肌,即腹横肌、腹内斜肌及腹外斜肌腱膜在腹直肌外缘形成的腱膜,从耻骨结节沿腹直肌外缘至第8、9肋软骨,略呈弧形,为腹壁的潜在薄弱点之一。理论上,从半月线疝出的腹外疝称为半月线疝。

   (二)Spigelian腱膜与Spigelian疝

Spigelian腱膜常被称为Spigelian筋膜,实际上其解剖本质为腱膜,Spigelian腱膜由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腱膜组成。影像学研究发现:在脐以上水平,腹直肌与腹横肌的肌性部分相接,在脐下水平腹横肌外缘开始与腹直肌分开,在弓状线水平,腹横肌外缘与腹直肌的距离为2.4cm,在脐至弓状线的部位为腹横肌腱膜,与腹内斜肌均以腱膜的形式存在,可见在弓状线下,由于无腹横肌腱膜存在,Spigelian腱膜仅由腹内斜肌腱膜组成,存在薄弱的解剖学基础,因此弓状线以下称为Spigelian疝疝出的常见部位,从这个角度看,Spigelian疝的定义为通过Spigelian腱膜疝出的腹外疝在解剖学上具有合理性。

由于半月线包括腹壁3层扁肌的腱膜,而Spigelian腱膜只包括腹内斜与腹横肌的2层腱膜,由于腹外斜肌腱膜为坚韧的组织,疝囊难以突破腹外斜肌腱膜,因此临床上非常罕见疝囊通过腹外斜肌腱膜,一般在外表上无法观察,或只有轻微的隆起,并且腹外斜肌在下腹部内侧以大范围腱膜形式存在,与腹内斜肌之间形成潜在的间隙,因此呈现腹壁间疝的特点,所以在半月线这个区域疝出的腹外疝,其本质是从Spigelian腱膜疝出,称为Spigelian疝更加合理。如果腹外斜肌腱膜也被破坏,疝囊突破Spigelian腱膜与腹外斜肌腱膜,此种情况下,半月线全层形成缺损,可称为半月线疝。

二、区分Spigelian疝与半月线疝具有解剖学上的合理性

这种类型的疝常出现在腹直肌后鞘弓状线以下的Spigelian腱膜区域,这个区域又称为Spigelian疝带,Spigelian腱膜与弓状线交汇点为Spigelian疝最常见疝出的部位,与弓状线为腹横肌腱膜的下缘,这一区域无腹横肌腱膜的覆盖,Spigelian腱膜仅由腹内斜腱膜组成有关而变得薄弱有关(见本专著第5章关于腹直肌鞘解剖本质的论述)。因Spigelian腱膜的这个区域是一个天然的薄弱区,从解剖学分析可以合理解释形成腹外疝的病因,也可以印证Spigelian疝名称的合理性。当Spigelian腱膜与腹外斜肌腱膜出现缺损,形成半月线疝,显然由于没有坚韧的腹外斜肌腱膜的存在,半月线疝的病理解剖与Spigelian疝具有不同的内涵,腹外斜肌腱膜是否薄弱,对治疗的指导意义也不相同。在这个区域腹外斜肌腱膜的意义相当于腹股沟管的前壁,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重点在其后壁,Spigelian疝也具有相似的手术重点,修补的重点在Spigelian腱膜。

Spigelian疝带

三、解剖上的不同导致临床表现上的差异

由于腹外斜肌腱膜较为坚韧,Spigelian疝出现时,腹外斜肌腱膜未被破坏,因此疝囊常常位于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之间,在外表上看不到半月线疝的包块,或只是扁平的隆起,呈现腹壁间疝的形式,也是Spigelian疝容易嵌顿的原因。当腹外斜肌腱膜被破坏时,即可在体表见到包块,但实际上腹外斜肌腱膜破坏的情况很罕见。

A为Spigelian疝,呈现腹壁间疝的形式;B为半月线疝,呈现腹外疝的形式

由于目前并没有一致认可的区分Spigelian疝与半月线疝的标准,也缺乏足够的研究基础,因此笔者建议:①区分Spigelian疝与半月线疝,以更加精准地指导治疗;②为此需要学术界达成共识,准确定义Spigelian腱膜与半月线的定义;③是否可以将Spigelian疝与半月线疝看作一个疾病的2个阶段,即半月线疝为Spigelian疝的进展阶段。由于目前尚无Spigelian疝与半月线疝的严格定义,因此实际上往往不予区分,各种文献及专著往往Spigelian疝与半月线疝并存使用,读者需要根据文献或专著的思维做出区分。


特区医学医事
医学专业交流、医学学术活动宣传平台、医学科普和人文杂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