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季 |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教育   2024-11-23 20:16   江苏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教出自己的精彩》

汲安庆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当下研究语文名师教例的书很多,但多是名师评点合集,缺乏系统的理论统摄,碎片化思考的倾向较为明显。近期,我读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汲安庆的新著《教出自己的精彩》,颇有获益。书中,他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顺着教例的“势”建构系统的理论思考,使语文教育既接“仙气”,又接“地气”。

该书最大的特点是思考的“系统性”。系统性不仅体现在一次次专题评论上,还体现在他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深刻思考上。在语文教育价值取向上,汲安庆主张“致用、致美、致在的统一”;在语文阅读教育境界上,他强调“体性、类性、篇性、言语性的统一”;在具体的阅读教育实践中,他倡导“课眼、课脉、课体、课气的统一”;在语文教育评价上,他提出“学养、学识、创造与情怀相统一”。可以说,该书基于语文教育史与语文教育现实,作出对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的一次现代化构想,让我们看到了语文教育未来走向存在本位的模样。

论析的“精致性”是该书的另一大特点。汲安庆在谈教学设计时表示:“精致绝不仅是外在教学形式上的精美流转、和谐共生,还有语文阅读教育规律的完美映现、个性化审美品质的诗意绽放。”所以,他特别看重教学设计“课眼、课脉、课体、课气的统一”,以实现教学知识的结构化,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此外,精致性也渗透在字里行间。该书基本上是在阅读与写作教例研习的框架下展开的,阅读教例大体按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分类标准精选名师教例,其中文学类文本的教例占主要部分。无论是研习哪一类教例,作者都进行了专题性的深度评析。比如,研习蒋红卫的《种树郭橐驼传》教例时,作者便触及了“辨体以教”的3个向度:是否遵体——按特定的文体规范写作;是否跨体——优秀的作家多会注意遵体和跨体的统一;是否悖体——跨体不成功所形成的蛇足之笔。研习余党绪的《三国演义》“刘备之虚伪”专题教学时,作者触及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知识模型建构,从人物形象的变化性、立体性、时代性、文化性、超越性、独特性6个维度建构,找到人物形象分析的6个切入点,让读者比较轻松地实现共识与独识的相乘。汲安庆常说,“将每一节课视为灵魂的节日,努力将每一堂课化为一篇精美的论文,一学期教下来,便可形成一本学术著作”。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本书就是其“精致”的印证。
汲安庆的语言也值得读者关注,具有示范性。在书中,读者不难发现:汲安庆对“的、地”这2个助词,对其他修饰语的使用均非常谨慎;行文意脉清晰,段落匀称,有“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太短”之感。他语言表达真诚,不盲目夸赞,也不会无端批评,而是基于学理、学情,基于学习目标的落实,客观公正地加以剖析,并设身处地建构更为切实可行的教学路径。夏丏尊先生在《关于国文的学习》中说:“文字毕竟是一种人格的表现,冷刻的文字,不是浮热的性质的人所能模效的,要作细密的文字,先须具备细密的性格。”汲安庆治学严谨,恪守学术初心,其语言特色也是他心性的外露。

理论指导的可操作性,更是本书的亮眼之处。读汲安庆的书时,我有一种被触发灵感的欣喜。如谈文言文教学该审视哪些问题,他以虞晔如的《促织》教学设计为例,强调要审视4个问题:我教的是小说吗?我教的是文言小说吗?我教的是蒲松龄的小说吗?我是在遵循语文规律教小说吗?由类到体再到篇,最后上升到语文学的原理层面进行学理审视和实践指导,丝丝入扣,大气磅礴。书中文章一篇有一篇的视角,一篇有一篇的新见,最终汇成了对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的互文性阐析,让人醍醐灌顶。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2019年,汲安庆从大理大学调任至南信大,他的语文教育观也日益完善,就像春风吹来,吹绿了中学语文教育实践的新苗。我因热爱语文而阅读此书,也因阅读此书而视域辽阔。这本书激励着教师读者,期待在未来的课堂上教出自己的精彩。
END


来源:江苏教育报
作者:姚腾

最美教育人
最美教育人公众号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主办。面向广大教师、学生、家长,服务省教育厅“感动江苏教育人物”等省级评选表彰,服务省文明办“八礼四仪”教育、“校园心理剧”“我与美德有约”等省级评选竞赛,服务教师发展、现代家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