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初,正当我筹备新学期工作时,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同事咨询孩子学篮球的事。我的记忆深处突然涌出一个别样的“他”。
那是我执教的第一年。作为一名新手班主任,我的心情颇为忐忑。初次踏进教室的那一刻,我看到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可是,他是不一样的。他虽然是初一的学生,但体格高大结实。他顶着“锅盖头”的发型,话不多,就差把“桀骜不驯”4个字刻在脸上。我隐隐觉得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少年,而且可能会在班里制造些“故事”。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见识了他的“厉害”:频频迟到、不写作业、带手机进教室打游戏、窜班威胁他人、在课上公然顶撞老师……找谈心,写检讨,喊家长,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和风细雨的开导,煞费苦心的劝导,声色俱厉的训导,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很快他又会创造新的“事迹”。
有一次,他在政治课上又顶撞了老师,我怒不可遏,直接打电话喊来了他母亲。我说:“你能不能换位思考一下。你妈妈这么辛苦地工作,都是为了你。你能不能让父母省点心……”我话未说完,他立马脾气上来,摔门而去。等我们追出去,发现他正站在门外痛哭流涕。我茫然不知所措,同时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席卷全身。
他成了我心里的一根刺,由于方法不当,越是想拔,嵌得越深。茫茫人海中,终究不是别人,而是他,成了我的学生,我不想在彼此3年的记忆里只留下灰色阴影。我隐约觉得他的表现跟他的家庭有关。我想从他的家庭开始,了解一个全面的他。于是,家访、打电话成了我在那个阶段持续性的“工程”。通过一段时间的深入接触,我得知原来他的父母是开废品收购站的,夫妻俩经过辛苦打拼,近些年积攒了点钱,在苏州买了房。然而,因为父母的工作,上小学的他经常被同学嘲笑是“捡垃圾的小孩”。加上小学的老师也不喜欢他,从此他更加自卑。慢慢地,他养成了孤僻敏感的性格。我终于知道了他为何对老师有种天生的敌意,也找到了他身上问题的源头。
从此我不再苛求他,我想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如果他的人格不完整,我逼着他看书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呢?我通过观察发现,他虽然一上文化课就睡觉,但上体育课却精神百倍,尤其热爱篮球。对于篮球,他简直痴迷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在校的所有闲暇时间,他都用来练球。
那一年,刚好年级里举办篮球比赛。这也许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找到他说:“过阵子有篮球比赛,你篮球底子不错,想不想在比赛中一展身手、帮助队伍一举夺冠?”他不吭声,我知道自己说到他心坎上去了,于是接着说:“那你每天完成一个小任务,比如不迟到,认真听一节课,背20个英语单词……只要你每天按时打卡完成其中一项,一有自习课,我就让你去练球。”他眼睛一亮,问我:“每天完成一个就可以了,对吧?”我肯定地点了点头。
奇迹竟然真的发生了!从此他竟不怎么迟到,还到英语老师那里排队背书。接下来的日子,他也安分了许多。篮球比赛那天,他时而自由穿梭隔空传球,时而暴起凌空转身扣球,潇洒的身影被夕阳映照得熠熠生辉。队伍夺冠以后,他更是意气风发,豪情万丈。自那以后,他的眼神不再冷漠,像燃烧着希望的火。他在周记里写道:“我一定要成为篮球高手!”突然间,我感觉他成长了。虽然他还是少言寡语,不过性格变得沉稳起来,每天除了按部就班地学习,空闲的时间都用来练球。后来他甚至还在课堂上主动问老师问题,老师们也都惊喜不已。就这样一直到毕业,他再也没有惹过任何麻烦。
一晃多年过去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QQ上问他,现在还打篮球吗?他让我加他微信。我随手翻了翻他的朋友圈,原来他做了篮球教练,朋友圈分享的都是他参加篮球比赛的照片。他开心地跟我聊起了毕业后的经历,我也跟他聊起了当年他在学校里的篮球往事。
我说我还记得篮球比赛那天的夕阳,你就像太阳一般在篮球场上光芒四射,现在你能够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我为你高兴。最后他说:“老师,有空了我去看您,一定。”曾经的3年,他少言寡语,从未喊过我一句老师,如今还用了敬称。那一瞬间,我几乎泪流满面。我想,曾经那么多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了,也看到了我当初的苦心。我们最终在记忆里成了彼此的风景。
这句迟到的问候让我如获至宝,也使我相信教育之路哪怕是走得坎坷漫长些,它终归是通向明亮未来的必由之路。只要一直向前,就没有哪一步是白费的。
教育是温暖的遇见,因为不放弃,所以才能发掘每一个学生的高光时刻,帮助他们成就精彩人生。这一段教育经历让我探寻到育人的真谛:教育绝不是批量生产,而是用爱心与耐心陪伴着每一个孩子,帮助他们在不同的领域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对于那些孩子而言,破茧成蝶的时刻也许会迟来,但绝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