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物理教学就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无止境,乐在其中’……”在中国矿业大学举行的“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青年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该校大学物理教学团队成员、材料与物理学院副教授王莹分享了她对“教书育人”的体会和认识。
在2023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理论课)决赛中,王莹以逻辑清晰的教学思路、环环紧扣的教学设计、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和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斩获一等奖第一名。回到校园,有人投来了钦羡的目光,王莹却连连摆手,“我们团队优秀的老师很多,和他们比起来,我的这点成绩真不算什么。”
王莹口中的大学物理教学团队有多优秀?团队负责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石礼伟给出了一组数据:自物理教学中心成立以来,团队成员累计获得的教学相关奖项逾110项,涵盖全国教创赛、全国青教赛、全国基础物理教师讲课比赛等各种教学竞赛的最高奖项。
“这些年,团队通过比赛获得的教学经验和教研成果悉数用到了教学中,许多毕业生选择在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或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大学物理这门课走进了千千万万学生心里。”石礼伟表示。
一门大学基础物理课,何以如此受青睐?在团队教师看来,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大学物理课,除了课堂内容、教学形式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外,还得益于团队十年如一日“把教学当成学术研究来做”的教学理念。
每周三下午,是大学物理教学团队的集体备课时间,这一传统已延续了10余年。“大家集体对一门课的128课时进行精心雕琢,再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惠及每一名师生,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王莹说。
除了集体备课外,沉浸式参与课程建设、参加教学竞赛、开展教学研讨,常态化开展教学观摩、说课等活动,都为大学物理学科发展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动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也是在进行科学研究。反复钻研教材就是在研究教学内容,了解学生情况和课程反馈就是在研究学生,把学生教好、培养好就是在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从事物理教学工作20年的副教授王洪涛说。
顺应时代所需,大学物理教学团队不断探索建立能够适应新课改变化的新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体系,锻造了一支全面过硬的“刚体”队伍。5年来,团队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和教改课题30余项,荣获国家级课程思政名师团队、江苏省青蓝工程优教团队等诸多荣誉。
“什么是‘应力释放’?举个简单的例子,化妆的时候,粉底如果太厚,就会与皮肤之间产生应力,当面部有夸张表情时,应力对粉底层造成牵拉,这时候就容易‘掉粉’……”在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博学区5号楼教室里,石礼伟生动地讲解物理学知识。“石老师的课太有意思了,看似深奥的物理知识就在寻常的生活里!”中国矿大电气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周盈楹说。
为了把课上到学生心里,团队探索出了一套“龙头+牛肚子+凤尾”的教学设计理念,通过引人入胜的开头、敦实详尽的内容、意犹未尽的结尾,创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内驱力,真正让学习物理变得有趣、有谱、有用。
中国矿大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2017级学生王瑞前不久专程回学校看望恩师石礼伟。作为石礼伟指导的矿大星河天文学社的骨干成员,王瑞毕业后考入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攻读研究生。“当我第一次见到2.16米的天文望远镜时,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石老师改变了我的命运,我这一辈子都感激他。”王瑞说。
像王瑞这样的矿大学子还有很多,此刻,他们正在祖国各地实现青春梦想。“我们有10多名学生考到了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物理学带给他们的影响是深远的。希望年轻一代能在新征程上贡献更多青年力量,这也是我们作为老师的最大愿望。”石礼伟表示。
今年是中国矿业大学115周年校庆,作为杰出校友返回母校作报告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春阳在校园里一眼便认出了当年给他上大学物理课的老师张荣。“张老师的课是我在矿大读书时最喜欢的课之一,这么多年依然记忆犹新。”王春阳激动地说。
“十几年过去了,他连我是哪里人都能脱口而出,真是让我惊讶,我想这就是对我们这些热爱教学的老师最大的肯定。”张荣表示。
如今,中国矿大大学物理教学团队已经走在全国基础教学团队前列。团队成员的授课方式、个性特点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胸怀热爱、甘于奉献、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成员们表示,未来将以更加深情的热爱、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丰硕的成果,践行光荣使命,努力书写新时代的教育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