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改版,容易找不到咱们的文章,记得把“细胞王国”公众号设为星标⭐️哦~
世界上首创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方法的大胆医生
作者 | 摩西
2024年12月10日,《自然》(Nature)杂志揭晓了年度十大人物榜单(Nature's 10),这一榜单旨在选出对科学界和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这一年中,中国科学家再次用创新与勇气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篇章。
其中一位人物是上海长征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徐沪济,他带领团队完成了世界首个利用供体CAR-T疗法成功治疗重症自身免疫病的临床试验,为这一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突破。
徐沪济入选《Nature》十大榜单人物
Nature特写编辑Brendan Maher表示:“这些人物不仅代表了2024年最重要的科学事件,也让我们看到科学创新如何改变现实。徐沪济医生的研究,不仅推动了CAR-T技术的临床发展,还为顽固性免疫病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希望。”
01.
勇敢的医生
徐沪济和他的临床突破
2024年9月,徐沪济医生团队联合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等机构,在国际顶尖期刊《Cell》发表了重磅研究,首次报告了利用供体来源CD19靶向CAR-T细胞疗法治疗重症自身免疫病的临床结果。这是世界上首次使用健康供体T细胞改造的CAR-T疗法成功治疗免疫病患者的案例。
论文题目
研究招募了三名病情复杂且治疗无效的患者:一名患有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IMNM)患者和两名患有弥漫性皮肤系统性硬化症(dcSSc)患者。这些患者长期饱受疾病折磨,传统疗法难以奏效。徐沪济医生团队采用供体来源的CAR-T疗法,通过靶向患者体内的B细胞来干预疾病发展。
02.
从癌症到免疫病
CAR-T疗法的跨界应用
CAR-T疗法因其在血液肿瘤中的革命性成果而闻名,但传统自体CAR-T疗法存在制备周期长、成本昂贵、依赖患者细胞质量等局限。供体CAR-T疗法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些瓶颈。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团队从一名21岁的健康女性供体中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通过慢病毒转导构建CD19靶向CAR-T细胞,并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HLA-A、HLA-B、CIITA、TRAC和PD-1基因。这些基因敲除极大降低了同种异体排斥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风险。同时,每批次生产的CAR-T细胞可供超过100名患者使用,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治疗成本。
CAR-T(TyU19)细胞的生成流程,从供体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PBMC),经过基因编辑(敲除HLA-A、HLA-B、CIITA等基因)和CAR-T改造,最终生成一批可供多个患者使用的现货型产品。
供体CAR-T的核心优势:
高效的B细胞清除:治疗两周后,所有患者的外周血B细胞降至未检测水平,并在随后的两个月内维持低水平。
持久的疗效:即使在B细胞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后,患者的病情未见复发。
安全性保障:试验中未观察到严重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或其他不良事件。
华东师范大学杜冰教授指出:“供体CAR-T疗法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更重要的是,它首次证明了这种方法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免疫病治疗。”
影像和组织学证据一致验证了肌肉纤维化和炎症的逆转
据统计,全球约有8%人口患有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病。传统疗法往往以免疫抑制剂和激素为主,但这些手段无法逆转器官损伤,且长期使用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供体CAR-T疗法则通过精准干预免疫病发病机制,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德国免疫学家Georg Schett评价道:“这项研究为CAR-T疗法的应用范围打开了一扇大门,它不再局限于癌症治疗,而是成为免疫病领域的重要工具。”
03.
未来展望:从突破到普及
尽管供体CAR-T疗法的初步试验取得了显著成功,仍需解决诸多问题,包括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扩大适用病种范围以及验证长期疗效。
目前,徐沪济团队已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探索供体CAR-T疗法在其他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中的应用潜力。同时,研究团队也致力于进一步降低成本,使这项疗法能够覆盖更多患者。
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