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达 | 南人写北事——《水浒传》武艺札记选(二)

文摘   体育   2023-04-23 07:00   广东  
摘要:《水浒传》在塑造一群英雄豪杰之外,有关武者装扮、古代兵器、武艺和打斗场面的描写采集于现实社会,虚构成分总体较少,包含不少真实的古代武艺资料。写作上,《水浒传》是以杆棒、朴刀话本为主体的多话本融合产物。在南人写北事基础上,包含史实的夸大和南人对北人的轻蔑,表现在戴宗神行术、北人食牛肉、北方杂剧和南方话本系统的相互影响等。
关键词:水浒传;古代武艺;南人写北事
文章发表于《武学》第五辑
中外武艺文化交流专辑
作者:马明达

《水浒传》对我国的武术,特别是对晚清民国以来的民间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这个影响还在,还在漫衍。

至少是清代以来,不少的民间拳派附会梁山英雄,武术歌诀中也频繁地出现梁山好汉的名号,以某个梁山好汉的形象来说明或形容武术动作、劲道的就更多了。流行于我国北方的“燕青拳派”,依托梁山英雄浪子燕青所传,已故的武术名家佟忠义先生就是燕青拳的代表人物。天津地区有一个拳派,主要套路是“一百单八势”,每一势用一个梁山人物的名号命名,号称集梁山英雄拳法精萃为一家,故又名“水浒拳”。此外,诸如燕青棍、行者棍、行者单拳、醉打山门棍、鲁智深禅杖、武松脱铐之类的拳械套路,南北各地随处可见,举不胜举。早年,许多民间摔跤手对“摔跤传自燕青”的说法深信不疑,民国年间,一部叫做《武术汇宗》的书里,就公然宣称:“摔跤传自宋代燕青。”

有趣的是,在江苏省的高淳县,居住在丹阳湖畔的村民们,世代流行着一种叫做“打水浒”群体性武术活动。据说自明清以来代代相传,至今不衰。一般上场的三十五个人(十七对半),都装扮成梁山好汉的样子,手执各式各样的兵器,在节奏明快的音乐伴奏下,演练梁山英雄操练人马的各种阵势,有单打、双打、集体对打等变化,场面热闹而壮观。在台湾的南部农村,也流行着一种叫“宋江阵”的民俗活动,也是群体性的武术表演活动,最流行的形式是三十六人阵,有许多阵势的变化,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犹如梁山英雄跃然再世。

我是一个历史学学者,治史之余,也长期从事中国民族体育史和武术史的研究,也兼而从事武术运动技术的研究和传习。我读《水浒传》的主要着眼点,就是对《水浒传》以文学形式所描述的古代武艺进行分析和解读,挖掘出其中真实可信的古代武艺元素,以作为了解古代武艺、特别是宋元武艺的途径之一。《水浒传》蕴藏着丰富的古代武艺资料,但挖掘和解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故我的解读未必都正确,挖掘工作也还需继续进行下去。我想积累更久一些,认识上必定会多一点正确性。现在,我不揣浅陋,先把一部分研究心得拿出来,提供给大家,希望有助于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水浒传》,也帮助读者增加一点关于中国古代武艺的知识。

我总以为当代的武侠小说和武打影视作品,距离真正的古代武艺相去太远,有很多是作家和编导们凭空想象出来的,是文学创作,与古典武艺和武学并无关系。我相信某些大名鼎鼎的武侠小说作家,其实连最基本最常见的古代武艺典籍都未曾涉猎,因为这在他们的小说里一点痕迹都见不到。所以说,大多数武侠小说是“画鬼”之作,因为世上没有真鬼可作比对,创作空间便可以无限扩大,“思想”有多远,笔下就能走多远,与真正的武艺并无关系,与传统的武学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也正因如此,《水浒传》的特点和价值就更显突出,弥足珍贵。总之,《水浒传》在武艺的描写上具有很高的真实性,它是非常传神的画人之作。

有鉴于《水浒传》版本的错综复杂,我选取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全传》本(即杨定见序本)作为讲座的主要依据,所讲话题主要是该版本八十二回以前的内容,也就是“宋公明全伙受招安”以前的内容。八十二回以后的部分也会有所涉及,但不多。我以为以对武艺的描写水平而言,受招安以后的“征四寇”等续补文字中,只有“征王庆”确有些来头,是比较成功的模拟之作,值得另眼相看,其它部分很难与前面的部分相提并论。同时,我也基本不涉及作者问题和版本问题,这些问题很专门,很细琐,很难用浅近通俗的语言讲得明白,我没有这方面的研究素养,所以免开“尊”口。山东画报出版社出了《品读水浒传》一书,里面收有刘世德先生等关于《水浒》版本等问题的演讲,主讲席者都是对《水浒传》研究有素的专门名家,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读一读。

当然,既然是讲《水浒》,完全不涉及它的成书与版本两大问题,几乎是不可能,所以我以为有必要在开讲之前先表述一下我的一些基本观点,这些观点是我立论的重要支点,摆摆清楚了,免得后面重复提起。

第一、《水浒传》是以杆棒、朴刀话本为主体的多种话本的融会之作,宋元话本的繁盛为《水浒传》的产生提供了基础,这是《水浒传》明显具有话本特色的原因。

梁山故事发端于南宋临安的“说话人”,这是研究者近于一致的观点。

根据南宋人罗烨《醉翁谈录》一书的记载,当南宋时,流行在临安(杭州)的可以确认为梁山人物的话本至少有三个,即《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这些各自独立的话本内容上是否有关联,我们并不清楚。说书人在长时间的说书活动中,特别是在元代,若干独立的话本被不断地加工缀联,成了章回小说,又经过某些大手笔(比如施耐庵)的条贯润色,终于出现了有多个故事体系的长篇章回小说《水浒传》。

明代人对《水浒传》做了进一步的续补插增,最终形成嘉靖以后广为流行的几个本子,特别是百回本和百二十回本。这是《水浒传》的基本成书过程,是海内外的研究者越来越趋于一致的认识。

《醉翁谈录》记载的宋代话本名目有一百多个,分属于“小说”、“讲史”两大门类,其中“小说”占了绝大多数。小说类又分为灵怪、烟粉、传奇、公案、朴刀、杆棒、神仙、妖术8个子类。以讲梁山人物故事的三个话本而论,《青面兽》被归于“朴刀类”,叫做“朴刀局段”;《花和尚》、《武行者》则归于杆棒类,叫“杆棒之序头”。同样是梁山人物的话本,为什么会有“朴刀局段”和“杆棒之序头”的分别呢?这个问题过去并没有得到解决。我曾经提出一个认识:杆棒类是专讲侠义英雄故事的,朴刀类则是讲绿林强梁故事的。虽然二者都涉及武勇人物和打斗情节,都属于“武”小说,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主要是惩恶扬善之别。两类话本都以兵器为标志,杆棒象征着行侠仗义的英雄,朴刀则象征绿林强梁,象征着不义的暴力。

如上面所说的,《水浒传》是多种话本拼合贯连的产物,它所融汇的话本类别应该比较多,除了杆棒、朴刀两类话本以外,还应包括有公案、烟粉等类话本。但杆棒、朴刀两类话本是它的主体成分,并且由此决定了《水浒传》是一部主要讲侠义英雄故事的小说。多种话本条贯融合的过程中,为了衔接合理,演绎有序,有些原有的东西会被打磨掉,有些却很难打磨得干净,或是不经意中被保存下来。所以今天我们在《水浒传》里仍能看到不少说话人讲话的痕迹,保存着一些早期话本的原生状态。

我以为最重要的是,《水浒传》还相当多地保持着杆棒、朴刀两种兵器在故事里的突出位置,这正是它主要源于南宋杆棒、朴刀话本的固有特色。只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加工缀联,原本分属于杆棒、朴刀的不同话本已经融合为一体了,界限不再分明。特别是朴刀类话本,原来主要讲绿林强盗“发迹变泰”的故事,朴刀是强梁之徒为非作歹的凶器,与杆棒相比,含有明显的贬义。但在《水浒传》里,朴刀也成了梁山英雄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利器,甚而成为梁山英雄武力的象征。这是一个深刻的变化。说明《水浒传》不仅能够熔铸各类话本为一体,而且在兼容朴刀类话本时,摈弃了固有程式,赋予它新的面貌,新的内涵,使之服从于歌颂梁山英雄主题的需要。总体上是淡化它的强梁色彩,向着杆棒类话本靠拢,使它融入侠义英雄小说之中。这样,既保存着南宋话本中朴刀的特色和地位,又不同于南宋话本,而变成了《水浒传》的朴刀——一种并无良莠之分的特殊兵器。应该承认,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再创作,是《水浒传》的成功之处。

第二、《水浒传》基本上是南人写北事,是南宋和元朝的南方说话人根据各种传说和史实,讲述水泊梁山英雄人物的故事,小说的主要基础是在南北隔膜下形成的种种传闻。虽然用了一些真实的历史资料,但毕竟耳闻多于眼见,传说多于史实,又有大量的夸张性描写,还夹杂着南人对北人的轻蔑成份。

虽然已经有研究者表述过相近的观点,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强调指出,《水浒传》是以发生在北方的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小说,而它的创作地却主要是在南方,创作群体是南方的说话人和书会才人。具体说,它首先发端于南宋的临安,由单本的话本联贯成为章回小说则完成于元朝的杭州。当然不排除成书过程中有扬州等地的书会才人的参与,但主要完成地应该是杭州。

正因为《水浒传》是南人写北事,地域上和文化上的隔膜引发了不少误差,另一方面隔膜也给了创作者更大的虚拟空间,在素材的撷取上有了更多的自由。这样,反使小说有了许多以史实为背景的夸大、铺张与演绎,有了许多混合南北文化的似真非真的精彩情节。

北宋灭亡后,南宋存在了一百五十年左右,它先后与北方的金朝和后来的大蒙古国相对峙,最终亡于元朝,蒙古民族完成了中国的再度统一。金与南宋之间都曾奉行“南自南,北自北”的政策,南北的政治对立与经济、文化的长期阻断,造成彼此间的严重隔阂,进而扩大成为种族歧视,酿成了中国历史上自魏晋南北朝以后第二次“南人”与“北人”严重差异和对立。这一次的南北对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朝的大一统彻底改变了南北分治的局面,拉动了民族与区域文化交流的高潮,逐步淡化了原来的对立和隔膜,带来文化繁荣,特别是文学艺术的繁荣。但是,蒙古人相当多地保留着南北对立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实行种族等级制度,它以北方人(包括契丹、女真和北方汉人)为汉人,以南宋人为南人,也称为宋人或新附人,蒙古语则称为“蛮子”,含有歧视。当然南人对北人也有歧视,有心理上的鄙夷和敌意,比如认为北人长得高大,粗俗野蛮,缺少礼仪和教养,有些人暴食暴饮、行为乖张等。

对宋辽金元形成的我国“南人”与“北人”问题及其历史后果,史学家们有过深刻的考论。在《水浒传》成书问题的研究中,虽然也有人提到这一问题,却没能给予充分注意,没有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和审视《水浒传》的有关问题,特别是某些明显夸张失当的东西。
(待续)

 马氏通备武学 

精彩书籍推荐
《武学》第五辑——中外武艺文化交流专辑出版!

(书籍购买请扫描图中二维码)

往期精彩内容推荐

马廉祯丨马氏通备鞭杆的渊源与系统(一)

马廉祯丨马氏通备鞭杆的渊源与系统(二)

马廉祯丨马氏通备鞭杆的渊源与系统(三)

马明达 | 南人写北事——《水浒传》武艺札记选(一)

健公书院第一期马氏通备翻子拳线上课程调整通知!

马氏通备武学
推介与传播马氏通备武学,以及包括武术、射箭、摔角、短兵、长兵等在内的各种中国传统身体文化。促进交流,增进认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