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廉祯 | 说“拳”字

文摘   体育   2023-08-10 07:00   广东  

拳,一字简单,意涵却远不止所见。拳,依《说文·手部》所载,乃手也。凡人手握曲成,便是这“拳”了。这意味的是它不仅代表着身体的一个部分,而是代表着与外界交往、触摸的首要媒介。杨柳嫩枝上的翠鸟,凭借它的拳——其趾爪,攀握枝桠,李咸用在《和吴处士题村叟壁》中也以此为诗,如此细致的观察,彰显了拳之于生物的重要。

但拳,很显然,绝非仅是一个身体的部位那般简单。在历代文献中,它似乎有着另外一种隐喻的力量。拳头、拳术,这些与武相提并论的词汇,使得拳成为了展示力量、斗志和勇气的象征。从汉代王延寿的《梦赋》中,我们看到了“乃挥手振拳”那般豪情壮志;再到明代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拳经》, 其中所述,拳的修习,需要身法活便、手法便利,勾勒出古代拳师努力修行的身影。

然而,拳并不总是为了斗争。从唐代元稹的《有鸟》诗中,我们得知拳也可用于捕猎;而宋代王禹偁的《谪居感事》则表达了个体在社会中的无助与孤寂,他说“空拳入场屋,拭目看京师”,此“空拳”意味着的是身无分文,手中无物。

拳,更是真挚的情感,如《再生缘》所言,父爱之偏拳。这种深沉、真挚的情感,常常被用作对人情深意重的描述。有时,它也被拿来形容蜷缩、卷曲,这更多出现在文人的诗画之中。如宋代张耒就在诗作中描述了战马卷腹的形态,这让“拳”字多少蒙上了一层文艺的色彩。

就这样,拳这一字,由简到繁,从字面意义扩展到了文化、历史、情感以及艺术等诸多领域。这不仅仅是汉字的魅力,更是中华文化深厚的内涵。不能不说,还是很妙的事情。

通备


往期精彩内容推荐
马明达 | 略论通备武学的起源(一)
马明达 | 略论通备武学的起源(二)
马明达 | 略论通备武学的起源(三)
马廉祯丨马氏通备鞭杆的渊源与系统(一)
马廉祯丨马氏通备鞭杆的渊源与系统(二)

马廉祯丨马氏通备鞭杆的渊源与系统(三)

马氏通备武学
推介与传播马氏通备武学,以及包括武术、射箭、摔角、短兵、长兵等在内的各种中国传统身体文化。促进交流,增进认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