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为了玩游戏,对他爸动手,害我住院,当我学会“闭门羹效应”,儿子返回校园,考上本科!

文摘   2024-11-08 17:25   山东  


咨询人:孩子父母



孩子年龄/性别:18岁/男孩


指导老师:凌艳老师及其团队


情况介绍:

孩子初中成绩不错,考入重点高中,目前厌学在家沉迷游戏亲子关系差无法跟父母交流,跟父亲之间有过动手的行为,推倒过妈妈,导致妈妈断了两根肋骨。孩子在学校人际关系问题明显,跟老师之间也有冲突。


经过指导,亲子关系明显缓和,会关心妈妈的工作和身体,也能跟父母进行正常的沟通,高考考上二本,决定复读,父母同意,家庭整体氛围有了很大的提升。



“我要杀了你!你不是我爸爸!”

 

儿子大叫着冲进厨房,摸起刀指向了他爸。

 

我老公脾气也急,不仅不躲,还冲上去:“来啊!砍死我啊!你小子现在翅膀硬了啊,亲爹都敢动!”

 

我挡在他们父子中间,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只好哭着说:“你们把我杀了吧!我不活了!”


我无法接受,导致这个局面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我老公受不了儿子玩游戏,把他的电脑给砸了。


“你让开!”

 

拉扯中,我被儿子一把推开,重重跌在了地上。

 

剧烈的疼痛让我神志不清,老公意识到我的不对,不再去管儿子,赶紧把我送去医院检查。

 

结果出来,肋骨断了两根。

 


“咱们俩怎么就生了那么个畜生!”


老公咬牙切齿。

 

可我知道,儿子并不是天生这样的。

 

小时候的儿子,聪明好学,开朗懂礼貌,每次考试都是前几名,不少老师都说他是“重点大学的苗子”,左邻右舍没有一个不羡慕我的。

 

好像是从高二开始,儿子就变了。

 

先是沉迷游戏,而后性格大变,脾气跟吃了炮仗一样,跟他爸一句话不好就要动手。


等到后面,连学都不愿意上了,在家一躺就是大半年,没日没夜地打游戏,经常三更半夜还能听到他急头白脸骂人的动静。

 

我实在想不通,我那个品学兼优,开朗活泼的儿子,究竟到哪里去了?

 

01



不服管教的儿子


我老公是国企铁饭碗,我是旅行社员工,家庭条件只能说是小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以自从儿子出生后,我们俩就没打算要二胎,准备把家里所有的教育资金都砸在儿子身上。

 

儿子小学阶段,和他爸的关系还算融洽,我老公每天下班都会辅导儿子作业,整个小学期间,儿子的成绩一直很好,中间即便有过转学,毕业考也是全年级第一。

 

转折发生在上初中以后。

 

儿子班主任把我叫到学校,说儿子从来不去完成作业,全班那么多同学,就他一个人搞特殊。

 

我当着老师的面,把儿子骂了一顿,让他向老师保证以后会按时完成作业。

 

没想到儿子死活不松口,还大吼:


“那么多破作业谁能做得完!做了也是浪费时间!”

 

我管不了儿子,只好把他带回家,把他教给老公管。

 

我老公开始采取的方法比较温和,他觉得儿子可能只是单纯不喜欢学校的氛围,不如就不让他上晚自习了,把作业带到家里来写,他再像以前一样辅导儿子。

 

可没想到,问题就出在这上面了。

 

儿子已经不是小学时候的他了,解题思路有自己的想法,父子俩经常因为意见不合吵起来,吵得厉害了,我老公也不惯着,直接动手打儿子,包括但不限于用擀面杖打小腿,皮带抽,有时候还让他在阳台跪搓衣板,不道歉不准睡觉……

 

现在想想,父子矛盾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积攒的。

 

我后来看不下去,把儿子又送回了学校,不同的是转了个班级,新班的班主任是个年轻老师,教育观念很超前,了解过儿子的情况,没有骂儿子,而是跟他“约法三章”

 

只要儿子能保证每次考试都得年级前五,他就能允许儿子不做作业。

 

儿子一口答应下来。

 

从那以后,儿子的成绩进步很大,基本稳定年级前三。家长会的时候,班主任找我谈话,和我说了儿子的主要问题。

 

儿子的智商明显比周围同学要高,而且上课的时候注意力很集中,属于一听就会的类型。


但他性格太要强,不服管,而且急躁没耐心,很难静下心去好好钻研课题。


初中的题目相对简单,他能跟得上,所以不做作业问题也不大。


但是等到高中,学业难度加重,如果儿子跟不上,以他的性格,很难回过头去复习功课,成绩只会越来越差

 

可惜,当时儿子成绩实在太好,我并没有把老师的话记在心里,还觉得老师想太多,杞人忧天。

 

初三中考,儿子稳定发挥,上了我们本地的重点高中。

 

就在我以为他高中三年也能稳定下去,成功考上重点大学时,儿子的成绩开始了直线下降。

 

一问,我才知道,他从入学开始,一次作业没做过。


“看都看不懂,做个屁啊!”


儿子第一次爆粗口。



我老公怕他废了,把他摁在书桌上,逼着他做作业。

 

可儿子早已不是当初的小屁孩,面对我老公的暴力,他直接反抗,动手就把我老公推在了地上,差点磕到脑袋。

 

自那以后,父子战争彻底爆发,爷俩隔三差五就得动一次手,动静大得楼下邻居差点报警。

 

高二上学期,还是因为不做作业的原因,儿子在学校跟班主任产生矛盾,差点把班主任给打了,从那以后说什么都不去上学,在家躺平了一个月,天天熬夜打游戏。直到班主任登门找他谈心,他才愿意返校。

 

就在我松口气,以为能撑完高中三年的时候,儿子又出问题了。

 

高三刚开学,他就因为座位问题跟同学打了起来,虽然两个人都没什么大碍,但儿子内心怨气很大,觉得学校不好,同学不好,哪里都不好。


他一气之下跑回家,又开启了躺平生活,白天不起晚上不睡,睁眼就是打游戏,外卖盒子堆了一屋子,生苍蝇都懒得往外扔。

 

我老公对儿子忍无可忍,冲到他房间,二话不说把他电脑给砸了。

 

儿子打游戏正打兴头上,差点气疯了,冲到厨房提起刀就要砍他爹。

 

我因为挡在他们父子之间,被儿子推了一把,摔断了两根肋骨,在医院做完手术,住了半个月才出来。

 

老公一个快五十的大男人,气得在我面前大哭,说要把工作辞了房子卖了,带我出去旅游,从此以后再也不回来,就当没生过这个儿子。

 

家长向咨询师寻求帮助


可每次想到儿子小时候的样子,我就很不甘心。

 

不甘心多年心血养出这么个白眼狼,更不甘心原本能上重点大学的好苗子,最后成为一个烂在家里只知道打游戏的废物。

 

我觉得我就算是死,也接受不了这个局面,咽不下这口气。


02



“暴力教育”的危害

 

我回到家以后,疯了一样在网上搜“孩子摆烂不上学怎么办”,在咨询师的帮助下,我才知道是我和老公的“暴力教育”,导致了儿子走到今天这一步。

 

我和老公的脾气都不好,我喜欢唠叨,时不时就言语上数落儿子,我老公更是一言不合就动手。从小到大,儿子都是这么过来的。

 

咨询师:


“粗暴对待孩子,会破坏亲子关系,导致家庭氛围紧张。”

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最信任与依赖的人,是孩子坚实的后盾。然而,由于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得亲子关系产生了裂痕,出现信任危机,甚至孩子对家长产生严重的敌对情绪。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不仅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还会使得亲子关系,甚至整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

 

孩子容易出现各种不良行为,包括攻击行为、反社会行为、网络成瘾、物质滥用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攻击性行为反社会行为,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给家庭带来痛苦,对社会造成危害。

 

我想到儿子当初拿刀砍他爸的画面,惊起了一身冷汗。

 

现在能拿刀对着父母,以后就能拿刀对着别人。

 

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儿子引导回正路上,让他回到从前。

 

咨询师指导孩子父母


03



我用“闭门羹效应”,拯救了儿子的人生


“世上没有一种爱,以打骂的形式出现。”

打孩子,并不存在“科学地打和吼”。

长期而严重的压力,会损害大脑前额叶皮质。

前额叶皮质主要负责执行功能:控制能力、思考能力、决策能力、计划能力等。

前额叶受损,会损害孩子社会化和认知发展,通俗来说就是损害智商和情商。

 

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我和老公犯的错误有多严重,等不及想要弥补。

 

咨询师却说,我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按兵不动”

 

由于过去十几年的“暴力教育”,现在儿子对我和他爸属于“信任透支”的状态,如果急于认错道歉,孩子只会觉得爸妈在骗他,是“别有用心”

 

所以,什么都不做,就是最好的做法。



之后的日子里,我牢牢记住了咨询师的话,无论儿子做什么,我和他爸都不做出反应。


打游戏也好,外卖盒子乱扔也好,游戏失败在家里大喊大叫也好,我们什么都当没听见,照样吃饭上班,该干嘛干嘛。


过了得有半个月,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儿子居然主动走出房间,在冰箱里翻找吃的。


我看他翻个不停,就说:“家里可乐没有了,我下午去买,你先凑合喝点水。”

 

要知道,过去我是严令禁止儿子喝碳酸饮料的,从来没有主动买过。


儿子明显愣了愣,“哦”了声,抱着零食回房间了。


到了下午,我买完可乐回来,送到儿子房间门口,敲了两下门,就算是“沟通”了。


儿子听到声音,开门拿可乐,临关门,突然问我:


“妈,你肋骨还疼吗?”


我又惊又喜,没想到他会关心我的身体,连忙说:“早就不疼了,没事了。”


儿子点了下头,关了门。


那一晚,我激动得哭到了后半夜,边哭边问咨询师下一步该怎么办。


咨询师重新分析了我儿子的情况,推荐我用“闭门羹效应”。



闭门羹效应

闭门羹效应,又称拒绝-后退技术,最早由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在其影响力研究中提出。


这一效应基于让步原则,当一个较大的请求被拒绝后,继而提出一个较小的请求,对方更有可能接受。


第二天中午,我敲响了儿子的房门,温柔地说:“今天天气真好,要不要跟妈妈下楼走走?”


“不去!”儿子打着游戏,语气十分不耐烦。


“那来客厅透透气吧,妈妈做了你爱吃的菜。”


话说完,我就回厨房继续做饭了。


过了一会儿,客厅里传来声音,我回头一瞧,才发现儿子出来了,正躺沙发上玩手机。


我内心乐开了花,表面却淡定到不行,连多余的话都没说一句,吃饭过程中也只管给儿子夹菜。


之后的日子里,我每天做好饭都会对儿子敲两下门,儿子逐渐养成习惯,外卖点的都少了,有时候都不用我叫,自己就出来等着了。


我老公看到儿子的改变,下巴差点惊掉,终于意识到,这些年的教育方式都是错的。


他也学我的样子对待儿子,父子俩的关系果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之前还“兵刃相向”的爷俩,居然逐渐能同桌吃饭,甚至一起看球。


儿子的话越来越多,打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少,更多的时间喜欢在客厅和他爸看电视。


“儿子,周末要不要跟爸爸妈妈一块爬山?”我提议。

“不去。”

“那打羽毛球?”

“这还差不多。”


我朝老公眨眨眼,心想:“闭门羹效应”果然好用!


周末,一家三口到了羽毛球馆,爷俩打,我负责观战。


连着赢了几场,儿子恢复了他这个年纪该有的活力,嘲笑他爸:“就这?老头你到底行不行啊?”


我老公笑着:“臭小子,别得意太久了!”


爷俩打了整整一天,热得浑身是汗,站都站不起来。


按照惯例,比赛结束,两位选手要拥抱示好。


父子俩顶着满身臭汗抱了对方一下,各自嫌弃得不行,哈哈大笑。


笑完,我老公突然说:


“儿子,对不起。”


“之前是爸爸的教育方式太粗暴,没有照顾好你的感受,也没有关注到你的成长,爸爸向你道歉。”


“爸爸不应该指责你,不应该对你动手,更不应该站在学校那边,给你增加巨大的压力。你一直都是个聪明有主见的孩子,完全有把控自己人生的能力,爸爸不应该对你插手太多的,爸爸应该做的,是即便所有人都不相信你,也站在你身后,坚定地支持着你。”


“对不起,儿子,之前是爸爸做错了。”


老公的道歉在我的意料之外,我紧张地看着儿子,很害怕儿子会因此有什么极端的反应。


可我没想到,儿子就只是撇了撇嘴说:“肉麻死了,我鸡皮疙瘩要掉下来了。”


然后对我说:“走吧妈,回家做饭去,我想吃红烧肉。”


我笑了,一颗心放回肚子里。

 

“好,想吃什么妈妈都做给你!”

 

从那以后,儿子变得自律很多,每天早睡早起,起来要么出去锻炼,要么看会儿视频,偶尔还会帮我做做家务。


孩子父母对咨询师表达认同


甚至有一天,他主动对我和他爸说:


“天天在家也怪无聊的,我想回学校上课了。”

 

我和他爸没来得及高兴,先到学校跟班主任沟通过儿子的情况,好说歹说,才让班主任宽限儿子的作业问题,但也有前提条件,就是成绩不能掉出班级前五。

 

我们回家跟儿子说了,本以为他会讨厌这种早就经历过的“小伎俩”,没想到居然一口答应,第二天就收拾书包去学校了。

 

那时离高考仅剩三个月时间,我们俩对儿子的成绩没报希望,觉得够上个专科就行,大不了明年再复读。

 

成绩出来,我和他爸傻眼了。

 

就这么临阵磨枪,他居然还过了二本分数线!

 

可儿子对这个成绩却很不满意,考虑之后决定复读,我和他爸也同意了。

 

自那以后,日子算是恢复了以往的安稳。


儿子复读,每天正常上下学,放学打把游戏放松,我和老公也不干涉。


我和老公正常上班,下了班一起下个馆子,吃完饭散散步,到点了,正好去接晚自习放学的儿子。


回首看这一路,选择心理咨询是我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我在过程中受益匪浅,最大的心得,就是明白了如何去理解孩子


步入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变强,性格也变得敏感,他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当然也包括最亲近的父母。


但有些爸爸妈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意识到了,但仍旧不屑一顾,常常和我们两口子一样,试图通过暴力手段镇孩子,往往事与愿违,以暴制暴,换来的却是矛盾升级。


正确的做法,应该用“以柔克刚”的方式,走入孩子内心,用温和去化解孩子的戾气,给足孩子安全感,让他在和平的环境中去反思自己的行为。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小故事:


寒冷的北风与温暖的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大,他们决定比试一下:看谁先把行人的大衣吹落。


于是,北风呼呼地向行人猛烈地刮,可是行人却把衣服越裹越紧,任它怎样狂风大作也无济于事,最终也未能吹落行人的大衣。


南风则不然,它饱含着温情,轻轻地吹拂着行人,行人越走越热,不一会儿就热得自觉脱掉了大衣,南风轻而易举地获得了胜利。


正所谓"感人心者莫乎情",相比于冷酷严厉,温和地对待孩子更容易收到成效。



 纽 扣 家 庭 教 育 

解决数万名家长的各种心理咨询需求

让千万家庭教育困惑者走出阴霾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更多完整案例:



纽扣教育
汇聚全国优质家庭教育资源,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分享真实的家庭案例,传授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方法。和千万父母,一起做智慧家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