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选择“躺平”,不是放弃,而是成长,父母的放手,是爱的最高境界

文摘   2024-11-14 17:26   山东  




还记得那个神童张炘炀吗?


他10岁上大学,13岁读硕士,16岁读博士,一路走来让人惊叹。


但没想到,这个人人羡慕的天才博士,却在28岁时选择啃老躺平,让人唏嘘不已。


回顾他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他从天才变平凡,离不开原生家庭的过度控制


为了维持“神童”的称号,10岁时,父母不愿让他复读冲刺985,而是帮他选了二本大学。


13岁,他读大三,老师推荐他去德国留学,但父母为了让他成为“最小硕士生”,又拒绝了。


读博士时,他希望父母能在京买房,但父母对他不够信任,结果房价后来蹭蹭上涨。


张炘炀在躺平后说,如果当时父母答应在京买房,现在房子值1000多万。


所以他认为父母欠他一套房子,他有理由向父母要钱。


张炘炀并不是个例。


很多出现问题的小孩,都是因为父母溺爱,过度控制孩子的一切,导致他们走向极端。


每个孩子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和秘密。


成长过程中,父母控制越多,孩子压力越大。


他们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只能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焦虑、自卑,心理压抑,最终选择躺平摆烂。


擅长领域: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家庭关系亲子教育咨询、亲密关系咨询、个人成长咨询


最近,纽扣家庭教育集团的孙树仙老师分享了一个关于高控制型妈妈的案例:


这个家庭中,因为父母离婚,妈妈对儿子的期望值很高,从小对他严格管控。


从小到大,妈妈几乎包办了儿子的一切,甚至包括他成年后的第一份工作。


无奈之下,儿子选择了“躺平”的方式来缓解自己长期积累的压力,导致母子关系紧张。


在孙树仙老师的帮助下,妈妈终于学会了放下高控制,放手让儿子自己去尝试。


渐渐地,儿子找到了生活的目标,和妈妈和解,还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孙树仙老师是如何指导这个家庭的,她又用了什么办法让孩子从躺平状态恢复对生活的信心。


孙树仙老师专访视频


01

印象最深的个案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20多岁的男孩,他已经在家躺平了好几年了。


这个男孩的父母离婚多年,主要由母亲抚养长大。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角色缺席,母亲比较高控制。


因为孩子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母亲替他选择的,这导致了孩子对这份工作并没有太多的成就感。


当干完第一份工作后,他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最终选择了在家里躺平。


孩子的母亲找到我时,她非常焦虑,她觉得我一个人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了,他怎么能这么不争气呢?


她一直都是望子成龙的状态,并为此付出了很多。


这位妈妈是单亲妈妈,她离婚后,孩子的舅舅扮演了父亲的角色。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大事小事,全都由舅舅拿主意。


但孩子对此非常反感,因此亲子关系变得很差。


他怨恨母亲,也怨恨母亲那边的亲戚。



我接到这个个案时,先帮助他们梳理了家庭关系。


母亲的高控制以及对孩子不停地进行心理入侵,让孩子自己能做决定的事情越来越少。


最终,孩子完全丧失了自我做主和决定的动力,变得行尸走肉,任人摆布。


在孩子躺平的这段时间里,我和孩子的妈妈针对她可能存在的界限不清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并探讨如何改善与孩子的关系


我告诉她,孩子的人生需要他自己做主,他需要找回对人生的掌控感,这样他才能有动力继续前行。


每个孩子都渴望成长和进步,这个孩子也不例外。


他并不是对所有事情都失去了动力,只是对母亲为他规划的人生感到厌倦。


同时我不断与孩子沟通,帮助他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对他内心的创伤进行疗愈。


当他治愈了过去的伤痛,他才能从挫折中站起来,继续前行。


这就是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我们可以回到过去,重塑那些孩子难以跨越的障碍。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的内心创伤得到了很大的疗愈,他与母亲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同时,母亲也重新调整了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她更加明白如何对待一个成年的孩子,如何养育一个男孩。



经过几个月的陪伴和支持,孩子的状态逐渐好转。


从最初的躺平无力、几近抑郁的状态,到后来的积极面对生活、重新找回人生方向。


虽然他的起步比同龄人晚了一些,但当他重新找到人生和职业的方向时,他是雀跃的。


我也看到了这个家庭因为孩子的改变而变得更加和谐融洽。


他们之间的理解和支持更加充分,整个家庭氛围也更加温馨愉快。


02

什么是高控制行为?


有时候,父母没给孩子真正的平等,总是居高临下,让孩子觉得自己像是父母的附属品。


父母会说:


“我告诉你怎么做,你就照做就行了。” 


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可能会觉得孩子想法不成熟,做法幼稚,于是强调:


“你必须得听我的。”  


这其中可能有一些自恋的成分,父母用自己的人生经验管控孩子,觉得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


换句话说,父母会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多。”  


这让他们更想控制孩子,不让孩子走弯路。



但事实上,当父母在这个过程中过度自恋,控制孩子的时候,他们剥夺了孩子的主动性和成长机会。


孩子本应在体验中成长和收获,但父母剥夺了他选择和体验的机会,只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说法去做。


这样,孩子失去了发挥自己无限可能性的机会。在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很难真正成长。


03

家长如何自查自己是否有高控制行为?


这里涉及到了心理学常讲的心理觉察力


当你发现孩子有某种行为,你想说的一句话或者你想让他做的事情,你是出于满足自己的控制欲,还是希望他能有更好的成长呢?



假如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认知,认识到他们就是在尝试和犯错中成长,那么我们就不会担心他们犯错。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管控,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心的恐惧,担心孩子走弯路。


他们觉得孩子没有犯错的时间和机会,一旦犯错,就会觉得孩子要落后于其他孩子。


所以,很多时候父母这么做是因为自己的焦虑和恐惧,于是更容易去干涉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检查自己的行为是为了满足内心的安全感,还是真正为了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04

为什么单亲家庭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不是所有单亲家庭的孩子都会有问题,但有些孩子可能会因为家长的情绪焦虑受到影响。



比如离婚后,有的家长可能会把婚姻破裂归结为自己的人生是不成功的,是失败的。


他不想让自己的失败影响孩子,所以会对孩子的未来很焦虑。


尤其是离婚过程中的一些不和平、不体面的情况。


比如有一方出轨,这种情况下抚养孩子的一方内心可能会有一些情绪。


当这些情绪无法在外界得到释放时,就会在家里传递。


心理学上称之为“踢猫效应”,家长会把焦虑和愤怒投射到孩子身上。


孩子成为被动承受者,心理能量减弱,心理空间受到挤压。


因此,孩子可能会变得胆小、害怕、恐惧。


很多离异孩子的交往能力会首先受到影响,内心深处有一种自卑感,觉得自己不配、不行,害怕冲突。


也有些孩子在学业上表现不错,因为他们认为学业是证明自己的唯一途径。


当然,如果亲子关系不好,孩子在学习上也可能有抵触。


所以,这些孩子在学业、人际关系以及家庭亲子关系上可能会出现问题。


但并非绝对,有些家长离婚后日子过得也很精彩,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得很好,孩子受影响的几率就比较小。


05

您为什么会选择从事心理咨询行业?


刚开始接触心理学,完全是出于兴趣。


在这个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各种人群,无论是家庭中的孩子还是社会上的青年。


后来意识到,心理学其实是一门非常有用的科学,它真的能帮助孩子,也能助力家庭。



于是,我决定在这个行业进行深耕,十年来,我就一直在这个行业里发展。


06

 您认为您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咨询师?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抱持性的心理咨询师


我更擅长或者说更看重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和来访者一起创造些什么,而不是单纯地给他们提供建议。


实际上,提供建议并不是我真正工作的内容和目的。


很多时候,我是帮助他们去探索、去领悟。



有的人来咨询是希望能解决眼前的问题,希望我能直接告诉他们该怎么办。


但我觉得心理咨询师的职责并不是直接告诉他们该怎么办。


而是和他们一起置身于某个环境,在具体的事件中一起去呈现,帮助他们共同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希望他们能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理解和接纳。


在这种充满接纳、允许、平等和尊重的氛围中,我们能一起信任并创造出更多可能性。


07

您想送给家长的一句话


看见是疗愈的开始。


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当你看见感受,看见情绪,看见伤痛的那一刻开始,疗愈就发生了。



纽扣家长福利 

父母若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自己就得先成为那样的人

要想培养出杰出的孩子

就要学会做一名“智慧型”父母

扫码关注“纽扣教育”公众号

↓↓

点击“在线学习

↓↓↓

即可观看免费课程



更多专题访谈

1

孩子屡教不改,如何解决? 

2

怎样与青春期孩子相处

3

青春期孩子的那些事?

纽扣教育
汇聚全国优质家庭教育资源,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分享真实的家庭案例,传授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方法。和千万父母,一起做智慧家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