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开心能遇到您,在我最黑暗的时刻,这也许就是一种缘份,这种缘份是我成长路上的牵引绳......”
“我要告别‘沈妈妈’,去拥抱真正的妈妈。但在我心中,您就像母亲一般呵护着我,把我当成亲人......”
“回去以后我一定会做好一切,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人生有梦,各自精彩!请沈老师不要忘记我,我也不会忘记您,我会很想您的,我也很爱你......”
这是一封即将结业的学员——小沫(化名),写给心理咨询师沈老师的一封信。
字里行间,不仅表达了小沫对沈老师的感激之情,更体现了她内心的成长与蜕变。
一年前,小沫还曾是一个让爸妈束手无策的叛逆少女。
每天沉迷于网络,逃学厌学,对父母的付出视而不见,甚至心生怨念。
然而,经过在基地的学习与改变,现在的小沫已然脱胎换骨。
她已经彻底摒弃了以前摆烂、躺平的状态,变得积极向上,不仅学会了理解父母,更懂得了感恩。
此刻,小沫即将重新回到爸妈温暖的怀抱,迎来全新的学习和生活。
结业当天,小沫特别地开心。
她特意准备了自己最喜爱的零食,想要送给沈老师和学员们。
当母女二人满怀拥抱的瞬间,小沫妈妈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看到女儿如此巨大的变化,她激动得几乎无法言语。
为了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小沫妈妈特意准备了一面感谢锦旗,准备送给基地和沈老师。
锦旗上绣着“师德高尚 爱生如子 亲情关怀 如沐春风”,这16个字虽然简短,却饱含了她心中无尽的感激与信任。
然而,当我们在为小沫的成长感到欣慰时,也不禁好奇,她是如何一步步从听话懂事的孩子变成一个叛逆、厌学的少女?
又是如何勇敢地走出阴霾,蜕变为一个自信、乐观的孩子呢?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溯她的成长历程,见证这个充满爱与希望的故事。
小学时期,小沫的学习成绩还算不错,虽然不是班里拔尖的学生,但也能排在中上游水平。
小升初的时候,尽管小沫也很努力,但以她的成绩,却只能勉强考入一所普通的中学。
升入初中不久,小沫的学习状态急转直下。
整天吊儿郎当,迟到、早退是常有的事,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说是班里的垫底生也不为过。
初一的寒假,小沫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每天吃完饭后,她就跑回自己卧室,把门一关,一整天都躺在屋里玩手机、看小说、打游戏。
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天天唠叨着让她学习,可小沫全当没听见一样。
但凡说得多了,她就一副不耐烦的态度:
“你别叨叨了,我学不学习跟你有什么关系,不用你管!”
每当妈妈听到类似的话,都会又气又伤心,有时候一整晚都睡不好觉。
本来想和小沫好好谈一下,可结果却更让她失望。
“我跟你说了,不用你管,你听不懂人话吗?我不想看见你!”
“谁让我是你妈,你以为我愿意管你呢!”
还没等妈妈说完,小沫就像炸了毛的公鸡一样,冲她一顿乱吼,还不时地摔摔打打:
“你怎么天天这么多事,就知道学习学习!你别管我,我不上学了!”
“我的事情跟你没半毛钱关系,我死了你也别管,你不配!”
当时,妈妈以为这只是小沫的气话,根本没放在心上。
可寒假结束,小沫说什么都不去上学了,还说学习根本没什么用。
更让妈妈上火的是,小沫竟提出要去附近的奶茶店打工,声称以后要自己挣钱。
为了劝说小沫上学,妈妈苦口婆心好话说尽,但小沫却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
最终,妈妈只能无奈地为小沫办理了休学手续。
01
破碎的原生家庭,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小沫出生没多久,爸妈就因为感情不和离婚了。小沫一直跟着爸爸和爷爷奶奶生活。
小沫的爸爸性格暴躁,嗜酒如命。
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出去喝酒,总是喝得酩酊大醉地回家。
每次喝醉酒,他就会变得不可理喻,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小沫动手,打骂成了家常便饭。
每次看到爸爸醉酒后的样子,小沫都特别地害怕,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无助。
爷爷奶奶对小沫特别宠爱,除了学习,平时的生活基本都是爷爷奶奶照顾。
不管小沫有任何要求,爷爷奶奶都会无条件答应她。
小学四年级时,她看到班上同学戴了一款新出的电话手表,羡慕得不得了。
小沫纠缠了爸爸好久,最后仍然没有买给她。
她一气之下,竟然好几天不吃饭不喝水,想要以此作为威胁。
然而,爸爸却不为所动。
看着小沫绝食绝水的模样,爷爷奶奶特别心疼,最后还是妥协了。
这次经历让小末尝到了甜头。她发现,只要她闹一闹,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后来,小沫变得更加肆意妄为。
每当她有什么不满或者想要得到什么东西时,她就会大声吵闹、乱砸东西,甚至扬言要绝食、自杀。
有一次,爸爸终于忍无可忍。
“你再闹就给我滚回你妈那里,别在我这待着!”
“走就走!反正你们都不喜欢我,我不稀罕!我就是个没人要的孩子!”
爸爸被小沫的话气得浑身发抖,抄起旁边的扫帚狠狠地把她揍了一顿。
从小到大,这是小沫被爸爸揍得最狠的一次。
小沫哭着跑出了家,冲到了马路中间。幸好被路过的好心人拦下,才没有酿成悲剧。
02
缺少关爱和陪伴,让孩子觉得不值得被爱
小沫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妈妈通过法律途径争取到了孩子的抚养权。
从那以后,小沫就跟着妈妈一起住在了离学校不远的出租屋里。
妈妈的工作和收入不是很稳定,为了给小沫一个好的生活,她经常一个人打好几份工,常常忙到半夜才回家。
而小沫也逐渐习惯了没有妈妈陪伴的日子,经常一个人在家写作业、吃饭、睡觉,日复一日。
但唯一不缺的,就是妈妈每月按时给她的生活费和零花钱,可以让小沫自由支配。
小沫经常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同学们买各种好吃的,在同学眼里,小沫是个特别“幸福”的孩子。
至于学习,妈妈更是很少有时间辅导小沫,几乎都是她独自完成。
每次遇到不会的题目,小沫总是随意应付,有时甚至直接跳过不写。
渐渐地,她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一次比一次糟糕。
每次学校召开家长会,小沫都会被老师特意点名,这让十分好面子的妈妈觉得特别地尴尬。
而每次考试或家长会之后,小沫和妈妈都会发生一次不可避免的争吵。
进入初一后,原本活泼开朗、人缘极好的小沫性格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
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同学发生争执,甚至还经常和老师顶嘴。
同学们越来越不喜欢小沫,老师也拿她没有一点办法。
初一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小沫的成绩不出所料地糟糕,几乎到了垫底的程度。
妈妈再次被学校叫去谈话。回到家后,妈妈不留情面地对小沫一顿训斥:
“你的脑子是干什么用的?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我真是丢老脸的!”
“我天天累死累活,没白没黑地辛苦挣钱,你就这么回报我?你可真有出息!”
面对妈妈的指责,小沫情绪特别地激动,冲着妈妈一顿嚷:
“我就这样了,你爱怎样就怎样!”
“天天除了给我钱,你管我什么了,你根本就不关心我,你不配当妈!”
初一寒假结束,小沫说什么都不去上学了。
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恨不得一天24小时守在电脑跟前玩游戏,连饭也不吃。
有时候妈妈半夜回到家,仍然能看见小沫在电脑前不停地玩游戏,嘴里还不时地骂骂咧咧。
书包里的书压根就没掏出来过,更别提主动学习了。
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每天都能按时上下学,小沫却整天一副颓废模样,妈妈心急如焚,为学习的事没少和她发火。
只要一提学习两个字,小沫就会情绪失控,大发脾气,冲着妈妈摔摔打打,就连家里的电视机都被她砸出好几道裂纹。
为了让小沫重回学校,妈妈几乎动用了身边所有的亲朋好友来劝说她,可小沫就像铁了心一样,一句话也听不进去。
后来,经过心理学专业的老师推荐,她找到了基地。
经过一番了解,最后决定把小沫送到基地进行改变。
心理咨询师沈老师在了解了小沫的原生家庭以及她本身存在的问题后,为她制定了一套系统的干预方案,循序渐进地对小沫展开指导。
建立安全感,给足探索自我的勇气
在刚开始咨询的时候,小沫特别地焦虑,经常和沈老师抱怨父母,说他们根本不关心她,几乎没办法静下心来和沈老师交谈。
沈老师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用心去倾听小沫说的每一句话,试图理解她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每当小沫出现情绪波动的时候,沈老师都会给予她支持和鼓励,给足她安全感。
逐渐,小沫身心逐渐得到放松,也开始愿意向沈老师分享她更多的困扰和想法。
看清自我状态,学会自我改变
为了帮助小沫了解自己的内心,沈老师循序渐进地用了很多专业的方法来帮助她。
比如访谈疗法、心理测量疗法、沙盘、绘画和催眠疗法、OH卡牌等。
此外,为了帮助小沫识别那些消极、不合理的想法,沈老师还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去改变小沫的认知,引导她建立积极、合理的认知结构。
在沈老师的引导下,小沫逐渐看清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开始主动寻求改变。
修复人际关系,疗愈原生家庭创伤
沈老师邀请小沫参加团体咨询活动,并用交友训练法鼓励她主动与学员们进行互动。
引导她在与学员交往过程中感受内心的起伏,逐步建立起与自身性格相契合的朋友圈。
此外,沈老师还鼓励她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不仅在团体舞蹈表演中成为领舞,在绘画方面也展现出了极高的才华,并且还担任了基地播音员的角色。
这些变化,不仅让小沫自身获得了成长和进步,同时也为她赢得了老师和学员们的认可和尊重。
鼓励父母提升格局,实现自我成长
当小沫在基地成长期间,沈老师也在与小沫妈妈保持着密切的电话沟通。
不仅对她进行个人成长的辅导,还引导她深入认识到小沫重感情、有感恩之心以及有艺术天赋等多方面的特质。
沈老师鼓励小沫妈妈,除了关注学习成绩外,更要为小沫营造一个健康、全面的成长环境。
同时,沈老师还引导小沫妈妈接纳自己与小沫的当前状态,珍惜并享受每一个当下的生活。
人生有梦,各自精彩!
如今,小沫已经迈出了实现梦想的第一步,希望她能够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继续前行,努力追寻自己的目标。
我们也祝愿小沫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断超越自我,活出自己的精彩和光芒!
真实案例
专家访谈
黄杰校长:一招教你解决孩子抑郁焦虑问题!|从小优秀的孩子为何长大“躺平”了? |岳晓东教授:抑郁症“不可小觑”,家长要正确认识抑郁症的危害! |张久祥:如何发挥夫妻关系在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
基地简介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是经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12~18岁青少年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兴趣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专门机构。基地采取严格的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采用心理引导、行为纠正、强化训练、感恩教育、社会体验、家庭教育指导等措施对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孩子进行疏导和综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