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错误的“爱”让女儿抑郁休学一年,是她带我们走出人生低谷

文摘   2024-11-12 17:26   山东  



我只是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出人头地,我做错了吗?

 

他的吃喝用度我都是尽全力给他最好的,为什么他就是不能理解我,还抑郁了?

 

我真不明白,小小年纪的,就学习这么一件事,有什么好抑郁的?


初中生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抑郁情绪,导致不想上学、厌学、休学,甚至退学,这是令家长很头疼的事情。


但细细思索,那些出现抑郁情绪孩子的家庭,多半都可以顺藤摸瓜,找到原因:


家长的高期望、高要求

 

自以为是地为孩子规划好的未来

 

……

 

这些让孩子感到压力的事情一件一件累积。



父母害怕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每天像牧羊人一样“赶”着孩子挤往一个个小的终点。


而孩子只能拼命挣扎在父母的期待和规划中,完成一场又一场没有自我意愿和目标的奔跑。


家长看到的是孩子的问题行为,觉得孩子莫名其妙的就抑郁了、就不爱学习了。


没看到的是孩子已经忍耐了很多,直到承受不住,然后崩溃。


当某个时刻,停下脚步回头看,才发现,父母和孩子早已经被这场充满焦虑和恐惧的行程,裹挟得面目全非……


今天的故事,来自一位抑郁休学女孩的妈妈。


桔子(化名)爸妈都是名校博士毕业,妈妈是公务员,爸爸在银行工作。


两个人都是从农村一步一步努力打拼才在大城市安家的,可以说是通过学习改变的命运。


他们特别明白学习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因此自桔子年幼时起,他们就对她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对她的学习要求特别严格。


久而久之难免会因为学习上的事情唠叨桔子,有几次心急的时候,妈妈还曾动手打了桔子。


大约一年前,桔子开始出现了厌学情绪,经常和爸妈说自己身体不舒服,不想去学校,但每次都被爸妈拒绝了。


妈妈说孩子那段时间情绪特别低落,做什么事情都没有精神,总说自己特别累。


脾气也变得很大,情绪上来一阵还会摔东西,甚至拒绝和爸爸说话。


他们一直以为是桔子青春期到了,有点叛逆情绪很正常,从来没有往抑郁上面想。


可后来桔子却断断续续请假,不管妈妈说什么,橘子就是说累不想去学校,再到后来就彻底不去了。


休学在家的桔子每天的生活都围着手机转,经常因为各种事情冲妈妈发脾气,不是嫌饭不好吃,就是嫌说话声音大吵到她了,甚至还说妈妈在监视她。


他们曾尝试过把桔子的手机没收,但每次桔子的情绪都会特别激烈,大吵大叫,后来桔子爸妈干脆就放弃了。


后来听了朋友的建议,他们带桔子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被确诊为中度抑郁。


得知这个结果,妈妈特别接受不了,不明白为什么好好的孩子竟然会到抑郁的境地,为此她经常一个人偷偷掉眼泪,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下去!


为了帮助桔子改变这种状态,爸妈找了很多心理咨询的机构,也曾为桔子疏导过一段时间,可效果却微乎其微。


后来经过业内专业人士的推荐,他们求助到了基地的心理咨询师刘老师,刘老师听完他们的讲述,又根据桔子的情况作了深入的分析。


经过慎重考虑,他们决定把桔子送往了基地,希望通过专业的引导和帮助,让孩子重新找回自我。


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一个曾经活泼开朗的孩子,如今却深陷抑郁的泥潭?或许从桔子妈妈的讲述中能找到一些原因。


01

疯狂的“鸡娃”,让我的努力毫无意义


我和桔子爸爸都从农村考出来的,大学毕业以后有了稳定的工作,我们都特别坚信知识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我们所在的城市是一线城市,鸡娃的氛围特别浓厚,父母们都在拼命地抢跑,生怕自己家的孩子落后。


我们也不例外,为了把女儿培养得更加优秀,在她很小的时候们就开始了“超前教育”计划。


从上幼儿园开始,我们就给她报了各种早教班、兴趣班,上学以后更是各种的补习班一个也没落下。


刚上小学时,女儿还算听话懂事,我说什么她都听,每天都会乖乖完成作业,成绩也算不错,每次考试成绩都能排在班级前十名。


桔子是家里的老大,在上小学三年级时,二宝出生了,因为有老人帮忙带孩子,所以我的精力更多的倾向于桔子的学习。


我每天带着她辗转各个补习班,有时候看着孩子也挺累的,但是没办法,如果自己家的孩子不努力,以后只会被别人越甩越远。


尤其是到了四五年级,面对小升初的压力,我变得更加焦虑了。


补习班的课程非常紧,为了节省时间,每天下班我都会第一时间跑去学校门口等她,亲自送桔子去补习班。


刚开始女儿的积极性特别高,学习的劲头也很足,可后来每次去辅导班,她总是不情不愿的,特别抗拒。


我要么是苦口婆心的安慰、讲道理,要么就是威逼利诱。


“你看大家都是这么学的,你现在嫌累,以后就追不上了”“你这次考试要是能进步,放假一定带你去迪士尼玩!”


就这样,我一边哄着,一边训着,女儿的成绩一直很稳定,表现得也算听话。


升入五年级后,女儿的成绩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一次比一次下降。


再这么下去,别说班级前五了,就是前十的位置也保不住了,一想到这些我就特别地焦虑。


为了提高女儿的成绩,每天晚上我都会全程监督她的学习,然后把二宝甩给她爸爸和奶奶看着。


本以为有了我的监督,她的学习肯定会有起色,可一段时间过后,我发现,女儿的问题越来越多。


每次学不到半小时,她就开始嚷嚷着喊累要休息,各种理由讲条件。一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她至少要做两个多小时。


有时候遇到不会的难题,她不是拿着笔在桌上漫无目的地各种乱画,就是对着墙壁发呆。


每次看她这样我就气不打一处来:“你就不能动动脑子想想办法吗?难道玩能帮你解题吗?”。


可女儿却理直气壮地反驳:“我就是不会!再想也不会!解不出来!不做了!”说完就把笔狠狠地摔到桌子上。


看着她如此态度,气得我对着她就是一顿训,骂完才能解气。 



02

没有不好的情绪,只有不被看见的情绪


升入初中后,随着学业难度的增加,女儿各科成绩表现得都不太理想,尤其是数学成绩没有一次能到80分。


有一次数学课上,老师抽了几个学生上台讲解数学题,女儿是其中一个。


回到家女儿如同受了奇耻大辱一样,跟我抱怨说老师如何看不起她,如何嘲讽她、不信任她。

我心里想着,哪有老师嘲讽自己学生的,肯定是女儿为做错了题找理由,压根没往心里去。


我劝说女儿:“你在这里胡思乱想,不如想想怎么学好数学,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没想到女儿气呼呼地瞪了我一眼,扭头就回了房间,砰的一声摔上了门。


随之而来的,就是数学成绩的直线下滑。每次问她为什么,她就说不喜欢数学老师,不想上数学课。


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女儿考得特别差。我去接她放学的时候,她全程阴着脸不说话,问她考了多少名,她也全当没听到,压根不理我。


我憋着一肚子火,到家后偷偷给班主任打了电话,这才知道,女儿各科成绩都在班级排名靠后,数学更是不及格!


没办法,课堂上没学好的,我只能想着给她找一个补习老师,单独帮她补回来。


当时觉得,如果在家里我还能盯着她学习。但是渐渐地我发现,我的方法并不奏效。


刚开始,女儿的态度还挺配合,可是后来她却开始找各种借口逃避补习,最后直接堂而皇之地拒绝,甚至都不让老师进家门了。


有一天晚上女儿只顾着摆弄手机,迟迟不肯写作业,我在一边不停地催促她。


她却像是被点了炮仗一样冲我大喊:“你就知道逼我学习,天天除了学习没别的事了,要学你自己学!”


气得我当时就给了她一把掌,女儿二话不说直接跑出了家。


她爸爸也因此埋怨我:“你把精力都用在老大身上了,二宝也不用你管,怎么把孩子管成这样?”我听了,既生气又伤心。


自那以后,女儿开始频繁的找各种理由请假,越来越不想去学校,每次苦口婆心地劝她去学校,她都说自己很累,没有力气上学,甚至最后完全不去了。


休学在家时,女儿除了出来吃饭,其它时间都把自己锁在房间,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


有时候还故意找茬说饭不好吃,脾气上来一阵还摔盘子、摔碗,把家里弄得乌烟瘴气。


学习的事我压根不敢再提,有时候我试探性的问问,她就会不耐烦地冲我嚷嚷,情绪起伏不定。


一直以来,我自认自己是个尽责的妈妈,没想到如今,女儿怨恨,老公埋怨,我到底哪里做错了?


直到有一天,我们带女儿去了医院,医生的诊断让我心如刀绞——女儿抑郁了。


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以来对女儿的那些严苛要求和期望,都成了她心中无法承受的重担。


在我最彷徨无助的时候,很庆幸遇到了基地的刘老师。


当女儿在基地接受调整期间,刘老师不仅耐心地引导她走出阴霾,还针对我的家庭教育方式给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指导。


刘老师的专业与细心让我倍感温暖,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PART/1

 放下过度的高期待 


刘老师告诉我,其实孩子自己知道学习,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然而,她难以接受的是我们总是打着“为你好”的名义,把一些不必要的压力强加于她。


当我们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要求过多时,往往容易忽视她真正的内心需求。


这样的教育方式,会使得孩子把学习看成是一项沉重的任务。


慢慢地,孩子的内心只会充满厌倦,对学习越来越抗拒,最终表现出一些叛逆的行为。 


PART/2

 学会认同孩子的情绪 


刘老师告诉我,当孩子表达出对数学的不喜欢时,我首先应该做的是及时认同她的情绪。


过去,我可能过于关注她的学习表现,而忽略了她的情感需求,没有给予她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刘老师告诉我,孩子的情绪是需要被看见和尊重的。当孩子表达对数学的不喜欢时,她其实是在向我传递她内心的困惑和挣扎。


由于我没能及时认同孩子的情绪,再加上学习的压力,让她感到孤独和无助。


如果当时我对孩子的情绪给予理解,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安慰,不至于让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最终产生抑郁情绪。 


PART/3

 重新审视教育方式 


过去,我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强势的,不仅没能给孩子真正的鼓励,反而给她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这也是她最终抑郁的原因之一。


但我现在明白了,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以理解和尊重为基础,而不是单方面的灌输和压力,我们不能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她。


对孩子来讲,这种“以己度人”的灌输是来自外在的压力,不是她内心的油然而生,时间久了,只会给她带来压力。 



一年过去了,如今女儿已经从基地回归到我们的家庭,并且重新踏入了学校。


我很庆幸自己遇到刘老师,选择了信任基地,这段经历不仅改变了女儿,也改变了我。


我不再把自己的期待和要求强压在女儿身上,而是像刘老师教我的那样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激发孩子自身的内驱力。


女儿也不再像炸毛的刺猬一样对我充满攻击性,好像又变回了那个对我充满依赖的小女孩。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心情不好的时候,女儿也很乐意跟我沟通,我们一起探讨解决方案。


她曾偷偷告诉我,自己要好好学习,努力考上重点高中,再读大学,我听了特别高兴。


现在,我明白了,学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女儿的身心健康。


我会放下那些过高的期望,陪伴她慢慢走出阴霾,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


最近,我们又带女儿去医院做了检查,她的抑郁状态已经彻底不见了。那一刻,我们一家人拥抱在一起,没有什么能比此刻更幸福了!



真实案例

青春期叛逆抑郁焦虑症亲子关系学辍学沉迷网络

专家访谈

黄杰校长:一招教你解决孩子抑郁焦虑问题!从小优秀的孩子为何长大“躺平”了? 岳晓东教授:抑郁症“不可小觑”,家长要正确认识抑郁症的危害! 张久祥:如何发挥夫妻关系在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

基地简介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是经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12~18岁青少年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兴趣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专门机构。基地采取严格的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采用心理引导、行为纠正、强化训练、感恩教育、社会体验、家庭教育指导等措施对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孩子进行疏导和综合教育。

纽扣教育
汇聚全国优质家庭教育资源,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分享真实的家庭案例,传授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方法。和千万父母,一起做智慧家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