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的自救:当我真的“看见孩子”,才知道那个抑郁躺平的孩子,有多难!

文摘   2024-11-18 17:39   山东  


咨询人:孩子父母


孩子年龄/性别:16岁/女孩


指导老师:王雪老师及其团队


情况介绍:

中度抑郁焦虑,有躯体化症状:手抖、胸闷气短


吃不下饭,严重失眠,焦虑得头发大把大把地掉


性格很敏感,有自伤行为,情绪一激动,就拿小刀划手



如今,懂得了积极看待问题,走出了抑郁焦虑,返回了学校


养孩子16年,我真的很想说:我们当爹妈的,可真不容易!

 

每天辛辛苦苦的,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所有心血都给了孩子,可到头来,孩子还是抑郁了。


三天两头地闹情绪,哭着喊着说活着没有意义。

 

动不动就拿小刀划手,躺在地上撒泼打滚、掰脚后跟,做一些极端、且不可思议的行为。

 

故意在下雨天跑出去淋雨,她也不嫌脏,回到家不换衣服不洗澡,直接躺到床上,把床上弄得又脏又臭,恶心得人想吐。

 

也不能上学,只要一提学习,她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白天闹绝食,深更半夜离家出走


在我女儿确诊抑郁的这段日子里,我真的被折磨得都快不成人样了,每天晚上睡觉,都不敢睡得太深,生怕睡得太沉,女儿会出什么不好的事。


也很迷茫,女儿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她好起来?


01


1

乖巧懂事的女儿抑郁躺平了


其实以前,女儿也很乖、很听话,成绩中上,每天除了按时完成作业,还能抽空练练书法、绘画。

 

可是,自从三年前,疫情来了,这一切都变了!

 

因为被封闭在家上网课,没有学校的约束,女儿开始摆烂了。

 

每天贪睡、不愿意起床,即便是起床了,听课的时候也是发呆、扣手指头,特别敷衍。

 

做作业时遇到不会的题,就发牢骚,把笔一扔,嘴一撅,就嘟囔:


“烦死了,总是给布置一些不会的题,这不是故意为难人吗?”


起初,我还有耐心,陪着她一起解决难题。


但时间久了,我的耐心也被消耗得所剩无几,每当她抱怨的时候,我都会对她大发雷霆:


“老师布置的题,别的同学都会,就你不会,你不好好听课,遇到不会的还怨老师,你对自己不负责,还甩锅,你这是什么孩子啊你?”


骂的次数多了,女儿不抱怨了,开始认真听课、学习,成绩也提升了上来。

 

后来疫情过去,女儿正好中考,出乎意料的是,女儿竟然考进了我们这里的重点高中

 

我很欣喜,觉得那段时间的不愉快,只是女儿青春期的小插曲。



可是,进入高中没多久,女儿班主任就给我打电话,说女儿上课的时候胸闷、喘不过气,做作业时还手抖、写不出字,建议我带女儿去医院看一下。

 

我没办法,只好带着女儿去了医院,可是检查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我的天都塌了:中度抑郁焦虑。

 

但想着女儿刚读高一,正是最不能耽误的时候,就给她拿了点药,又把她送回了学校。

 

哪曾想,正是我这次错误的决定,把女儿推入了更深的深渊。


返校后,女儿每天都很焦虑,焦虑得成宿成宿睡不着,头发大把大把地掉,原本浓密的一头秀发,掉得只剩下了一小把。

 

吃不下饭还吐酸水,一个月下来,饿得面黄肌瘦,看她那皮包骨头的样子,我心疼坏了,但也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性格特别敏感,只要我有一句话没说对,她就发疯、闹自杀,有次还直接爬上了窗台。

孩子妈妈反映孩子的问题


无奈之下,我只好给她办理了休学,想着让她休息一段时间,会好一些。

 

可谁知,休学在家的女儿,晚上不睡,白天不起,黑白颠倒地打游戏、看小说。

 

我一说她,她就对我大发脾气,埋怨我,她都生病了,我都不放过她。

 

我也想放过她,可是什么叫放过她,怎么才能放过她?

 

我付出一切养大的孩子,抑郁成了这个样子,我不比谁都心疼?


02


1

原来,是我家的教育系统出了问题

 

那段时间,我很焦虑,每天一有空就看书、查资料,找女儿抑郁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了解,我逐渐找到了女儿出现问题的本质。

 

原来,是我们的家庭教育系统出了问题——女儿和我们的情感链接是断开的。

 

我和她爸都是体制内,收入还算稳定,对女儿的要求也没那么高,觉得她以后能考上大学,找个班上就可以了。

 

在我们的教育下,女儿性格开朗,做事积极,成绩也还算不错,我挺满意的。

 

可进入初中后,又恰逢疫情爆发,女儿的学习一落千丈。

 

我心急如焚,便不由自主地加大了对她的管教力度。


却不知,这种急剧的管教方式转变,给女儿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让她渐渐断开了与我的情感链接。

 

虽然我的出发点始终是为了她好,但“爱孩子”与让孩子真正“感觉到被爱”其实是两回事。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我们给孩子提供了多好的物质生活,教会了孩子多少知识,或是帮孩子取得了多大的成就。


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和父母之间的情感连接。

心理老师在指导妈妈认识青春期孩子的成长规律


以前,我总觉得我对女儿的关注度一直挺高的,她应该是不缺爱的。

 

但实际上,女儿进入青春期后,她是缺爱的。

 

因为成绩不好,我在辅导女儿学习的时候,总是说她懒、骂她笨,抨击她的动脑能力,质疑她的学习态度......

 

我以为这样能帮女儿成长,但现实却恰恰相反,我对女儿过度的负面评价,伤害了女儿的 “价值感”,让女儿心里觉得自己是 “差的”“笨的”。

 

慢慢地,女儿脑子里全是对自己的否定。


负面情绪的积累多了,女儿陷入了焦虑的漩涡。


但当时我没有注意,只单纯地以为是青春叛逆。女儿没有倾诉的渠道,情绪上的压力越来越大


最后不堪重负,抑郁成疾。


03


1

帮女儿走出抑郁

 

那该怎么做,才能引导女儿走出抑郁呢?在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下,我决定分三步走。

 

首先, 看见孩子,给孩子时间,让她慢慢好起来。

 

女儿现在正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自我封闭期”

 

这是一个孩子在面对重大生活转变时,为了自我保护而进入的一种状态。


在这个阶段,孩子内心会有很多冲突,她想好起来,但又做不到痊愈,她不确定父母是否能接受这样的自己,也担心自己真的好不起来。


这种内心的纠结和挣扎,消耗了女儿大量的能量,让女儿身心俱疲。


女儿现在就像一只缩在壳中的蚌,用壳来保护自己,小心翼翼地探索外界。


一旦感受到不接纳或威胁,她就会立刻退回自己的安全空间,这是她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妈妈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一步步地改变


因此,她现在需要的,是一段安静的时间,来恢复自己的精力,整理自己的思绪。

 

而我要做的就是,看见孩子的焦虑和迷茫,放下快速让孩子走出来的执念,保持冷静,给女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她慢慢恢复和成长。

 

做好长期引导的准备,孩子问题解决是需要时间的。

 

同时,学会帮孩子疏导情绪。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帮孩子疏导情绪的方法——“共情话术”。





具体来说,共情话术包含三个部分:

感受:即表达观察或理解到的孩子的情感、思维;

 

理解:即表达对造成孩子情绪的事件或问题的本质的理解;

 

指导:即给予孩子切实可行的行为指导,并听取孩子的反馈。


这三个部分是层层递进的,表达感受是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比如,每当女儿说人生没有意义,活着没有乐趣的时候。

 

以前我总会说:“小小年纪不能这么想,一定要积极一些才行,多去看生活中美好的地方。”

 

但这样的方式,只会让女儿觉得妈妈根本不懂自己,看不到自己的情绪。

 

时间久了,女儿积压在内心的情绪就会越来越复杂,可能最后就连诉说的欲望也没有了。


我们一定要记得,不能简单从孩子的语言出发去回应孩子,而是要看孩子语言背后想表达什么,感受是什么?


可以这样回答孩子:


“宝贝,听你这么说,妈妈知道你一定是很难受的,觉得没有希望,看不到人生的意义?”


说完这句,可以先停下来,看看孩子有没有要诉说和表达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回应孩子,向孩子传递我们的爱和理解:


“宝贝,听你这么说妈妈真是心疼,但也不知道该如何帮你,给你提供支持,你可以和妈妈说说吗?”


当孩子感到自己的感受被父母理解和接纳时,她会更愿意与父母沟通,表达自己内心的忧虑和困惑。


最后,可以给孩子指定性的指导:


“宝贝,妈妈觉得你真的想的特别远,妈妈到现在都没想过这个问题呢,你这个年纪就开始思考了!这个人生大课题,我们慢慢找答案吧!


在这样没有任何说教意味的对话中,孩子的情绪会在一来一往的互动中慢慢疏导出去。



在这样的回应和互动持续一段时间后,女儿逐渐打开心扉,开始向我倾诉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慢慢地,女儿内心的负面情绪逐渐减少,正能量也积累起来,重新有力量开始面对新生活了。

 

而我,也开始实施下一步计划:教孩子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

 

什么是积极的思维模式呢?


简单说来就是引导孩子从更积极的角度看问题,慢慢少一些灾难话的想法。

 

前一段时间,我带着女儿去商场,早上出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晚,再加上突然下雨,我们在路上堵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

 

女儿就有点抱怨。但是我对女儿说:


“虽然今天看起来很倒霉,但是这一路上妈妈开车稳稳的,安全到达了。而且今天下雨了,逛商场的人少,你上次相中的那个最漂亮的小裙子没人跟你抢啊,这多好啊。”


听了我的话,女儿高兴地说了句还真是啊。女儿很开心的在商场逛了一下午,不但买了最喜欢的衣服,吃了最爱吃的汉堡,还买了漂亮的书包和文具盒。

 

孩子在一步步地变好


看着女儿有返校的迹象,我立马鼓励她:


“宝贝,妈妈知道你内心在纠结,是不是该回学校,回学校后同学会不会笑话你。


但是你换个角度想想啊,正是因为有了这段的经历,你才拥有了真正成长的机会啊。而且恰恰是你休学的这段时间,你才有机会去思考,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你现在能够自在、自洽地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问题,你比你好多同学都厉害啊,不要害怕,你的同学也不会嘲笑你的,因为每个人都不会嘲笑比自己厉害的人啊。”


听了我的话,女儿认真地点了点头,把上学所需要的书本都收拾好,开开心心地返校了。

 

如今,女儿已经返校小半年了,每科老师都说女儿的状态很好,学习成绩也提上去了很多。


 纽 扣 家 庭 教 育 

解决数万名家长的各种心理咨询需求

让千万家庭教育困惑者走出阴霾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更多完整案例:



纽扣教育
汇聚全国优质家庭教育资源,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分享真实的家庭案例,传授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方法。和千万父母,一起做智慧家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