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5岁那年,因为一个女生的出现,我对婚姻产生了憧憬,并开始思考不太符合我那个年龄段的人生课题:未来我会和这个人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最后那段感情以无疾而终的方式收场,也让我的想象戛然而止。
14年后的今天,当我站在婚姻的大门口回顾这段经历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有些感情,就是用来错过的。
虽说结婚早晚和幸福与否没有绝对关系,但仅从统计学上来说,太早结婚的人,大概率过得不好。
有项研究指出:结婚年龄与离婚之间存在着一种U字形的关系。28~32岁处于这条U型曲线的底部,先于这个年龄段或晚于这个年龄段结婚,今后离婚的风险都会上升。
是啊,两个人对婚姻、家庭缺乏必要的理解,干净得如同白纸,而且又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怎么能期待他们经营好一个家庭呢?
02
在我身边,因过早结婚受到伤害的例子比比皆是。
当年为了减轻家庭负担,爷爷奶奶早早地将四个女儿嫁了出去,为了能够给家族延续香火,他们又早早地给两个儿子娶了老婆。
可无论是我的姑姑们,还是我的母亲和二娘,她们一生大都过得很辛苦,养儿育女,操持家务,她们离开和来到这个家庭的时候都很年轻,但她们老去的速度又是那么快。
我一直很难理解婚姻给底层女性带来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尽快让她们完成社会身份的转变,从一个女儿,一夜之间变成妻子,变成母亲?
可她们明明还只是一个孩子呀,她们的生命才开始舒展,她们对世界的认知才开始启蒙,上一秒还在做着少女梦,下一秒就背着孩子在烟熏火燎的厨房忙碌,甚至都没做好任何准备,然后就在顷刻之间枯萎了。
不止女性,早婚也让男性不得不献出他们稚嫩的肩膀,去担负起远超身心承受范围的职责。
这些重担对一个人生命力的破坏不容小觑,文学世界里的例子是闰土,现实世界的例子是我爸和我二叔。
他们都因过早对抗生活的铁拳,最后被揍得麻木不仁。
03
归根结底,婚姻到底是什么呢?
有人说婚姻是围墙,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有些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前是风花雪月,婚后是柴米油盐。
还有人说婚姻是你这辈子唯一一次,能够亲自挑选家人的机会,你想和什么样的人过完这一生,那就去找这样的人,而不是随便试试。
每种说法自有它的道理,每种说法自有它的信众,但我觉得即便这些说法再怎么精妙绝伦,再怎么说到你的心坎里,我们都不能将其视为自己的婚姻座右铭。
因为理念是普世的,而婚姻是具体的。
每个人婚姻都应该有它的独特性,因为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当去构建属于自己的婚姻观,而非用“拿来主义”的思想去指导自己的生活。
04
张爱玲说过:“人生的另一半如果选错了,往后的每一步都是错的。”
在我看来,婚姻是两个并不勇敢的人开启的一场极致冒险,我们对这场冒险报以极高的期待,不惜以我们的余生作为押注。
正因如此,我们才必须考虑清楚几个问题: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想要和什么的人步入婚姻?你们要一起奔赴什么样的旅途?
千万不要觉得这些问题是多余的,毕竟日子不是和谁过都一样,有的人进入到你的生命里,会让你觉得人间值得,会成为你的光,而有的人,会把你的光都熄灭。
王阳明教导我们“事上磨,心上练”,但婚姻和其他事情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不能随手拿起来就实践,尤其对普通人而言,我们的试错成本少得可怜,在婚姻这件事“边做边学”是行不通的。
我们不必以一个“优秀生”的身份进入婚姻,但起码也要达到“合格生”的水平,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给自己预留出足够的成长时间。
复旦大学的陈果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所谓婚姻,其实不只是一个终结,它其实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还是应该郑重其事的去选择,这才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然后要慢慢地学会爱自己,爱对方,爱这段关系,从你和我,活成一个完整的我们。”
一个人的正缘来临前都会经历很多磨难,凡事磨你,皆为渡你。
不要因为一些挫折就放弃追寻幸福的念头,相信自己值得被爱,更不要看着别人都交卷了,自己也匆忙交卷,因为幸福是一种自我感受,而非一场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