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正在逐渐沦为多巴胺的奴隶。
hi,我是秦尹。
36小时32分钟,这是我上周刷短视频的总计时长,平均到每天是5.2个小时,说实话当我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着实被吓了一跳。
一开始我对这个数据还有些质疑,但是当我认真反省以后,发现自己确实在除了上班时间以外,几乎无时无刻都在刷短视频。
早上睡醒刷,晚上睡前刷,吃饭刷,上厕所刷,甚至有时走路也会刷,短视频已经不仅占据了我的所有碎片化时间,也开始占据我一天之中的完整大段时间。
更令人感到可怕的是,我对这一切的发生几乎没有感知,我只是觉得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但不知道这些时间都被用到哪了,所以当我看到这个手机app使用报告的时候,彻底被震惊到了。
毫不夸张地讲,我已经成了一个被手机短视频操控的傀儡。
5.2个小时,哪怕我每天只是抽出其中的两个小时写一篇文章,那我每周都可以多些7篇文章了,或者抽出一个小时看书,抽出半个小时跑步,但我没有,而是任由自己在短视频的海洋里肆意放纵。
刷到头昏眼花,刷到恶心犯困,刷到大脑一片空白,但我的手指还是舍不得离开屏幕。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们每天触碰手机的次数高达2600次,醒着的时间里,每隔10分钟就会拿起手机看一看。不仅如此,每3个人中就有1个人(在18岁至24岁人群占50%)会在半夜醒来时也看一眼手机。
我简单计算了一下,按照15s/条短视频计算,我一天至少要刷1200多条视频,这意味我光是在短视频这一项上面每天都要触碰手机高达1200多次,加上其他操作,我每天触碰手机的次数肯定远远超过2600次。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小男孩因为家长不让玩游戏,一气之下从6楼跳下,当时我还颇为震惊,感慨现在的小孩怎么对手机沉迷到这种地步。
现在想想,自己不也是沉迷手机不能自拔吗?
而且作为成年人,我本该拥有比孩童更强大的自制力,但从结果来看,我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糟糕。
01、手机成瘾的背后,是多巴胺的操控
我们知道,面对新鲜事物时,人的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帮助我们更好更专注地学习。
但多巴胺只负责让我们专注,不会帮助我们挑选专注的对象,也就是说,你是选择花一个小时看书,还是刷一个小时短视频,这件事不是靠多巴胺来决定的。
而是靠我们强大的意志和念力,但由于现在的年轻人长期处于高压之下,他的精神耗散十分严重,精散而神不能聚,最后导致意志薄弱,自制能力差。
试想下,假如一个人上了一天班,回到家后是更倾向于看书写作呢,还是打游戏玩手机呢,大多数人可能是后者吧,因为后者的诱惑更大,从而会率先攻破我们的意志堡垒。
而当我们选择打开短视频app那一刻,多巴胺就会发挥效力,让人沉浸其中,原本给自己定的最多刷十分钟,最后变成了两三个小时。
02、靠念力而不是靠规矩
念力没培养起来,制定再多规矩也没用。
其实我从前几周就察觉到自己刷短视频的时间过长,为此我想了一些办法来约束自己,比如定闹钟提醒自己,通过设施app的使用时长来限制自己。
最后这些办法无一例外都失效了,每次当我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手机闹钟突然响起,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我要停止玩手机,让自己休息一下了。”
而是:“这个闹钟真烦人呀。”然后关了继续刷。
你看,如果没有足够强的念力,任何限制手段都是没用的,甚至会加重我们的抵制和逆反心理,从而继续放纵以获得一种报复性快感。
03、找到更有价值的专注目标
多巴胺会让我们感到心情愉悦,但这是一种低级重复性的快乐,随着时间增加,这种快乐会呈现边际效应递减。
拿刷短视频来说,很多一开始可能还看的很开心,但是越看越觉得乏味,以致于最后会产生莫名的巨大的空虚感和失落感。
要想摆脱多巴胺的控制,我们应该去找一些更有价值的专注目标,在追逐这些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会获得一种更持久更深层次的快乐。
比如大家从上面那个图可以看到,我上周在“便签”上的使用时长是6小时,差不多只有短视频的1/6,但我从中收获的快乐,要远比刷短视频多得多。
因为这6个小时是我用来写作的时间。
写在最后:
《手机大脑》这本书里面提到:多巴胺就是我们的能量。
不过是要享受低级的乐趣,做手机的傀儡,最后被手机吞噬大脑,还是享受高级的乐趣,做手机的主人,让手机成为一个生产力工具,这个选择权其实是在我们手里。
知易行难,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能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把更多时间用在提升和发展自身上面。
2025年新年愿望之一:少刷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