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好在,我们还能相互温暖。
hi,我是秦尹。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秦尹这个账号IP的位置在四川,一些人便据此推断我是在四川上班。
但其实我文章里频繁出现“工作了6年”的那个地方,其实在河南,一座不为人知的三线小城。
一个陕西人,在河南上班,账号定位却是在四川,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从写这个号开始没多久,便将账号的运营工作交给了小青。
关于我们俩的故事,在以往文章里有所提及,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这篇文章:这样的爱人,有一个就够了!
四个春秋,一千六百多个日夜,尽管相距上千公里,依然无法阻止我们相识相恋。
没有哪两个事物,从诞生起就是绝配。铁可以是刀枪剑戟,木可以是雕梁画栋,但是当铁变成锅,当木变成筷,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成了生活。
良好的亲密关系,对两个人的影响一定是巨大而深远的,在漫长岁月的加持下,宛如一把细腻的刻刀,对彼此的生命形态重塑,最后使两人达成近乎完美的契合。
和小青认识的这段时间里,我完成了许多富有挑战的事情,写公众号是其中之一。我常常想,要是没有她的帮助,我也许根本走不到今天。
当然除了她以外,支撑我写到现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一群温暖又可爱的读者陪伴着我。
我不想把你们称为“互联网家人”,尽管这个称呼现在很流行,但在我看来多少有点虚情假意,我更愿意将你们称作“未曾谋面的朋友”。
性格缘故,我很少在私底下和你们互动,也没有做到像别的博主那样,在评论区和粉丝聊得热络。
我的确不太适应这种即时交流,相反,我更喜欢有人偶尔给发一大段话,分享喜悦也罢,吐槽工作也罢,只要他愿意告诉我他最近过得怎么样,我就会很开心。
我始终相信这是一个相互治愈的过程。
我是个极易感动的人,这种特质源于小时候关爱的匮乏,所以每当有读者在文章下面写一些暖心的话语,或者给我赞赏,我就有种想要落泪的冲动,那是一种喜悦感与不配得感交织的复杂情绪。
我真的很想做点什么来回馈这些朋友,尤其是在这个账号即将满一岁之际,这种欲念日益强烈起来。
刚开始我考虑要不要diy一批手工送给你们,但无奈我的手除了吃饭敲字,做起手工来简直惨不忍睹,妥妥的手残党。
该如何才能把这份善意传递出去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蛮长时间。
直到前几天,一件小事给我了启发。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在手机上点了两桶水,由于租的房子在六楼,并且没有电梯,在接到外卖电话后,我出门查看,门口站着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此时正气喘吁吁。
要知道,把两桶六升的水提上来没有想的那么容易,我连忙从这位大叔手里接过桶装水,刚准备说些什么,结果他先开口致歉,说这单送慢了,希望我不要介意。
我当即表示没关系,他连连道谢,随后又扭头马不停蹄地下楼,因为手机里传来熟悉的声音:“您有一个新的外卖订单,请及时处理。”
此时已是晚上十点。
看着他的身影和脚步声消失在忽明忽暗的楼道里,那一刻我心里五味杂陈,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但我知道,像他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为了生活,为了家人正忙碌奔波着。
我感受过来自陌生朋友的温暖,现在我想将这份温暖传递出去,于是我回到屋里,打开手机,给他写了一个好评,又额外给了一笔赞赏,正如你们以往对我做的那样。
这两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观点:不要共情任何不是你阶层的人。
说实话我对这个说法持保留意见,诚然我们无法做到向上共情,我们也无需共情他们,但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向下共情,毕竟往上三代,我们大多数人的祖辈都是农民。
儒学大师马一浮写过这样一句诗:“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常怀悲悯之心的人,眼里是看得到弱者的。
也许我们能力有限,但只要我们在日常相处中都抱着一颗慈悲感恩的心,那么即便时局再不堪,我们也一定能熬过去。
最后再次感谢那些一路上支持我的朋友,希望这篇文字,能在这个冬天给陌生的你带去一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