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成立到2023年,悦享新知从1.0迭代到2.0,为近1400名公益伙伴提供了深度支持,既支持“把事做好”,也支持“人的发展”;2024年,带着“让每一个公益人被看见、有支持、未来可期”的初心,悦享新知走向3.0,期待能够发挥产品迭代后的价值与协同的力量,与更多伙伴一起,不仅可以让伙伴既能够在营期内感受到被支持,也能够在回归日常时持续被支持。
在《悦享新知的1.0-2.0-3.0:支持人在系统中的持续发展和价值创造》中,我们详细介绍了1.0-2.0-3.0的支持锚点变化:从“支持人做好事”到“支持人&事相长”,再到“支持人在系统/情境中的持续发展与价值创造”。
在3.0中,我们也愈发看见了系统对人的影响与塑造——既要与自我系统互动,也要与所处的外部系统(尤其是与来自关键他者的反馈/评价)互动。而每一次互动都会带来人的状态波动、需求产生/变化……
(*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源:《悦享新知的1.0-2.0-3.0:支持人在系统中的持续发展和价值创造》)
所以,我们在提供支持时,也需考虑与用户的“自我系统”与“外部系统”工作:
(图片来源:《悦享新知的1.0-2.0-3.0:支持人在系统中的持续发展和价值创造》)
这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两件事:
第一件,在产品交付期内,以要交付的产品价值为锚点,构建一个支持的微观系统,让参与伙伴可以激活个人的自我系统,看见其所处的工作系统中的支持资源,并能够转变认知、掌握合适的方法/工具,回到工作中能进入新的互动模式。
第二件,则是在产品交付期外,如何让营期内构建的这个微观的支持系统,依然可以成为伙伴们未来工作中的一个支持系统之一,让大家的外部支持系统变得多元。
这也是本文一开始说到的:让“支持”成为“日常”
让伙伴既能够在营期内感受到被支持,也能够在回归日常时持续被支持。
这些,既是我们创造产品想达成的目标,也是希望能够给公益伙伴提供的价值。
而这些,是无法仅通过一个个单独的零散的价值点提供,或者是一方的单方面提供,去实现的。它必须以网络的形式——在网络中价值是流动的,人人都既有付出也有获得,需求与供给匹配得上,方能可持续。
带着“构建价值网络”的思路,我们重新看回产品:
产品在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网络?谁是这个价值网络中的重要参与者,TA们的需求和价值提供又分别是什么?
以最核心的一组关系为例:有需求的用户——能回应需求的支持者
用户,毋庸置疑,是网络内最重要的伙伴,且TA们的需求,在一个营的周期内来看,是清晰明确的。
而能回应到这些需求的支持者则人数众多、背景丰富、视角多元,可以是方法/工具的传授者,可以是颇具经验的过来人,可以是用户所处系统的关键他者……但也正因这些支持者的丰富多元,则更需要有一套合适有效的与其工作的方法,将这些“支持者能提供的支持资源”转化为“能匹配/准确回应到需求的价值”。
这一套工作方法,也是我们产品的工作逻辑,即通过协同这些支持者,支持其在产品中承担合适的价值角色,包含但不限于:助教、内容专家、产品顾问……链接最合适的资源,以最有效的方式,提供价值。
如果我们以更大视角来看产品的价值网络,支持者,不只局限在一个产品内的角色,TA们也可能是——用户所处的工作系统中的关键他者,比如TA身边提供支持的督导,TA的合作伙伴、同事、直属领导、所在机构的管理者,以及具有议题视野、想要支持伙伴们发展的资助伙伴等……
另一方面,这些愿意参与投入的支持者的需求也应被看见,在提供价值的同时,TA们也有自己的价值获得期待。
我们确实很少看见这些伙伴表达需求,但不代表它不重要。同理,用户也不只是单方面的需求表达者,TA们也在网络内有着自己的重要价值提供。
最重要的是,我们在网络内构建的是一种平等的、彼此支持的关系——不管是用户,还是支持者,作为网络内参与者,每个人既是需求的发出方,也是价值的提供者。
在已经结束的项目管理营中,我们能够看见这个网络在发挥着作用。借由该营的实践,我们也进一步了解到各方参与者的具体需求期待和价值提供。
因此,借着此次项目管理营的成效梳理和整体工作回顾的对外分享,我们也想从“构建价值网络”的角度,复盘下各方参与者在网络内得到回应的需求期待与正在提供的价值。
这次的系列分享,也是一次看见与感谢的表达:特别感谢在项目管理营中,每一位网络内参与伙伴的全情投入。
我们将从:
项目管理营的成效管理工作和成效数据
网络内不同的重要参与者的需求期待与价值反馈:
用户、助教、内容专家、管理者、资助者等……
关于“支持人在情境中的持续发展与价值创造”,我们的新发现
……
等不同角度,来就本次项目管理营做一个完整回顾,也想借助这系列的持续发布,打开我们的工作界面,与更多伙伴建立联系,交流对话,收集反馈。
对我们在构建的价值网络感兴趣、想要参与的伙伴,也欢迎与我们保持链接,共享共创,让价值流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