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目标的项目管理营·01期》(以下简称项目管理营)是2024年悦享新知整体支持体系迭代后的第一个营。
(图片来源:《悦享新知的1.0-2.0-3.0:支持人在系统中的持续发展与价值创造》)
在支持体系3.0——支持人在情境(系统)中的持续发展与价值创造的指引下(如上图所示),结合项目管理营面向的骨干群体(平均公益经验3-5年)当下的核心发展需求和在该主题上所面对的关键挑战,我们界定了该营预期交付的价值,即:
首先,必须要能回应当下迫切需求,支持解决卡点问题:
让用户能从现有“困境”中“解套”,【有思路】【有方法】【有信心】
再次,能将“思路方法信心”带回所处情境,支持自己与他人:
不管是在营中我们所营造的“微观系统”中,还是在营后回到自己的真实工作现场(用户所处的组织系统)中,用户都能自主去链接/使用起来合适的支持资源,支持自己回应日常工作中的挑战,继续价值创造。
总结来说:
让用户能【有思路】【有方法】【有信心】,在系统中更好实现个人的价值创造,回应在日常工作中的挑战。
以上价值表述,坦白说,说起来简单、鼓舞人心,但去做,以及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做到,有没有做好……并不容易。
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对已有相对成熟的成效管理体系做进一步的优化迭代。
不论是在悦享新知机构飞轮运转,还是产品价值实现中,成效管理一直都是重要的一环。
在过往5年探索中,基于:
(1)从理论中吸取实践参考: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Kirkpatrick Model)中对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效果层的四个维度的评估。
(2)从真实情境中实践与反复论证的有效经验中:每年从机构战略目标到产品目标到成效管理目标,要验证什么,如何判断支持的有效,收集什么,怎么收集是最有效的……
我们建立了一个以以下三个维度为锚点的成效管理体系:
学习行为类(营期参与度,学习完成度)
目标实现类(即营期预期目标/拟交付价值达成情况如何)
价值感知类(参与者体验和感受到的价值)
这三个维度也是层层递进:
首先,有学习行为的发生,即大家愿意参与、完成参与,才可能产生效果;
再次,才会去衡量,学了之后的效果达没达成,以及对这次学习整体的价值感知。
在这三个维度下,我们会通过不同指标来判断衡量成效:
学习行为类:课程完成率、实践练习完成率和毕业率
目标实现类:回归到产品目标来做价值验证
价值感知类:NPS (Net Promoter Score 净推荐值)和ROI(投入产出比)
*特别说明:在价值感知类上,我们选择净推荐值和投入产出比的原因,供参考。
我们发现,用户表述的体验感知跟ta的实际价值感知是不一样的,即ta所表达的体验好、感觉很有收获以及很满意等,与ta感受到“有价值”是有区别的。就“如何判断:不是只有好的体验,而是真的有价值”,我们也研究了不少商业领域成人教育指标,最终确定了“NPS”和“ROI”。
网上关于NPS和ROI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此处不做赘述。核心是,我们通过用户在“ta是否觉得产出价值与所投入的匹配”“ta是否会将内容推荐给他人”等两个关键倾向判断,来确认用户是否真的感知学习内容有价值,以此来区分“我很满意、我学到了很多,但未带来实际价值”的情况。
落回到我们每一期产品的成效管理实践来看,学习行为类与价值感知类指标(比如毕业率、NPS和ROI等),我们会划定基线,以基线为标准来判断是否达成。
而目标实现类指标,我们则会结合每次产品的预期交付目标,即产品期待实现的价值,去做衡量验证,并提供过程中/未来的优化可能性的思路。
在项目管理营中,产品价值,以及相应的成效管理中目标实现类的判断方向,就界定在了以下四个方面:
安全支持的场域构建
在系统中看到价值
主题上有突破
回到自己场景中能持续不断地提升 (有信心)
在每个方面都有3-4个指标来衡量实现情况(*后面将对指标做具体介绍)。
而在项目管理营后,结合复盘回顾发现,我们在产品要交付的价值上有了更新,也就是大家在本文开始时看见的价值表述:
让用户能【有思路】【有方法】【有信心】,在系统中更好实现个人的价值创造,回应在日常工作中的挑战。
因此,我们也会在正在进行中的《高效沟通营·02期》(8月8日开营)中,结合新的产品目标,去做成效验证。
而这一轮迭代的两个重要方向,也与大家做个同步:
1. 核心价值的再聚焦:
【安全支持的场域构建】将不再作为要去实现的关键价值之一。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不是说我们的营不会再有这个价值,而是我们将该点作为了我们营的“底色”,将贯穿营期始终。
我们相信,场域是实现支持目标,以及让一切其他可能性生发的“容器”,但它本身不是目标。对于我们的伙伴来说,最重要的是“重建对其所处情境的掌控感:解决问题、回应挑战”,并“能在系统中持续发展创造:构建自我反馈系统和合适的外部支持系统”,所以在营的关键价值中,我们也应回归并聚焦用户的真正需求,“化繁为简”,专注核心价值。
*此处也与伙伴共享本轮迭代前,就【安全支持的场域构建】这一价值,我们设计的衡量指标。如果有伙伴在做自己的成效管理中,有类似的价值设计,可供参考:
(1)感受到现实处境被看见
(2)感受到被理解、尊重、和接纳
(3)当不确定能不能做到时,感受到被支持、有安全感
2. 项目管理营中价值成效的整合,将成为高效沟通营价值成效工作的基础/参考:
在保持成效工作延续性的基础上,我们对项目管理营的价值成效做了整合,这些再聚焦的核心价值(即下述价值1-2-3),以及相关的指标和数据信息,也将成为我们在高效沟通营中的起点,即:
核心价值1:在系统中更好地看到个人的价值
▪ 清晰看见所处系统/关键他者对「我工作角色」的责任期待
▪ 明确了自己的过往优势和经验
▪ 我意识到/更明确了【我能发挥的价值】
核心价值2:(能回应日常挑战+发挥自己价值的)思路+方法
▪ 更新了认知/学会了工具方法思路
▪ 营期内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获得反馈和认可
▪ 我的困惑挑战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回应
▪ 整体来看,在这一主题上,有了进展/突破
核心价值3:(能回应日常挑战+发挥自己价值的)有信心
▪ 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可以包含但不限于项目管理专业技能)
▪ 知道如何更好地获得周围的资源,来支持自己了
▪ 现在的我,更有信心在参与项目管理这个角色上发挥我的价值了
*特别说明:在指标的选择/设计上,正如我们自己在《成效识别与梳理营》所分享的,很多时候,我们的成效指标不需要多么学术严谨、高大上,而是“够用”,即用得起来、用得明白。
我们在选择判断时,不断在问自己的就是这一组问题:
通过什么能够来判断这些价值的实现?是否能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参考、指引?更实际地看,是否方便去做信息收集与验证?
在这些不断反思讨论回顾的过程中,我们也产生一个观察,也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确信:
只要锚定了产品价值,即成效在目标实现类维度上的目标,同时遵循可判断、可操作、可指引的原则,就能够找到/选择有效的指标,它不来自于书本中的理论或最新的方法、框架,很多时候来自于我们实践的常识,以及在真实情境中我们自己的体感。
*基于上述成效工作框架,在项目管理营中,从量化数据来看成效。
学习行为类:课程完成率:74%,实践练习完成率:71%,毕业率为67.35%(*可从下文“整合数据参考”了解在该项指标中我们设置的基线目标)。
目标实现类:项目管理营的核心价值1-2-3的实现情况
*以上数据,通过结营问卷收集,回收率为59.18%
3. 价值感知类:
NPS(净推荐值):63.63,
即表示在这一期训练营中,强烈推荐的用户占比,比其他用户的占比多出了63.63。
ROI打分:8.45/10。
*以下为整合数据参考:
本文为系列回顾的第二篇。
在下一篇中,我们将从质性数据,即伙伴们在营中的直接价值表述,来与你共享项目管理营的价值实现情况,与更多在营中我们的工作现场发生的故事以及我们的学习与反思。
丨关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