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是公共的;
产品是相似的;
模式和能力才是自己的。
梁宁 · 《真需求》
昨晚,我和悦享新知团队一起筹备了3个月的一个产品,《脱颖而出:助力公益人打造签名作品》实战营正式启动了。
这是我过去2年来一直想做的一件事。
之前想过各种形式,写本手册、录一门课,都没实施;最终选择了一个最合适的路径:跟悦享新知团队一起,推出一个实验性的“联名款”实战营。
跟志趣相投的人一起搞事是我的乐趣所在,而悦享新知团队是我特别欣赏的事业伙伴,懂客户、有诀窍、爱创造。
做这样一款产品的初衷,源自我们的一个信念:公益行业要走出内卷,出路在于差异化。
这些年来困扰我们的一直是这样一对矛盾:
一方面公益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解决社会问题需求,但同时大量高度同质化的项目在激烈地竞争有限的资源。
2021年我刚开始做初心研习社的时候,问到社员们最大的困境是什么,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竞品太多。
在一个信息高度对称的时代,任何显性的项目或产品创新,很快就被大量复制,去争夺本就体量不大的资助资源。这样的竞争最终达到一个相对稳态,就是大家都越做越小,最后都“偏安一隅”,依靠本地关系维系一个“小市场”。
可这明显不符合“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格局啊,对创新很不友好。
我们希望看到更多差异化的良性竞争,带来公益市场的增量。
带来增量的差异化,不是表面上标新立异的概念或新奇的产品,而是背后持续运营和迭代的模式,以及跟模式相匹配的特定能力。
而我们做“脱颖而出”实战营,就是想要倡导“独特性”/“差异化”这样一种行动理念,同时提供一套指导实践的框架和工具,协助公益人做出具有自身独特性的项目,去撬动增量的社会资源。
我们把这样的项目称作某人的“签名作品”,signature projects.
带着强烈独特性的签名项目,不仅可能实现业务的创新和竞争的突围,也能奠定和积累公益实践者的职业资本,增大他们留在公益行业的概率。
毕竟,这些年见过太多带着社会理想和使命感进入公益行业的能干的年轻人,却因为失去职业的方向感和掌控感而黯然离开。
我们相信公益是值得坚守的职业领域,前提是,人的独特性和潜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发挥。
这个实验营将历时10周,由五个模块构成一条生成签名作品的实战路径:
模块一: 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带着反身性的自我探究,理解个人的自主性与现实环境如何相互影响,塑造出每个人的独特性,以及与职业实践密切关联的个人使命和利基市场;
模块二: 基于个人独特性的洞见与创意——找到自己的“真问题”,建立自己与特定社会议题的独特连结,透过这种连结,获得自己的洞见、生成新的创意;
模块三: 基于创意搭建闭环业务模式——天马行空的创意没有价值,必须为其设置原则、框架和匹配的能力,才能回答自己为什么能生存、为什么能持续生存;
模块四:基于模式的社群网络建设——有了自己的核心能力,下一步就是接入利益相关方的价值交换网络,促进共识建设、运营生生不息的行动社群;
模块五:基于社群的知识共创与集合影响力——数字时代每个独特的存在都是“矿”,是资产;投入新资产建设,在更大的社会协作中发挥公益的影响力。
其实重点就两个:1. 独特性与业务闭环;2. 社群化和数字化。
这是我这些年琢磨最多的东西,通过这个实战团,终于有机会跟一批优秀的公益实践者来共创一把!
是的,共创。
作为一个“中老年”公益人,我的现成经验对年轻人没有什么价值,无论知识和能力,他们说不定比我强多了,只是时代不同,机遇不同。
但我也有可以贡献的东西——长期训练和积累形成的框架能力。
我发现这算是一个相对稀缺的能力——把模糊而隐秘的具体经验结构化,创建框架,帮助人们用更广阔的视野理解自己的实践,并创造新的经验。
通过发挥这项能力,我有信心帮助到这些我真正关心的年轻公益人,他们是曾经的我自己。
有兴趣的伙伴,欢迎关注。
既然已经推出,就接受市场的检验,期待大家的反馈、建议和批评。
***欢迎你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表达需求与反馈:
感兴趣,想报名:
2025预报名
脱颖而出实战团·打造你的签名作品
(扫码填写预报名表单,我们会收到你的信息)
2. 有好奇,想多了解:
欢迎关注【新途郭小牧】或【悦享新知】公众号,我们将持续分享#脱颖而出 的动态、进展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