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营:善良的年轻人,怎么暂停内耗

文摘   2024-07-25 13:12   上海  

文|欧阳艳琴(实务学堂创始人)

今年开始的职场新人营,让我有一个很重要的成长。有一个机会,我能和一些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深度交流、相互陪伴走上一段。
虽说我们最初的定位是“初入职场”三年内的年轻人,这个营里,其实也有入职超过三年的伙伴。可能因为第一份工作不算很职业化,或者曾经遇到三年特殊时期,有人感到自己的成长被“冻结”、希望现在补上这样的职场“新人”课程,所以,我们偶尔也有“工龄”三年以上的同学。
三年以内的年轻人,半年的、两年半的,正常情况下,其实发展的阶段、面临的问题,也已经很不一样。简单来说,有人真的还是“小白”,对行业知之甚少,有的人可能已经开始或准备承担一定的管理岗位。
再就是,我们学员的行业也算多元,尤其第一期营,从金融到人工智能、皮草到公益,从程序员到设计师、产品经理到销售员,等等。
我们的营是三个月时间,一个班6-8人,每周我们要花3小时(时不时超时),同学们、老师们又都很坦诚,经常是“刀刀见血”。我和第一期一起上下来的学堂理事长、钱琳霖老师时不时感慨,真是幸运,大家如此坦诚。所以,这的确是一个很深度交流的场域
总之,我因此有幸,比较深度地了解和理解当下的一些职场新人(感恩大家)。
昨晚上完了第二期营的第八节课,心里又一次涌过一阵感受:好多善良的年轻人,在内耗。
或者还可以加上一个词:好多善良而聪明的年轻人,在内耗。
为什么呢?我经常想。


为什么内耗


我分析可能有几个原因。


01

老角色的戒断反应+新角色的不适应


“职场新人”是一个新角色,上一阶段,大家的角色一般是“全职学生”、“全职儿女”。
很多人在上一个阶段中,都缺少自主权,被控制、安排的情况很普遍。在那个阶段,很多人已经生病了,很多人是离开以后,才慢慢意识到,此前自己可能病了、甚至有躯体化反应而不自知。总之,离开学校、家庭,很多人有意无意地,就很想反抗,想“摆烂”、“躺平”,不再扮演好学生、好孩子,对“权威”、“长辈”又恐惧,又想叛逆。“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福的童年要一生治愈。”很多人进入社会,就开始了疗愈阶段(有时候是有意识地疗愈,有时候是无意识地渴望疗愈)。
但是,“自主”也需要一些练习。很多人真正走向职场后,也有另外的烦恼,就是太自主后也不知道怎么办。我们经常听到的声音是:“我希望有一个老师能教我,能告诉我做没做对。”或者,也有年轻人,在被团队授权更高职责工作的时候,会感到紧张,害怕承担太大的责任最后又搞砸。
有小伙伴跟我们说,一进企业,见到过有人犯错,最后给公司造成了额度不低的损失,所以自己也有心理阴影,害怕自己也造成这么大的麻烦。
有小伙伴说,自己在学校又不是学这个专业的,好像过去几年也没有系统的训练,很忧心,自己真的能承担这么重要的岗位吗?
更重要的是,有很多小伙伴说,因为自己以往一向地没选择,大学也不是自己选的,专业也不是自己选的,第一个职业,很多时候也就是听别人的建议,或者“瞎猫碰上死耗子”,拿到offer就做了,好像也不是自己选择的。所以,总是在想:“到底,我做的这个职业,是自己要做的吗?到底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这背后还有一个潜台词是:“如果不是我自己要选的,不是我自己想做的、适合的,那现在这些痛苦,是不是完全不是我该承受的?是不是我换个工作,就好了?”
在职场新人阶段,年轻人们经常面临的情况是,一方面是家长们还在插手自己的职业,想要摆脱,一方面是职场已经容不得“学生思维”、“孩子气”,而自己又希望找到“依靠”。两种角色都令人烦躁,但更多时候是,两个角色都在自己的身体里,左右互搏。想摆脱控制,又无力自主。


02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有些小伙伴的痛苦,是对职业、职场的美好想象,在现实中落空。这种情况,最容易出现在从事人的工作的职业里,即俗称“人的灵魂的工程师”或“社会改良参与者”的这些职业,比如公益、教育等行业中。

美好的想象通常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精神性”的,想象在这些行业里的人有着“纯洁”的心灵,把自己服务的对象放在第一位,争分夺秒、只争朝夕地奋斗着。但人都不是完美的,即便最美丽的心灵,可能也会有阴暗之处,或者总是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更不用说一个行业,不说鱼龙混杂,至少也会有各种原因进来、各种行为表现的人。有些年轻人可能为这些现实所伤,形成内耗。

有些小伙伴则是想象前辈们都是很专业的。虽然不能一概而说“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但的的确确也有很多时候,前辈们或一些前辈们,可能也存在力有不逮的情况,可能需要彼此包容吧。

当然,另一个极端,我也遇到过,好像,有些小伙伴听到一些职场或行业“负面”的事情,也容易把整个行业或职场想象得非常“龌蹉”,从而不想踏足,或者,即便入了行也还是心存芥蒂,遇到一些不如理想的事情,遇到一些问题,可能就心里想:“你看吧,就是这样。”不能更进一步地去看到更多事实,或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原地打转,精神内耗。


03

好学生+“技不如人”


职场新人也可以称为“职场小白”,尤其在现在应试教育基本不提供实用技能的情况下,大家在进到职场后发现很多技能缺失,很多事情不会处理,做事磕磕绊绊,偶尔犯些错误,本来是很现实也很平常的。一般来讲,大家都有“新手保护期”,可以犯一些错,可以从不会到学会(“老人”也还是会经常犯错,也还在学习)。也就是说,如果遇到“不够胜任”、“不熟练”、“业绩不突出”的情况,那也没什么,虚心学习、赶紧改正就好。但为什么很多年轻人因此陷入内耗呢?
大概是因为,很多人在来到职场之前,习惯了做“好学生”。标准化学习和考试的坏处,在这时候就会显现。不能成为“尖子生”,不能在一次交付中做到完美,不能及时得到表扬,对一些人来说,就是很要命。比别人“多一分”或“少一分”,似乎差别总是很大。
“够不够专业”,这件事情当然是重要的,我们在职场新人营、青少年营都会讲这样问题,我们肯定是要尽可能成为专业的人、交付达到标准的工作成果。我们应该在意“自己是否专业”、“是否能够达到交付标准”这件事,并应该持续努力。但问题是,这个专业水平可能需要一些时间达到,与其内耗、在心里批判自己和期待别人给出正反馈,不如专注于事情,听到别人对事情(而非对人)的专业意见和反馈,逐渐把事情做专业。
像我这样一个“学渣”出身的人,总觉得“一开始做得不好”是很正常的,但这不阻碍我们一直精进,每天进步一点点,期待有朝一日达到某一些小方面的专业。但很多小伙伴的困难是,他们可能一直是好学生,是班级、学校、当地的“学霸”,很难接受自己到了职场以后不是马上脱颖而出的现实,遇到一些想法、做法被否定,就可能开始系统地自我批判。
要知道,职场不是学校,不是一个“年级”都是同时升上来的,一个公司有各种各样职业阶段的人,有的人和我们坐在一个办公桌上,但已经在这个行业工作深耕多年。而且,职场不是标准化考试,很多时候,不需要每一道“题”都做“对”,只要结果对,可能就可以了。不用在过程中、细节中过于消耗自己,尤其是还很稚嫩的新人。


04

“老好人”+职场关系的“淡漠”


我们在职场新人营,见到好多“老好人”,这也是我文章一开始讲的,“善良的年轻人”。他们敏感、多思,很关注别人,甚至很多人很有利他精神,希望别人好、团队好、受益人很受益、整个社会都变得很美好。当工作成效不够显著时,他们不仅否定自己的能力,而且觉得自己这个人一无是处。有时候机构的管理不够规范,他们也可能会引向自责,“是不是我还不够好?不然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这就已经非常内耗,但善良孩子的内耗还不止于此。他们有时候也会期待身边的人这样,关注到自己的情绪、价值、意义感,给自己一些及时的正向的反馈。

“我希望得到表扬,而宁可不加薪。”有的小伙伴真诚地这样认为。

但职场是多元的,有些组织可能有很温暖的企业文化,有些领导可能很善于给出情绪价值,但如果有些地方不是这样,怎么办呢?

职场,毕竟是一个因“事”联结的地方,职场的同事们,总的来讲,最重要的是要共同完成一个价值创造,并交付给用户、市场和社会,是吗?

我们关心他人的需求,但同事、领导未必那么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有一些情绪的需求,但不一定能从职场得到满足,我们可以接受吗?


怎么不内耗


某种角度来讲,“内耗”可能是很多职场新人的第一“绊脚石”。为什么这样讲?
因为技能不够熟练、认知不够清晰,这些问题,我前面说了,都是现实的、可能在新手保护期被职场接受(甚至部分买单)的。“职场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接纳并重新认识,就好了。
但如果自己跟这些现实情况(包括自身的、职场的现实情况)过不去,持续内耗、原地打转,才会阻碍自己往前继续。
你不会认为“天要下雨”这件自然发生的事情是“绊脚石”。
天要下雨、自己已经出门、自己居然忘了带伞,然后不知所措、坐在地上暴风哭泣:“我怎么这么笨?”并且进入到对自己的系统攻击,这可能才是“绊脚石”。
我也一直在想,如果只给年轻人一个建议,帮助他们自己从内耗中走出来,走出原地打转的怪圈,这个建议会是什么呢?
我想来想去,可能这个建议是——专注到自己的职业,尤其专注到“事”。
可能是因为“戒断”反应吧,很多小伙伴希望自己离开学校和家以后,不要再“专注”到“事情”里面,希望更多关注自己,作为“人”,尤其希望关注自己作为人的情绪需求,不想再做“工具人”,想要更完整的生活,尤其是娱乐、休闲,而不是为人“工作”。我猜这样的阶段总是要有,可能很多人还需要一个时间段给自己疗愈。
如果是已经有勇气走向职场小伙伴,尤其是已经来到了我们职场新人营、希望解决一部分问题的小伙伴,我们总是建议,那有没有一种思路,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以此为“抓手”,实现一部分的疗愈,同时为自己更自主的生活,奠定基础?
这不是希望大家成为“工具人”,而恰恰是,第一,要为自己减负,第二,用好“新手保护期”,完成一些学校没有给的练习,第三,给自己的自主生活打下现实基础。
“减负”的说法,是因为,其实很多小伙伴有超出自己能力的预期,比如,既要做好工作,又要去考一些证,甚至要考虑以后还得升学、深造,也得做一些准备。生活也不能耽误,健身、社交也需要去做。有一个小伙伴跟我说,他端午节后一周都没有恢复体力,虽然是放了几天假,可是,假期他感到自己非常需要休息,又不敢休息。工作没有完成,节后还要参加一个考试,还和朋友约了一起要写一篇论文、发期刊,而且,都放假了,自己也觉得自己应该休息。总之,就是纠结着,既没有做好任何事情,也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
我问他,为什么考试、写论文?说是为了以后的职业发展。
我问,现在这个工作试用期过了吗?他说,试用期到7月底,自己也没把握,日常工作计划完不成。
我说,朋友,你看,眼下我们的重心是不是做好手头的工作?如果这都没做好,你说考证、论文,怎么帮到你啊?
另外,还有小伙伴,用她自己的话说:“(因为生活成本低)我有了个自认为还算稳定、能赚点小钱的工作,就把重心转移到了我的生活当中,开始经常去看电影、练瑜伽、学英语、游泳、买浆板、做自然教育助教,甚至还想和朋友们去旅行……我宝贵的精力也转移到了这些地方……”
说明一下,我不是鼓吹假期加班和不要生活,但对于希望真正可以在行业里站稳脚跟、在自己的职业有不错发展的年轻人,我还是建议,充分利用好“新手保护期”,专注本职,把自己从“小白”变成专业人士,支撑后续的职业和生活探索。
我们经常讲,职场其实是一所不错的“学校”,尤其在现在学校基本以应试为目标的情况下,一个正常的企业,可以补充实用学习的重要一课。职场学习和学校学习不一样,是问题为导向的,所谓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在真实地做事情、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时候练习出来了(而不是指望某天企业给自己开了一个系统的课)。但同时,职场没有某种“考官”、“老师”的角色,有些行业、企业,“浑水摸鱼”也是容易的。如果自己对自己没有高标准、高要求,也可以一直低水平重复(大不了换个企业、行业低水平重复)。
比如,我们有小伙伴在零售行业,很容易就觉得自己干得还不错了,因为入行门槛真的不高,很容易就实现“就业”、“可以负担自己的生活”的目标了。但零售这种行业,如果不花时间去琢磨用户需求,不去学习同行经验、尝试销售策略,做成“朝九晚五”的工作,那就只能不断在温饱线上徘徊了。
“新手保护期”的好处是,很多同行、同事都乐意教,这个阶段专注本职和本职相关技能的提升,是收益最大的事情。说实话,大部分职业都是要实务经验的,考个证,考个研,都不会比专注做好本职的价值更大。
而且,职场新人,二十出头,年纪尚轻,大部分时候也还不用承担起家庭责任,不像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理论上,是不是也更适合专注自己的职业发展?
对于普通家庭背景的年轻人来说,做好职业、经济独立、生活自主,是不是也很有现实的意义?
另外,专注在“事”上的意思是,不在“人”上投入过高的期待,不用因为事情上暂时不专业彻底否定自己这个“人”,也不用过于期待职场的情绪价值、温暖的人际关系。



职场新人营


如果你也认为,当下自己比较重要的事情是专注职业发展,为自己的经济独立、生活自主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或者,更具体的来说,希望自己从“小白”到专业,成为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欢迎你来实务学堂职场新人营,我们一起探讨、成长。
实务学堂职场新人营的定位是,为普通职场新人,提供专业、靠谱、高性价比的职场“第一课”,支持从被动依赖的“应试学生”,转型为主动负责的“职场人”,逐步实现自立,成为珍贵的普通人。
大白话讲,就是支持善良的年轻人,早一些结束不必要的内耗,从依赖到独立,自立,然后利他。
具体来说,大概会有两方面的目标:

01

理解商业、职业,从而重新理解自己的目标和职业选择,聚焦职场初期核心任务,实现成长和创造价值


大白话讲,就是,通过一些课程和自己的梳理,对世界、职场、行业了解得更多一些,了解该选择什么职业?自己遇到的困境,是自己独有的,还是职场新人普遍都有的,怎么应对?怎么做好自己已经选择的职业?如果希望创造价值、对自己和他人都有意义,哪些事情应该多做,哪些事情应该少做?等等。

02

学习自我领导和管理的方法,从被动依赖的“应试学生思维”,到主动负责的“职场思维”


什么是“学生思维”、“职场思维”,以下摘自实务学堂职场新人营导师刘欣舟老师的课程材料。


如果是参考这个能力的冰山模型,我们是在支持职场新人为自己构建冰山底下的部分。


我们用了职场经验丰富的、资深的导师,目的是提供职场的纯正“第一课”。少走偏,少踩坑。走对方向,哪怕每一步只向前走了0.1米,最后我们也会走到100米。但如果走错了方向,可能越努力、越后退。





开班和报名说明


费用:
1300元/期
2人以上组团报名,各享100元优惠。

招募对象:职场新人

  • “职场新人”一般定义为正式走入职场3年内的伙伴,但可以根据个人实际需求,适度放宽年限;

  • 收到申请表后,招生官会与报名者进行联系,预约面试,确认报名者与课程匹配度;

  • 如果报名人数超出预定名额,将按照报名先后顺序,与报名者依次确认,招满即止。

报名链接:http://lxi.me/u4kxa

咨询:133 9248 6840(微信同号)

课程安排


共5个单元、12次课(每课3小时)。学习形式:小班制、研讨式,线上学习为主。


往期学员反馈


陈同学(科技公司产品经理):
如果你一直困惑于“为什么工作钱少事多”,挣扎于“换了一份工作会不会更好”的苦海中,欢迎来职场新人营学习。在三个月的学习里,你可以学会用求真的习惯,借助价值链等工具梳理过往职场经历,转变过往对工作的固有认知,知道为何自己的岗位如此“钱少事多”,以及明白自己为何会成为今天的样子&下一步职业发展要想更好,可以往哪里去。此外,还可以学会积极主动&双赢的习惯,不再带着怨念工作,而是带着觉知工作,努力行动让生活发生一点点好的改变,减少内耗,逃离“换了一份工作,噩梦依旧”的怪圈。
闫同学(金融公司程序员):
实务学堂的职场新人营,以脚踝斩的价格,将大型企业的内部培训课程,普及给了每一个普通的中国青年(甚至比他们讲得更好)。完全参与式课堂、因材施教的形式、老师们在每个人身上投入的心血,让所有批量分发的“知识付费”相形见绌。三个月的时间,未必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但你若想探索行动的方向和法门,反顾来路,审视自己的价值并找寻同行的伙伴,那,欢迎光临。
朱同学(设计师):
两个多月下来,我认为职场人只要报新人训练营,都会有很多收获,并且是终身受益。之前越痛苦,之后越受益。从前我不知道脱离现状的答案是什么,即使它偶尔浮现,但也很快沉下去。现在我认为,问一个好的问题就可以把现实和答案连接起来。我只需充满兴趣的探索和提问,就能找到前人已经留下的答案。就像吹去灰尘,看到真相。而我仅仅回答两个问题,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原则是什么?这就是我目前最大的收获,看似简单,但我不停的在这当中运用积极主动、以终为始、求真等等,他们帮助我寻找真相。这些都是通过它们收获的宝藏,让我成为最好的我。
王同学(社会企业产品经理):
我上过很多知识付费的课程,要么是纯方法类的,教授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要么是提供情绪价值的,但在“职场新人营”可以二者兼得,在为期三个月的课程里,授课老师帮助我们一步步地拆解和分析个人发展上面临的挑战,提供具体的行动建议,督促我们行动
让我感受最好的是,上课并不是知识灌输式的,而是通过对话启发我们思考。每一节课前、课后都有“作业”,如果不完成,就没办法开始下节课的讨论,这迫使我去面对自己的挑战,行动起来,而不是期待着报完课,问题就自然而然解决。
“职场新人营”非常适合初入职场,感觉到自己的发展“卡住”的人。职场经验丰富的老师、所处阶段不同的同学,会提供很多解决问题的视角。



 体 报 道 学 堂

澎湃新闻 谷雨实验室新周刊新京报
绝对是个妞北京青年报腾讯新闻纪录片
 生活周刊
声东击西播客


2018年3月创立于北京昌平
2020年秋季迁址广州
探索农村青少年职业发展新路径,
为美好社会培养珍贵的普通人。
职前训练营和职场新人营招募中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介绍


悦享新知
让每一个公益人被看见,有支持,未来可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