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位公益人身边都有一位“不带评判的陪伴式伙伴”,会发生什么?

文摘   2024-08-23 12:08   上海  


题目中的假想灵感来自于《面向目标的项目管理营》中助教交流群的一次讨论。


01

“职场真的人均需要一名心理支持师”  


讨论热火朝天,处处感同身受:


“(跟用户)沟通发现,虽然学的是项目管理的课程,但很多伙伴在面临的都是专业、情绪、不可控的环境等综合性问题。我们能解答一些课程问题,做一些情绪理解和支持,更多关于成长和蜕变,还得靠他们自己熬过去。这次助教体验程度相比以往,与用户的沟通程度参与的更深感触也更深。”

“真的,这样的事很多啊,遇到这种情况全靠自己修炼的功底自救。”

“对,阶段性暂停我觉得TA这个选择还是很棒的,先关照自己。”

“我和用户沟通之后,我有一个感受就是,好像有人可以真的【听】TA们在讲什么、顾虑什么,可以基于此有一些【对话】和【好奇的提问】,TA们就会感受好很多,好像在日常工作中这样的对话是比较难得的。”

“是的,不被评判的表达这个太重要了!今天我的用户跟我说因为收到了‘需要调整’的外部反馈建议很紧张,一度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我告诉TA,没有达成他人的期待不是TA这个人的问题,只是事情没有达成期待而已,人的能力是动态变化的。不要因为事情未达成期待而否定整个人。”

“感同身受,职场上这样的机会真的难得,大家太缺少不带评判的陪伴式伙伴,我今天下午也遇到了一位用户给我分享TA的崩溃瞬间。”

“是啊,(我跟用户的沟通中)我只是共情ta的感受,其他没做什么,也让ta觉得被看见和理解,好了很多。”

“职场真的需要人均一名心理支持师”


讨论虽暂停在此,思考却走向下一轮:


助教在营期内所做的是否就是类似心理支持师的工作呢?如果在更大的职场范围内,伙伴们身边的心理支持师在提供的是什么呢?“不带评判的陪伴”的内核是什么?共情其感受、好奇非评判、陪伴而非指导,真的有这么大的价值么?


这些问题,于悦享新知团队,坦诚地说,没有答案。我们依然在与之互动:反复思考、实践论证……也有很多次的迭代更新与推倒重来。


但在此刻,借助此文,我们也想与你共享些阶段性发现,它与助教与用户在营期内构建的互动关系相关,与助教伙伴对自己在支持者角色上的变化感知相关,也与我们对于“不带评判的陪伴”“人的学习”“人的支持”等概念更深入的理解相关。


如果你感兴趣,欢迎阅读,期待反馈。


如果你想与我们交流,也可至文末通过相关方式联系我们。



02

“很意外在线上短时间可以建立比较深厚的关系”


“很意外在线上这么短时间可以(跟助教)建立比较深厚的关系,以及发现我(参与)的不少培训都会强调照顾自己,不做工具人,真好呀”。


以上来自参与《面向目标的项目管理营》的一位用户在过程中向助教表达感谢中的部分内容。


加上正在进行的《高效沟通营》,悦享新知已经与49位助教伙伴协同支持了共计1583名公益人参与不同主题训练营,我们也将用户视角和助教视角的高频表达做了汇总(*如下图所示)




用户与助教的高频表达间的彼此映照,让我们看见了“短时间内建立深厚关系”的背后,双方的共同努力。


关于“关系”,《深度关系》一书观点鲜明:


关系是一个连续体,从毫无联结到感受到被完全接纳,你有能力与任何人在这个连续体上构建任何程度的关系;深度关系是可以养成的,与他人建立深度关系的能力对工作和生活都至关重要。

深度关系有六个特征,前三个与“自我表露”相关,后三个与互动中的“反馈冲突”相关:

· 你和对方都可以更充分地展现真实的自我

· 你们两人都愿意袒露脆弱的一面

· 你们相信自我表露的信息不会被用来对付自己

· 你们可以坦诚相待

· 你们可以用建设性的方式解决冲突

· 你们都愿意为对方的成长与发展付出


当然,如果按照书中的定义,我们不会说,在营期内,用户与助教建立的联结就是深度关系。但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我们——用户、助教、悦享新知团队,正在走向一种可能的深度关系。



03

“真实的自我被他人接纳,是一种极大的认可”


不管是从上述用户与助教的高频感受表达,还是在营中基于价值网络《当我们用“构建价值网络”的思路去创造产品、提供支持,……》的实践观察,我们发现做这样一件事:看见真实的自我与支持他人看见真实自我,所带来的力量。


《深度关系》中讲到,建立深度关系的关键 ——自我表露,因为“真实的自我被他人接纳,是一种极大的认可”。


通过自我表露,我们让他人更充分了解自己;通过给对方空间,支持TA获得想要的东西,而非自己想让其得到的,我们也在鼓励他人敞开心扉。


这也是我们认为,“不带评判的陪伴”的内核。


正如主理人高瑞在某次营期内对于“训练营在做什么”的表述:

“咱们的营期,也是创造了一个立体的支持系统,让处于成长中的伙伴有机会不被评判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状态、发展需求,这种支持的力量,所能产生的价值,也会不止于专业和营期。”



更进一步来看,我们是在一个彼此联结的网络中协同工作,所以,“不带评判的陪伴”,不仅仅是面向用户的支持,也有悦享新知团队对助教的:


“悦享新知的支持体系和原则,让我们得以在支持过程中“做自己”而不只是“助教工具人”,才能让用户获得这些美好的陪伴。”

(*来自助教则安在助教社群内分享)


也有助教、用户对于悦享新知团队的,如助教蓓蓓所表达的,这是一种“能量的循环”:

“大家觉得没有那么大的消耗,也许就是因为这种能量被循环起来了,你们(悦享新知团队)能感受到来自助教的能量,来自你们自己团队内部的能量,来自用户的能量,都有支持到你们,然后你们也在用这些吸收到的能量,不断反哺给别人。我相信我们大家都是这样子循环起来的……我觉得这种能量循环起来的感觉蛮妙的。”



写到这里,我们面对的下一个扎心提问就是:过程很奇妙,但“不带评判的陪伴”,能带来什么实际变化?




04

“是我一次比一次的……也是我看见TA一次又一次的……”


在《面向目标的项目管理营》的结营系列回顾——《支持人,是在与TA的内在系统工作,“不是不会,而是不能”》《6位完全不同的伙伴神奇的“不谋而合”:让自己成为改变的起点》中,用户的改变清晰可见。


而借由营期内助教社群内的讨论、结营后的助教分享会等场景,我们也得以看见助教——既是“不带评判的陪伴”的提供者也是接收者——的改变:


TA们如何调整每次的互动,不断靠近与袒露真实自我的更多面向,触碰自己提供支持、鼓励他人敞开心扉、给予对方空间的边界……


这些,助教伙伴们都有着具体且真实的感知:

(*以下为部分助教伙伴在项目管理营结营复盘会分享摘录)


向上滑动查看


 助教兰晞说:

“我做助教的过程是一次比一次开心。这次我跟用户第一次发生链接的时候,TA们的反馈就很积极,也不知道是不是感染力带动了我,所以我会投入更多的情绪情感来支持TA们……在交流中,我也是带着一种跟TA们分享事情的看法,不是说我的经验多丰富,而是以一种平等的姿态来交流……在沟通的过程当中我自己感觉也很好,我感觉我好像能够理解TA们、支持到TA们,TA们给我的反馈也很好。”


 助教昌树说:

“我很明显地感受到伙伴们真实表达自我给我支持工作带来的成就感。这一期我支持的用户TA们更愿意去分享与表达,自己什么风格、喜欢什么样的支持、有什么具体需求等,当我越了解这些伙伴,我越能够自如地去回应与支持,而且TA们自己的感受也是好的,也更愿意跟我分享,我们有时候会聊得很深。”




 助教橙子说:

“(作为老助教)这一次我的心态调整的是挺好的,一个是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加诸在用户身上,另一个,就是我开营也讲了,关注心情(情绪)这一方面,虽然我一直也是这么做,但是可能还会有一些怀疑,但是我觉得这个营期之后,我觉得这样做确实是可以的,可以继续这样做。而且整个过程,我都感受到了被信任,用户会跟你分享很多自己的感受、观察,想跟你一起讨论问题,都让我整体感觉很好。”


 助教则安说:

“我自己注意到用户在跟我交流,不只是讨论课程内容,还会分享TA们的生活、工作中的一些迷茫困惑,或者说一些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交流本身就让我有一种被赋能的感觉。而且,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伙伴跟我表达说好像都被当做工具人,但在跟我的交流中,愿意打开也接受到了来自我的认可,这种力量对TA很有支撑感。想到我自己,在营中内外跟用户也好,跟其他助教也好,也都有这种发自真心的交流,也获得了很多支持,我内心还是很感动,也有一种复杂的积极感,不过对于自己的助教工作的掌控感确实高了不少。”




 助教丫丫说:

“我第一次当助教的时候会有很想带着用户冲,大家都拿奖学金那种心情,也会有很多提醒。这次我更能代入去理解用户的场景,比如很想学但没时间、工作太忙身体心都很累……我也就没那么执着了。这次跟很多用户的沟通也很好,会就感兴趣的话题聊一聊……而且有次在给用户提供实践练习反馈时,我还蛮有那种心流的感觉,突然间跟TA感觉有一种链接,然后突然多了很多想对TA说的话的那种感觉,觉得还蛮好的。”


助教蓓蓓说:

“我是第一次当助教,能看到大家都是很尊重每个用户的状态与需求,这样子的话其实也蛮符合我这种佛系的状态,就是我们该提醒的提醒,该做到我们自己的支持的去做支持,该洞察的就洞察,但是我们没有迫使大家。我相信这会是对双方来说都比较舒服自在的一个状态。

我跟我的两个用户通话的时间挺长的,聊得都非常的细致跟深入,有的用户会因自己的反馈多次表达感动、泪目……其实这也是我没想到的,我自觉不是个高能量状态的人,但面对这种(真实的坦诚的表达),我还是有被这种反馈给感动到,有感受到这种价值,我觉得是挺不容易的。”




 助教咚咚说:

“我是有点完美主义的人,可能因为对自己高要求、高期待,我也会把这种方式代入到支持用户,就想要把带动大家共同奋斗,但其实效果并不好,TA们累我也累。

所以在这次(做助教)时,我更多把它(跟用户的关系)当成一个合作的关系,相信TA有需求就会来找我的。而且过去我一直会对自己有个要求,就是一定要能帮助到用户、要支持到用户,所以好多时候面对自己到底懂不懂用户的问题、是否能帮人家答疑解惑,会有很多自我怀疑和心理压力……但这次,我发现,很多东西,当我链接回自己,结合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经验,其实是可以跟用户做很多的沟通。

尤其是我看到一位我支持的用户,在21天内从强烈的质疑到一步步接纳到最后很正能量的去接纳这件事情的改变,这样心态和状态的变化,让我觉得我做的还是蛮有价值的。这一个阶段又给了我一点自信,我又很开心,而且我又觉得好像很轻松,没有我第一阶段第一次做助教的时候那么焦虑。”


 助教玉婷说:

“作为老助教,这一期我整体给自己的一个基线是向内求,所以这一期我的节奏是比较慢的。一方面我在找一个合适的度,既不让自己超负荷,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也是体验刚刚好,也能够保护TA的自主性。另一方面,我希望能够用更多时间去理解感受用户的状态,TA所处的系统全貌。

当然我自己心里也会一直保有怀疑和反思:这样对用户真的好么?是否会让用户感受到落差?TA回到系统中是否能持续生发等。这些思考对我本身也是一个收获,我真的会在过程中体验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这些不一样的东西,它其实跟我自己的内在、我在当下的某些感受发生了很多的碰撞,我特别喜欢《十三邀》里许知远说每个人其实都是带着自己的偏见出发。所以这个互动的过程,要么是我们的偏见会被打破,要么是我们在体验中偏见被印证,但一个偏见打破,你会很快形成一个新的偏见。

所以这期我特别真实的一个内在感受,就是用户让我看见了很多新鲜的东西,而我也有很多新鲜的东西在与TA们碰撞。很有意思。”








05

“每位公益人都拥有‘真的能力’:面对真实、抱持真诚、求索真理、保有真心”


这些真实袒露自我的表达背后,是每一位助教伙伴所投注的真心。


而面对这样的真心,唯有报以同等真心的感谢。


高瑞(悦享新知CEO)在助教交流群里所说,也是悦享新知团队的心声:


做悦享新知几年,深知“想象”“相信”“认同”和“实践”“做到”之间的距离…感谢大家(每一位助教伙伴)把我们共同的想象和相信落在实处,让每一位用户感受到。


同时想要郑重感谢的还有,一直支持我们并与我们携手共同为伙伴们提供支持的:好公益平台团队、银杏基金会团队、澳门同济慈善会北京办事处团队,以及以内容顾问、案例分享、设计支持等多种角色参与到我们价值网络中的每一位个体行动者伙伴们。


任何时刻都要怀抱感恩之心,是我们探索这几年越来越坚定的相信,因为没有他人的支持,我们无法走到今天。同时,我们也越发清晰了三件事:


学习,是一种社会性活动。


与大家常听到两句话类似: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过去一切经历(体验)的总和。


《人是如何学习的II》也指出:

每个学习者都会在生命进程中发展出独一无二的知识序列和认知资源,它们由学习者的文化、社会、认知及生物等境脉的相互作用所塑造。……人们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不断学习和成长,他们的选择、动机、自我调节能力以及他们的境遇,会影响其学到多少、学得如何,也会影响其将学习向新情境迁移多少、迁移得如何。


基于学习这样的特性来看“有效教学”,就不再是单纯的“单向输出-输入”或简单的“互动交流”,而是以下三组因素的互动结果(*同样出自《人是如何学习的II》)

(1)学习者的之前知识、经验、动机、兴趣、语言、认知技能;

(2)教育者自身的经验和文化影响;

(3)学习环境的文化、社会、认知和情感特点。


对于支持者,尤其是想要支持他人产生学习行为的伙伴来说,这意味着,在认识到学习的社会属性之上,还需认识学习者的特征、了解作为支持者的自己的特质,以及理解如何去构建一个与学习者和自己的社会文化认知情感都相关的学习环境。


简单来说,个体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以及个体所处的环境文化,都会形塑其对于“什么是值得学习的”的认识,这种认识也会影响其学习动机。



情绪,是资源,不是负担。


近些年,得益于各类型研究、影视创作以及社会热点的讨论,“情绪”所背负的“污名”:不应有情绪、情绪是干扰、管理不好情绪还怎么管理自己的人生等认知……似乎有所松动。“发疯文学”等传播甚广的段子,却又有点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发泄情绪。


于我们而言,情绪,与知识、技能一样,是一种人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互动的资源。在训练营实践中,我们也清晰看见了正视与好好使用这种资源能够给人带来的积极影响。《人是如何学习II》整合了过往对“情绪与激发学习行为”的相关研究,也为我们理解自己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1)人的活动:学习、记忆、行动,离不开情绪的作用。

情绪通过帮助人们对各种刺激、情况和事件给予关注、评价和反应,从而在学习的神经基质的成熟过程中发挥作用。支持情绪、学习和记忆的脑网络不是分开的,而是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的。情绪是思维中基本与无处不在的维度,情绪的处理过程引导着行为、思考和学习的方向。


(2)人的情绪资源、情感投入影响着他们的选择。

在神经生物学层面上,一个人不可能深入思考或者记住与他没有情感关联的信息,因为健康的脑不会浪费能量去处理与个体自身无关的信息。当人们对所学内容和技能怀有某种情感时,他们更愿意努力学习。与之相反,诸如焦虑等情绪会破坏学习,因为这种情绪会引发忧虑,而这种忧虑又会消耗认知资源,激活与恐惧、逃避有关而与学术思维无关的脑区。


支持人的起点,是“关心自己”。


在悦享新知价值观中有一条:爱自己,与爱他人一样重要。这也是我们践行几年的深切体会。


道理简单:因为我们给不了别人自己所没有的东西。代入支持者亦然,如果我都无法支持好自己,我是否还有能力支持别人。所以,支持人的起点,一定是与自己相关。


行动不易:“自己”好像与一切都有关,如何才算是“爱与支持自己”?


最近读到的《三联生活周刊》福柯特辑《福柯:生活实验就是哲学实验》中介绍其著作《主体解释学》中核心概念——“关心自己”(Care of the Self),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让我们能将自己一些模糊的行动感知得以概念提纯。


“关心自己”,不是只停留在思考层面的“认识自己”,而是要将“思想与行动”不断加诸于自身,反复思考、重复践行,无比靠近、最终揭示“自己”背后的真理。更重要的是,“关心自己”,不是只与自己有关,靠自己是无法实现的,它意味着你需要在“真理和自己的关系”,“他人和自己的关系”中不断求索。(*此部分内容为基于原文的总结·非原文表述)


在这样的清晰中,我们也好像更明白了悦享新知想做的、在做的到底是件什么事。


最后,回到题目中的假设:


如果每位公益人身边都有一位“不带评判的陪伴式伙伴”,会发生什么?


我们在这个当下想到的图景是:每位公益人都有机会在与之互动中长出“真的能力”:面对真实、抱持真诚、求索真理、保有真心。



06

 尾  声 


如果你愿意与我们一起,让“想象”“相信”“认同”走向“实践”“做到”,

如果“真的能力”,“不带评判的陪伴”,是你感兴趣,想要了解与践行的,

如果你有能力、有意愿,想要加入悦享新知的网络,为更多伙伴提供“不带评判的陪伴”,并收获到新的体验与成长,

如果你……


都欢迎你,先行动起来!


1. 加入启发时刻社群网络:


2. 对我们正在进行的训练营感兴趣,想要了解更多,可添加【小悦】(微信号:yuexiangxinzhi)


3. 想要成为、正在探索【支持者】的角色,期待能够在这个方向有更多的交流,也可添加【小悦】,或关注公号【悦享新知】(*正好在9月中,我们将进行一场线下的TOT·培训师培训,预计将于近期开放招募,欢迎感兴趣的你关注了解。)


再次想要特别感谢(以下)49名助教伙伴,对我们一直以来的支持(排名不分先后)。


谢小娇

赵彤

方江琴

李剑霞

郑春英

胡佳

吴奕宜

赵俊玲

李廷兰

咚咚

安导

赵丽

密兰晞

李海燕

张骥

杨凡

谢依林

杨莉

邓晓倩

邬亨玫

黄秋新

张琴

王蓓蓓

李洁


丫丫

樊玉婷

涂美秀

张媚

张培頔

张瑞

小竹

刘川钰

刘付虹仪

珠珠子

yy

郭冉


周昌树

Susie 

刘少伦

吴培莹

陈俞霏

王潇

刘雪

樊文婷

王曼曼

则安

陈燕奇

于卜一




期待与更多的志同道合的你一起,让每一个公益人被看见,有支持,未来可期,包括我们自己!




关联阅读丨助教伙伴们的相关观察与思考


涂美秀:原来你可以这么强大

樊玉婷:一切的一切,都是刚刚好的模样



悦享新知
让每一个公益人被看见,有支持,未来可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