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固收】2024年度重点报告合集

财富   2024-09-26 16:07   上海  


01

宏观利率报告合集


国内宏观与政策系列

20240805《路在何方——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演进与重构》

20240714《债市新特征&货币政策框架重构,市场怎么看?》 

20240406《为何PMI有时与经济阶段性走势不完全一致》


机构行为系列

20240602《需要担心理财回表吗?》 

20240526《“存款搬家”可能加速下阶段利率下行行情——“存款搬家”历史复盘与现状研判》 

20240324《农村金融机构买债行为的重要关注点》

20240226《哪类资金推动近期利率的快速下行?》

20240110《配置盘对债市的支撑还在吗?》


利率策略系列

20240922《央行买卖国债:逻辑和细节》

20240916《存单压力缓和,债市机会延伸》 

20240909《降准降息的预期和路径推演》 

20240906《分割的定价VS波动的等待期——9月债券市场展望》 

20240825《近期资金利率边际趋紧的驱动因素》 

20240818《关注债市演绎可能聚焦的三个维度》 

20240812《如何看待近期债市大幅调整?》 

20240811《关注市场压力可能上升的三个信号》 

20240803《极致行情下,追涨还是见好就收?——8-10月债券市场展望》 

20240721《1Y国债利率低于政策利率,意味着什么?——从“向上倾斜的曲线”说起》 

20240708《如何理解央行将开展隔夜正、逆回购操作?》 

20240707《如何看待近期债市的波动?》 

20240625《从“地产周期决定模式”到“新质生产力”下的债牛新形态——债券市场2024年中期策略》 

20240610《再探同业存单骑乘策略——策略更新与历史回测》 

20240521《同业存单骑乘策略研究》 

20240519《债市策略空间变窄后的关注点》 

20240512《为何不用担忧供给冲击?》 

20240503《脉冲后的修复——5月债券市场展望》 

20240420《利率下行靠什么推动?——论利率传导机制的演变》 

20240414《中短端行情可能向长端超长端传导》 

20240403《保持做多定力,关注边际信号——4月债券市场展望》 

20240317《久期策略还有效吗?——对近期债市大波动的思考》 

20240310《债券还有定价锚吗?》

20240305《波动加大,趋势不改,牛平持续——3月债券市场展望》

20240201《做多惯性的延续——2月债券市场展望》

20240122《论曲线平坦的长期化趋势》

20240115《债市到底在交易什么?》

20240104《抢跑效应暂缓,资产荒持续——利率市场2024年1月展望》


海外专题系列

20240905《美国降息又如何?》 

20240821《美联储一百年:货政框架如何演进》 

20240803《交易非典型降息周期——对美债的策略思考》 

20240709《美国金融风险观察》 

20240629《待时守分——美债2024年中期策略》 

20240406《黄金V.S.美债:定价为何分化?》

20240304《软着陆路径的强化》

20240131《联储离结束缩表还有多远?》

20240104《美债利率下行还有空间吗?》



02

信用报告合集


品种和专题系列

20240808《银行二永债投资一本通(2024年版)》

20240620《关注TLAC非资本债券阶段性的交易价值》 

20240524《点心债——新视野下的投资机会》

20240523《银行二永债“利率波动放大器”属性失效了么?》

20240312《一文读懂地方债投资框架》

20240126《中资美元债:关注当下的机会与空间分布》

20240124《如何跟踪量价表现?——银行二永债二级市场观察框架》


信用策略系列

20240919《信用利差会迎来修复么?》 

20240904《利差走阔或还有“下半场”——9月信用债市场展望》 

20240826《信用利差会继续上行么?》 

20240731《低性价比&波动可能加大,信用债从进攻转向防御——8-10月信用债市场展望》 

20240629《周期变动中:深耕、细作——地产债2024年中期投资策略》 

20240622《稳供给VS强需求,待时而动——银行二永债市场2024年中期策略报告》 

20240430《从基金持仓变迁看信用债资产荒——信用债市场5月展望》 

20240403《利差低位波动,向何处要收益?——信用债市场4月展望》

20240303《资产荒下的“低票息时代”——信用债市场3月展望》

20240201《利差压缩行情或尚未结束——信用债市场2月展望》

20240104《“资产荒”的重现与加速——2023年信用市场深度回顾》

20231227《信用债市场2024年度策略报告:“资产荒”与品种“下沉”》



03

可转债报告合集


可转债专题和策略系列

20240922《操作难的根源与解法》 

20240917《如何看待重回低定位的银行转债?》 

20240908《再议下修》 

20240902《与“金九”的约定——可转债2024年9月策略展望》 

20240825《债底重构的一个思路》 

20240818《非理性偏差后,如何增配转债》 

20240811《弱势市场中的“静态”与“动态”机会》 

20240804《平衡型转债定价的分化》 

20240728《从市场分层,到机会的映射——可转债2024年8月策略展望》 

20240721《基金持仓报告能告诉我们什么?》 

20240715《弱势的资金面下,可以挖掘哪些机会?》 

20240707《近期转债的操作高难度如何分解》 

20240630《如何看待今年的评级调整》 

20240623《低价券“错杀”中的机会识别》 

20240619《风格分化,静等风来——可转债2024年中期策略报告》 

20240618《业绩因子的提升和波动率因子构建》 

20240610《低价券潜在的修复节奏》 

20240602《偏债转债定价差异浅究》 

20240526《关于下修的再讨论》 

20240519《资金回补行情的特征与持续性》 

20240513《转债行业2023Q4和2024Q1景气度跟踪及后续市场判断》 

20240430《共振的开端——可转债2024年5月策略展望》 

20240421《如何区别看待低价转债的调整》 

20240414《如何看待近期转债估值修复与新规影响》 

20240401《需要战略积极的二季度——可转债2024年4月策略展望》 

20240325《转债规模缩减的节奏和退市转债简析》 

20240317《转债补涨条件与空间》 

20240310《近期下修情况的总结与展望》

20240303《或从整体向结构切换——可转债2024年3月策略展望》

20240225《转债仍具备可观的上涨空间》

20240218《转债的风格共振与低价券调整》

20240130《网格化布局期,逐步抬升组合弹性——可转债2024年2月策略展望》

20240121《资金负反馈压力出清如何?——与2022年2月-4月对比》

20240114《转债退出方式变化的影响讨论》

20240107《转债的季节性规律浅析》

20240101《可为期的变与不变——可转债2023年复盘&2024年一季度展望》


固收+基金系列

20240722《固收+实现净流入,低价转债小范围收缩 ——24Q2固收+基金季报规模变化和可转债持仓分析》

20240424《固收+延续大幅净赎回,转债持仓维持高位——24Q1固收+基金季报规模变化和可转债持仓分析》

20240407《转债持仓数据的细究——2024年3月转债持仓数据分析》

20240308《权益行情带动下,产品赚钱效应显著——固收+基金跟踪(2024年2月)》

20240124《负债端收缩,转债仓位环比小幅提升——23Q4固收增强基金季报规模变化和可转债持仓分析》

20240115《简述混合型产品格局与扩容之道》




04

国债期货报告合集


20240829《适度套保平滑净值波动,关注做多T2412基差的机会——国债期货双周策略》 

20240808《套保策略规避风险,关注做多TL2412基差的机会——国债期货双周策略》 

20240717《净基差能否提供有效的现券交易信号?》 

20240701《阶段性控制久期,等待回调买入时机——国债期货双周策略》 

20240616《期债性价比优于现券,关注做平10Y-2Y策略的价值——国债期货双周策略》 

20240602《T和TL的波动可能放大,关注TF和TS的价值——国债期货双周策略》 

20240521《期债性价比优于现券——国债期货双周策略》 

20240506《国债期货期现策略收益详解》 

20240421《TL优于现券,远月优于近月——国债期货双周策略》 

20240325《如何理解跨期价差偏低的现状?——国债期货双周策略》 

20240313《债市波动可能放大,期债性价比有所修复——国债期货双周策略》 

20240228《做多行情或仍延续,关注正套策略的机会——国债期货双周策略》

20240206《债市利空仍然有限,现券性价比高于期货——国债期货双周策略》 

20240114《“抢跑”行情或告一段落,关注正套策略的机会——国债期货双周策略》

20240103《基差小幅修复,关注正套策略——国债期货双周策略》



分析师声明

注:文中报告依据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1)使用本研究报告的风险提示及法律声明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投资者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本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并不对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材料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相关的其他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除非另行说明,本报告中所引用的关于业绩的数据代表过往表现。过往的业绩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回报的预示。我们不承诺也不保证,任何所预示的回报会得以实现。分析中所做的回报预测可能是基于相应的假设。任何假设的变化可能会显著地影响所预测的回报。


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转载责任。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信赖依据。


(2)投资评级说明

报告中投资建议所涉及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另有说明的除外)。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的涨跌幅。其中:沪深两市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北交所市场以北证5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美国市场以标普500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基准。


行业评级:推荐-相对表现优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中性-相对表现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持平;回避-相对表现弱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

股票评级:买入-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大于15%;增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15%之间;中性-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5%之间;减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小于-5%;无评级-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3)免责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平台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平台内容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使用,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转载本平台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平台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不是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平台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平台内容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平台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


兴证固收研究
兴业证券固定收益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