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固收.转债】强赎对高价转债估值的抑制如何?——可转债研究

财富   2024-11-17 23:17   上海  

投资要点


转债高低价估值走势分化

  • 低价券估值抬升明显,高价券估值窄幅震荡。

  • 强赎预期是市场对高价转债的担忧点。

  • 近期选择赎回的转债增加,但放弃的比例仍然接近一半。

  • 近期转债是否赎回主要与剩余期限和价格有关:

    (1)从剩余年限来看,强赎的转债主要集中在剩余期限3年以下,剩余期限4年以上的普遍放弃赎回;

    (2)市场下行时面临的价格压力也是是否选择强赎的关键。

  • 时间序列来看,转债的赎回主要是剩余期限短的部分赎回比例激增。

  • 赎回更多的是抑制溢价率,但不要过于担忧价格。

适当规避赎回压力,追踪动量因子

  • 目前的市场估值定价上,对于剩余期限短且平价处于125元以上的转债较为谨慎。

  • 强赎风险是定价分化重要的原因。

  • 选券上,避开剩余年限较短且平价处于120-125元间的转债,选择前期强势的双低或短期无赎回压力的低溢价券。

市场策略:转债再现高性价比,积极布局股性品种

  • 短期情绪的退坡,与偏强的美元指数、也与活跃资金情绪降温有关。但行情的空间依然不小,结构的切换需要看到政策端/经济端超预期。结构方面,转债期权属性是最重要的参考因素,而部分正股弹性很大的双低品种,则是目前期权偏低的主要品种;

  • 凸性性价比更偏向于股性品种,上行空间可能逐渐打开。结构上,股性品种的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点水平。后续放弃赎回的比例可能抬升,这是转债上行空间打开的必要因素。

风险提示:基本面变化超预期、流动性变化超预期、监管政策超预期

报告正文


2024年9月底市场快速反弹,不少转债获得较好的收益,然而也有很多的转债触发了强赎,高低价转债估值也出现一定分化。如何评价估值的分化,这背后的机会又在何处?


转债高低价估值走势分化


  • 低价券估值抬升明显,高价券估值窄幅震荡。9月以来市场强势反弹,低价转债弹性较强,估值近期抬升显著,然而高价券估值呈现震荡变动,以价格划分的转债组合中,125元以上的组合整体走势偏弱。

  • 强赎预期是市场对高价转债的担忧点。随着行情的上行,转债平价也在快速抬升,满足强赎条款的转债明显增加,而前期市场持续弱势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转债强赎的概率,这种预期的存在自然也会压抑高价转债的估值。



  • 近期选择赎回的转债增加,但放弃的比例仍然接近一半。

    在确定转债的退出方式时,转债是否提前赎回退出市场的标准是根据转债转股的情况,若转债在退市前已经实现了大幅转股,即使其直到到期才退出,我们也会认为这只转债属于提前强赎类型的转债,例如近期的山鹰转债、福能转债、华源转债等。

    10月以来随着行情的向好,转债触发赎回的数量也在增加,与此同时选择强赎的比例也确有提升,截至2024年11月14日,本月触发强赎的数量14只,在触发赎回的比例中占比接近60%,赎回数量和赎回比例达到2021年1月的位置,属于历史赎回数量较多的情况。分年度来说,相对往年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是特别大;从最近50只退市转债滚动的退市方式占比来看,近期快速增加,但相对高点还有差距。



  • 近期转债是否赎回主要与剩余期限和价格有关。

    分析10月和11月赎回的转债可以发现区分度较为明显:

    从剩余年限来看,强赎的转债主要集中在剩余期限3年以下,剩余期限4年以上的普遍放弃赎回。剩余时间短的转债更具时间上的紧迫性,强赎的意愿更强。当然,部分央国企例如应急转债、北方转债等在剩余时间很短的情况下放弃赎回,部分剩余时间短且规模较小的转债也存在放弃赎回的可能。浙22转债从期限统计上属于例外,但考虑到主体性质以及其上一次的选择,这并不意外。

    市场下行时面临的价格压力也是是否选择强赎的关键。可以发现,近期强赎的转债普遍在今年价格曾经跌至100元以下。对于这些转债而言,突然的强赎机会来之不易。而对价格始终偏高的转债而言,更可能选择放弃强赎。



时间序列来看,转债的赎回主要是剩余期限短的部分赎回比例激增。将触发赎回的转债按照剩余期限划分,可以明显的看出赎回比例快速增加的部分主要是剩余期限3年以下的转债,剩余期限3年以上的转债赎回比例无显著变化。



赎回更多的是抑制溢价率,但不要过于担忧价格。对于有赎回预期的转债,很多人选择直接放弃。但近期触发强赎的转债最高价普遍达到150元以上。换言之,对于以波段思维参与高价转债的选手而言,是否赎回只是一个潜在的负面影响,完全可以基于自己对节奏的判断去参与行情。



适当规避赎回压力,追踪动量因子


  • 目前的市场估值定价上,对于剩余期限短且平价处于125元以上的转债较为谨慎。当前的市场定价情况显示,平价115-120元转股溢价率大多处于5%-10%,120-125元处于2%-5%,但125元以上溢价率普遍处于0附近。

    强赎风险是定价分化重要的原因。将平价125元以上的转债按照溢价率划分,可以看到平价125元以上、溢价率0附件的转债普遍都是剩余年限短、不在赎回保护期内,平价125元以上、溢价率较高的转债普遍剩余时间较长、或在赎回保护期内。



  • 选券上,避开剩余年限较短且平价处于120-125元间的转债,选择前期强势的双低或短期无赎回压力的低溢价券。近期市场上表现占优的主要是低溢价和双低的券,市场动量效应持续强势,基于前文关于高价券上赎回风险的分析,选券时应避开平价处于120-125元、剩余期限较短的转债,选择前期强势的短期无赎回压力的低溢价券或双低的券。



市场策略:转债再现高性价比,积极布局股性品种


  • 短期情绪的退坡,与偏强的美元指数、也与活跃资金情绪降温有关。一方面,美国大选落地后,联储言论偏鹰,导致市场对于降息的预期有所下降,这对于权益资产、商品都有较大的冲击。另一方面,本轮A股的操作模式,更多的是模仿此前的“水牛”行情风格,而监管的思路更多吸取了此前的教训,在情绪亢奋的时候给予市场一定的降温。

  • 但行情的空间依然不小,结构的切换需要看到政策端/经济端超预期。一方面,在外部压力增加的情况下,政策的思路已经出现了拐点,稳经济、稳地产、稳股市是2025年重要的环节,“政策市、信心市”是当前阶段的特性。另一方面,风格层面的切换需要看到政策力度的超预期、经济数据的超预期支撑,机构增量资金的流入正反馈也在这个阶段容易出现。在尚未看到这些信号的情况下,市场更偏向于主题交易、超跌反弹交易、ETF交易等思路。

  • 结构方面,转债期权属性是最重要的参考因素,而部分正股弹性很大的双低品种则是目前期权价值偏低的主要品种。一方面,政策端的改善,带来更好的经济预期,支撑股价预期改善、以及产业链中的定价变化;另一方面,历史上高波动属性,化工、机械等行业是转债牛市期间最强势能的方向来源,适合在期权高性价比阶段布局。



转债:凸性性价比更偏向于股性品种,上行空间可能逐渐打开

  • 资金的深度出清,带来转债偏高的性价比。转债已经具备很好的弹性,同时有很好的不对称性。截至周五,转债中位数约115元,但转股溢价率中位数回落至24%,纯债溢价率12%。相对历史上其他几个底部,由近到远包括了2024年2月5日(转债中位数,转股溢价率中位数、纯债溢价率中位数分别是106元、73.0%、7.2%)、2022年4月26日(分别是111.47元、52.3%、19.4%)、2021年2月5日(100元、20.6%、12.4%)、2018/10/18(93.11元、35.9%、10.2%)。可以看出,目前转债的“期权价格”与2018年的底部区域相接近。

    结构上,股性品种的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点水平。本轮的修复来看,9-10月,债性转债的定价已经从历史低水平,逐渐修复至中高水平。而偏股的品种,则依然处于历史最低的转股溢价率区间,这主要与年末止盈的动力,以及近期较高的强赎比例相关。

    后续放弃赎回的比例可能抬升,这是转债上行空间打开的必要因素。从9月底反弹开始,转债由于止盈的压力,负溢价的转债数量始终处于近年来的较高水平,这也导致正股动量偏强的转债规模出现了下降。在市场反弹的前期阶段,转债强赎的比例容易相对较高(尤其是到期时间偏短的品种),而在市场反弹的第二阶段,强赎的比例会有所下降,大股东更偏向于让转债逐渐转股,降低对于正股的冲击,尤其是规模已经不大的品种。

    转债的大的上行空间,可以是低起点,也可以是放弃强赎带来更大的波动区间,这可以增加对于未来转债资产收益的预期,形成更好的资金正反馈机会。

  • 结构上,把握期权的高性价比方向:

    (1)双低/偏股转债是重要的配置方向。近一周修复最为明显的是双低、低价转债,往后来看,随着低价品种逐渐修复到位,后续正股的驱动依然是核心,双低转债将继续贡献超额回报。

    (2)并购重组等主题性方向。活跃资本市场中,并购重组是重要的一环,后续相关的品种会获得更大的弹性催化。

    (3)周期方向符合转债期权的优势。包括了资源品、化工品、出口链(尤其叠加了一些概念)等;预期的修复可能带动金属、化工品、钢铁/铁矿的价格修复。

    (4)一些海外映射、或者自主可控的科技方向,部分方向业绩有所改善。由于美股科技今年以来的强势表现,A股部分产业链方向存在资金映射、基本面收益的双重推动;另外一部分技术突破、自主安全可控方向也存在估值修复的机会。

    (5)错杀的一些高静态收益优质品种。低价转债品种更受益于正反馈过程中的资金流入,存在补涨的机会。目前低价转债与小微盘的风险偏好有较大的相关性,是否能够转股的预期,成为了影响信用风险的关键。



组合推荐:

1)白马组合:a)气体价格受益的金宏转债;资源品品种金诚转债;优质新材料双低品种博23转债;b)出海链,推荐绩优的出海品种广泰转债;并入波米科技的阳谷转债;c)科技方向,推荐有化债/安全属性的科达转债;优质军工次新券航宇转债;半导体封装品种汇成转债;d)医药品种推荐绩优减肥药品种诺泰转债。本周调入阳谷转债,调出麦米转2。

2)量化多因子组合:2023年,在回撤低于中证转债的情况下取得明显正收益,近期面临极端行情考验,超额仍然显著,绝对收益也接近回正。

3)高评级组合:评级至少在AA,规模20亿元附近、流动性较好的转债品种。优质铜材品种博23转债、高弹性周期品种南航转债、生猪龙头温氏转债、绩优品种麒麟转债、绩优资源品品种恒邦转债

4)低价组合:具备较好赔率的低价品种。


风险提示:基本面变化超预期、流动性变化超预期、监管政策超预期

分析师声明

注:文中报告依据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兴证固收.转债】强赎对高价转债估值的抑制如何?——可转债研究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7日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左大勇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6070005

常   月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21050001

蔡   琨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20080005


(1)使用本研究报告的风险提示及法律声明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投资者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本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并不对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材料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相关的其他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除非另行说明,本报告中所引用的关于业绩的数据代表过往表现。过往的业绩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回报的预示。我们不承诺也不保证,任何所预示的回报会得以实现。分析中所做的回报预测可能是基于相应的假设。任何假设的变化可能会显著地影响所预测的回报。


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转载责任。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信赖依据。


(2)投资评级说明

报告中投资建议所涉及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另有说明的除外)。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的涨跌幅。其中:沪深两市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北交所市场以北证5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美国市场以标普500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基准。


行业评级:推荐-相对表现优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中性-相对表现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持平;回避-相对表现弱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

股票评级:买入-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大于15%;增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15%之间;中性-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5%之间;减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小于-5%;无评级-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3)免责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平台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平台内容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使用,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转载本平台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平台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不是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平台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平台内容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平台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


兴证固收研究
兴业证券固定收益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