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德桥南踩三轮车送货的母亲

乐活   文化   2024-10-25 10:28   湖南  

作者简介:秦海军,生于80年代初,现居常德,银行从业者。 

母亲与三轮车


文/秦海军
上班途中数次经过桥南市场,看着那些熟练驾驶载货三轮摩托车行驶在鼎城路上的女人们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多年前母亲也曾卖力地踩着人力三轮车行驶在这条马路上,时至今日,她那飒爽而矫健的身影一直鲜活地留存在我脑海中,难以忘却。

母亲今年六十七岁了,身体还健朗。三十年前,为了跳出“农门”,追求更好的生活,父母从农村来到常德桥南经营点小买卖。父母最开始生产枕芯,后又生产木沙发坐垫,均采用前店后坊、批零兼营的经营模式。产品生产完成后由父母踩三轮车送至桥南市场或市场周边的停车场。父母赚的都是些血汗钱。

起初母亲不会骑三轮车,送货都是由父亲来负责。母亲是个要强且执着的人,认为丈夫能学会骑车,自己也一定能学会。其实母亲学骑车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减轻丈夫的劳动强度,不想让他那么辛苦操劳。

骑三轮车的关键在于掌控好龙头。为了学车,母亲还特意抽了一天时间练习。正式练习前,父亲教了她要领:当龙头往一边偏时,双手紧握龙头的同时上半身要朝相反的方向适当移动。母亲上车后,一阵手忙脚乱,加上内心紧张,便将父亲传授的方法抛到了九霄云外。于是三轮车像头犟铁驴一样,不听使唤,老是往一边偏,像是有点欺生的意思,车头撞到墙也是意料之中的。

母亲练了几次后,腿就受了些伤,练习过程中腿易磕到、碰到,小腿上绿一块紫一块的。母亲并不在意受的伤,那股“轻伤不下火线”,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一直支撑她倔强地坚持着。临近傍晚时分,她终于掌握了诀窍,学会了踩三轮车,从此与三轮车结下了不解之缘。

踩三轮车送货的确是件苦差事,尤其是在雨天和夏冬时节。九十年代末,桥南的大湖路还是用鹅卵石铺就的,路面坑坑洼洼,一个大男人要踩一车货从此路上经过也不是件易事,更何况一个女人。

然而客户的一个调货电话,母亲就得风雨寒暑无阻及时送达。有时遇到暴风雨天气,母亲虽穿了雨衣,但在搬运货物过程中,头发往往还是会湿透,雨水会从她的额头顺着眼帘和脸颊不住地往下流,每一滴雨点似乎都在见证着生活的不易。

在炎炎夏日里,有几次我在午间放学回家的途中,看见母亲戴着那顶已泛黄的旧遮阳帽,踩着满满一车货,从大湖路上经过,行至远处上坡路段时,她就让身体离开座椅向前倾,借助身体的重量来压踩脚踏板,这样三轮车才能勉强艰难前行,每当见此情景,我心里就十分难受、无奈,因为我不想母亲如此辛苦操劳,又苦于暂时不具备可以让她生活得轻松安逸些的能力。

当我回到家时,美味可口的饭菜早已摆上餐桌。母亲返回家时,已汗流浃背,满脸被烈日烤得通红;母亲也经常在寒风刺骨的冬日里送货,空气干冷,嘴唇易开裂,手耳易生冻疮,虽涂了唇膏和防冻疮膏,但效果都不理想。那时的我,懵懂无知,“只道当时是寻常”,没能深切感知母亲的艰辛和不易。

上初中后的假期里,当父母赶工忙不过来时,我都会帮他们做饭,买菜、择菜、炒菜及洗碗,提供全链条后勤保障服务。我偶尔也会帮他们送货,当空车返回时,有时也会在大湖路上肆意狂飙,虽是凹凸不平的路面,由于速度快,车身除了铃铛不响到处颠簸得震颤作响,道路两旁的路人都对我行“注目礼”,那一刻,我就好似风一样的男子,已然成为了大湖路上“最靓”的仔。

九五年和九六年是父母最忙碌最辛苦的两年。那段时间行情好,竞争对手少,销量大,利润高,父母的生产积极性高涨。他们披星戴月,夜以继日的进货、赶货、送货,收入也还可观,在九七年时就用全部积蓄在桥南买了房,虽然面积不大,环境一般,但好歹在城里有属于我们自己温暖的小“窝”了。父母的勤劳、节俭、运气,改善了家庭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也为我今后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

2001年7月7日,是我参加高考的日子,考点设在区一中,离家约三里路。记得当天上午考完语文,我和同学走出校门时,听到母亲叫我,寻声望去,只见母亲扶着三轮车站在离校门口不远的马路牙子旁。同学见母亲来接我,就示意先走了。

那时家里的三轮车已经有些老旧,看着也不显档次。母亲骑着三轮车来,我自认为在同学面前没面子。母亲笑着对我说:“我来接你的,快上车吧。”我当时不悦道:“在教室里坐久了,我想走回家。”就这样,我在前面走,母亲就一直骑着车紧跟在身后,她也没问我考得怎样,可能不想给我压力而影响后面几堂考试。

母亲可能觉察到了我有点嫌弃那辆老旧的三轮车,后面就没再去考点接我了。时隔多年,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当时是多么糊涂、俗气,自以为上档次、有排面就是有面子,殊不知母亲给予的关爱才是我最大的面子和底气。对于此事,我至今还欠母亲一声诚挚的道歉。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母亲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状况逐渐走下坡路,目前已退休赋闲在家。三轮车日渐老旧,已锈迹斑斑,现在成了母亲出行的代步工具。

有次夜间我驾车途经大湖路,看见微微驼背的母亲踩着三轮车,缓缓行驶在橘黄色的霓虹灯下,看着她渐行渐远的身影逐渐没入夜色里,那一刻我的眼睛莫名的湿润了。

我曾多次劝说母亲,想为她换一辆新三轮车,她都拒绝了。她说,“旧车还能骑,新车易被小偷惦记。”我也就没再勉强了,心想待她年纪再大些,腿力不足时再为其添置一辆电动代步车。

母亲的故事虽平凡亦平淡,但母亲的爱永恒且伟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惟愿时光对天下母亲都温柔以待。

编辑:玫君

人文澧州
家乡情怀,澧州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