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戒烟是很容易的事,我一生戒过好几十次了
乐活
文化
2024-10-15 09:44
湖南
作者简介:秦海军,生于80年代初,现居常德,银行从业者。 众所周知,烟草对身体伤害极大,抽烟是个不良嗜好。一般情况下,未成年人染上烟瘾多是由于无知、好奇再加上朋友的怂恿。我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段文案:“我在阳台上抽烟,我抽了一半,风抽了一半,我没跟风计较,可能风也有烦恼吧。”成年人抽烟则多是由于压力、烦恼。抽烟容易戒烟难,我早在小学六年级时就染上了烟瘾,然而在三十九岁时才艰难戒掉,个中滋味,其中心酸,真是一言难尽。和香烟爱恨交织的情感纠葛,且让我为列位看官慢慢道来。说香烟有百害而无一利,这太绝对,也不符合实际情况。说它弊大于利是比较中肯的。我简单谈谈香烟或者抽烟带来的一点“好处”。在日常生活中,香烟具有一定的社交属性。作家冯唐说:“烟搭桥,酒铺路,笑脸相迎人情世故;色作乐,钱挡灾,慷慨送礼后门开;欲攻城池酒为兵,道路难行钱作马;万丈红尘一杯酒,千秋大业一盏茶。”他这段话道出了红尘俗世中的人情世故与潜规则,有人认为人情世故与潜规则实用,也有人认为这些是中华文化中的糟粕,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在日常交往中,香烟往往是男人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易拉进彼此之间的距离,能让说话办事顺利很多。“老烟枪”们经常说一句话:“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共同的感受呢?我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粗略分析,觉得可能是烟味与酒菜香味混杂在一起,冲淡了香烟的苦与涩,口感上更淡更柔,口味上更丰富多样;口腔和食道内有油脂附着,减轻了烟气中有害物质对黏膜的刺激,体验感相对更好;尼古丁迅速被吸收进血液,分泌出多巴胺,使人处于兴奋状态。三重因素叠加影响,于是成就了短暂的轻松愉悦。纯属个人拙见,欢迎批评指正。我最早对香烟有深刻印象,还得从爷爷说起。爷爷是位资深烟民,生活在农村,家里子女多,不富裕,通常是他自己栽种烟叶制作“喇叭筒”卷烟。每年烟叶成熟后采摘回来晒干,而后将晒干的烟叶滚成卷,再用刀切成细细的烟丝,这就要考验刀功了。记得爷爷每次出门前,总不忘带上抽烟“四件套”:塑料袋、烟丝、日历纸、火柴。待烟瘾犯时,就摸出随身携带的塑料袋,先用长满老茧的双手摊平日历纸,再抓一撮烟丝放在纸上,将烟丝整理成由细渐粗的长条状,然后慢慢滚动日历纸,烟丝被逐渐卷入纸内,这一过程中要将日历纸卷紧,将烟丝压实。烟卷一般都会滚成喇叭形状,最后将烟卷两头多余的纸撕掉,于是一支“喇叭筒”烟卷就制作完成,细的一头放入口中,粗的一头点燃即可开抽。这种“喇叭筒”烟卷的特点就是省钱、够辣、劲大、有害物质含量高,若长期吸食,对健康危害极大。爷爷才七十多岁就离开了我们,这和常年抽“喇叭筒”应该有较大关系。表弟与我同年,在十岁左右就染上了烟瘾,经常在我面前表演所谓高超的控烟技术,猛吸一口烟后嘴里吐出大大小小灵动的烟圈,紧接着微闭双眼让口腔鼻腔同时出烟。他似乎挺享受这一过程。当时我觉得很新奇,也跟着学,因初次尝试缺乏经验,抽一口烟咳嗽了老半天。我在表弟的诱惑和怂恿下,经过一次次尝试后,终于在十二岁时“成功”染上烟瘾,偷偷摸摸抽了好些年劣质烟,期间也没少挨大人们的骂和巴掌。早年在烟民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条件好抽万宝,条件差抽白沙。学生时代的我,经济比较拮据,买包四块五的软装白沙香烟(简称“软白”)对我来说都是一件较为奢侈的事情,就像一个人很久没开荤了,突然有天可以美美吃上一顿肉,那种心情简直可以用喜出望外来形容。我主要是在学校商店里买一元钱四支的“软白”抽,据说“软白”在湖南的一些中学、大学里畅销了许多年,一元四支的散卖模式也流行了相当长一段时期。“软白”的缺点主要是味苦,燃烧快不经抽,易皱易断易掉烟丝。在家中,难免会有“软白”抽断货的时候,怎么办呢?那只能动父亲“软白”的心思了。父亲平时比较节俭,抽烟不太讲档次、面子,一般是一次性买两条“软白”。当父母不在家时,我就会拿出“作案工具”:小刀和胶水,开始对父亲的“软白”下手,一般从包装底部开始操作,拆时由外而内,封时由内而外,像医生动手术一样,小心谨慎,切割划粘,力道和节奏要掌握好,用力过猛、手速过快都易对包装造成难以复原的损伤。我先从香烟底部塑料缝隙入刀,刀片紧贴底面,慢慢地左右来回划切粘贴处,直至塑料脱胶分开,而后再用小刀紧贴底部沿包装纸缝隙插入,轻轻地划开包装纸粘贴处,最后翻开锡纸内胆,欣喜地抽出两支烟,拆的程序就完成了。接下来就要封包装了,先沿着原纹路合上内胆锡纸,而后在包装纸的原粘贴处涂上少量胶水并用力合上,再在塑料包装原粘贴处涂上少量胶水并用力合上,紧接着在桌上轻轻敲打挤压香烟底部,便于胶水更快更好的粘住,最后在桌上轻轻敲打香烟的正面和侧面,便于盒内剩余香烟均匀分布,可无论我再怎么敲打,香烟握在手里的感觉再也没有之前那般紧实了。经过这样一番细心紧张的操作,我就可以从一条“软白”中“抽调”出二十支来供自己享用,屡试不爽,父亲从没发现过。这是我首次对外公开拆封技术的操作细节。遗憾的是,随着我经济状况的改善,硬盒包装的拆封研究工作被暂且搁置了,估计以后也不会再刻苦钻研此项技术了。每逢春节时,我手头有些压岁钱,经济稍宽裕点,就会买几包好烟犒劳下自己,但也不至于到奢侈的地步,也就是买几包芙蓉后、精品白沙、黄芙蓉王等。一般正月过完,我就又恢复到抽“软白”的常态了。中学时代,抽烟是学校和家里明令禁止的,我只能偷偷摸摸的抽。在学校,我和一群烟瘾少年们一般是躲在厕所、走廊抽,偶尔也会遇到任课老师,我们就会收敛一点,老师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是碰见了班主任,就会被严厉批评一番。上中学期间,在家抽烟不自由,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抽烟一般是躲在厕所进行。点烟时,打火机按下的一刹那,咳嗽声要同时响起,两种声响要同频共振,否则就暴露目标了,对按火机和咳嗽的默契度要求较高。抽完烟后,尽管自己使劲用书本或蒲扇向窗外煽动,洗手间还是会留下一股烟味,幸好父亲也抽烟,每次母亲发现有烟味批评我时,我就会很自然的把责任推给父亲,当然是父亲不在场时。在自己卧室不便于放烟灰缸的情况下,我一般会备上一本厚厚的废旧书,抽烟时就将烟灰掸在这本书里,最后将烟蒂塞进书里,合上书用力挤压,再翻开检查一下看是否彻底熄灭,屡试不爽,从未失过手。烟蒂和烟灰累积到一定程度,就要及时清理掉,好腾出空间再循环利用。母亲帮我洗衣时,发现口袋里时不时会留下些烟丝,我只好勉强解释那是很久前留下的,母亲嘟囔几句后也不再追问,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人有三急:吃饭等人、火机没气、如厕忘纸。有时候碰到打火机没气体了,真是急人,烟虫上脑,浑身难受,只能待父母睡后再去液化气灶上点烟解瘾。上大学后,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里,抽烟就自由多了,没有那么多顾虑,有时候老师还找学生借火。记得二十岁那年的某天,父亲第一次给我递了支烟,我畏缩而尴尬的双手一时无处安放,父亲的一句:“接着,以后不要再躲着抽了。”让我如释重负。那天起,我正式成为父亲眼中的成年人,也许在他看来,允许我抽烟的时机已经成熟。抽烟多年后,我的牙齿已外黄里黑,浑身散发出浓浓的烟草味,口气中也带着浓郁的烟熏味,还患上咽喉炎,早上刷牙极易出现干呕,这都是抽烟导致的。我有时候特恨自己染上了烟瘾,一直都想戒掉。然而戒了一段时间后,心瘾犯了又开始复吸,吸了又戒,反复了好几次,一直没戒掉,打火机和香烟也扔了不少,难怪马克吐温说:“戒烟是很容易的事,我一生戒过好几十次了。”直到2021年,我体检时被医生告知患上了轻微肺气肿,被医生善意“恐吓”的同时,自己再次痛下戒烟决心,一天两天,一月两月,一年两年,烟就这样自然而然的戒掉了,至今已三年整。这次能成功戒烟,也许是自己与香烟的缘分尽了吧。还是那句话:珍爱生命,远离烟草。最后,祝列位看官:身体健康、万事顺意!编辑: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