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常德澧县人
乐活
文化
2024-11-03 10:23
湖南
作者简介:秦海军,生于80年代初,现居常德,银行从业者。 ——读《故乡的异乡人》有感
感谢微信平台的精准推送,让我有机会于今年8月开始关注“人文澧州”公众号。从此,我每天都会拜读推文,自然而然地养成了习惯。据我观察,推文中的作者几乎都是澧县人,而我却是个外乡人。起初,我以为这些作者都是业余写作爱好者,直到9月5日平台推送的一篇文章《走过垭上的背影》,我一看作者竟是曾获得第九届丁玲文学奖(散文类)一等奖的周继志老师,才恍然大悟,顿觉该公众号真是卧虎藏龙。该公众号的权威性、专业性和高级感一下就凸显出来了。我从推文简介得知,周老师是常德澧县人。心想,我还从没拜读过本土知名作家的散文集。于是,我就对其获奖作品《故乡的异乡人》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几天后,我迫不及待地在网上下单买了此书。书到手后,我发现居然是本旧的,并且封面还出现较大破损,当时的一闪念就是退货,之后又想,现在经济环境不好,生意都难做,也就懒得退了。我爱书如命,不允许书籍出现较大破损,尤其是封面。于是,我用透明胶将破损处粘好后就直接开读了。首先,书名就很吸引我,《故乡的异乡人》,充分体现出了此“人”具有双重且矛盾的身份,既具有视觉冲击力,理解起来又有点费神,一下子就将我不大但有神的眼球吸引住了。封面美术设计也很简约,一片枯叶孤零零地飘于书名上方,似乎象征着漂泊异乡的游子期待落叶归根。某个周末,我花了一天时间才看完这本书。全书共58篇文章,其中有逾三分之一是写故乡的风物人情,其余主要写在异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生活感悟之类的。我强烈地感受到本书的字里行间无不散发出浓郁的乡愁和浓厚的乡情。正如李志庄先生在本书序中所写:“因为远离,才有故乡;因为留恋,才有回望。”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乡愁”是一种很抽象的情绪。我生在常德,长在常德,只中途到长沙上了四年学,后又回到常德工作,对故乡没有那份被山水阻隔的思念,对“乡愁”没有切身和太深刻的体会。我主要是借助两位长者来加深对“乡愁”的理解。一位是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他那首经典诗《乡愁》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让我懂得乡愁是可以具象化的,是有载体的;另一位就是我爷爷的八弟,我的八爷爷。八爷爷年少时天资聪颖,通过勤奋学习跳出了农门,改变了命运,后定居宜昌,曾参与葛洲坝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老人家退休后每隔一两年就会回常德祭祖、探亲。之前我不理解为何老人家回故乡的频率如此之高,后来明白了,人离家越久,思乡之情就愈发浓烈。俗话讲,饮水思源。作者在书中开篇写的就是《澧水断想》一文。澧水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显而易见。我想,作家们在书写故乡时,首先想到母亲河的概率应该是比较大的,最起码不会绕过母亲河来写故乡。当然,前提是故乡得有条河,暂且不论大小。书中也有不少篇目是写故乡物产的,像《槐花今又开》《槐树及其他》《竹叶茶》《元宵节、团子及其他》《北京的萱草和故乡的黄花菜》《澧县的葡萄》等。作者在文中描述的种种物产其实就是组成故乡的点滴元素,从而在作者脑海中构建起一个关于故乡的精神家园,“那是一个人最纯净、最柔软的角落,是一个人的精神栖息之所。”在本书中,最能令我产生共鸣、最令我感动的文章有三篇,分别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物非人是》以及《童年的瓜棚》。在《少年不识愁滋味》一文中,作者描述了年少的自己以积极乐观、知足的心态应对多舛的命运,令我感佩不已;在《物非人是》一文中,作者将多年前在桃花滩宾馆参加文学笔会的一次难忘经历,视为其在写作道路上迈出的较为关键的一步。这一经历,也对作者的写作生涯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正如著名作家柳青说的那样:“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我觉得,要在人生那关键的几步中不掉链子,关键还在于持续不断的沉淀和积累,就像作者那样。在《童年的瓜棚》一文中,作者讲述的富有童趣的经历令人印象深刻。其实,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童年时,某个星汉灿烂的夏夜,我躺在竹床上仰望着浩瀚天际。母亲拿着蒲扇一边为我扇风驱蚊,一边给我讲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她还说,“每年七夕晚上,你躲在堂屋大门后面,从门缝里就能见到牛郎和织女在鹤桥上相会的场景。”那时候,我也没验证过此事的真伪,就真的相信了,还在同学中间大肆传播此事。我当时还天真地以为,门缝里见到的牛郎一定英俊潇洒,织女一定风华绝代。现在回想起这段经历,我觉得童年时的快乐真的很纯粹很简单。读罢全书,我掩卷沉思,粗浅地总结归纳出两方面的感受和收获。一方面,我们要多书写故乡。我作为一名业余的写作爱好者,要聚焦到故乡的风物人情上,尽可能全方位精细化深挖与故乡有关的素材。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故乡,更全面地展现故乡,让我们对故乡的深情与眷恋在字里行间流淌出来。(周继志先生新作《故乡散记》尚存8本,欲购从速)
另一方面,在能力允许的前提下,我们要多助力故乡。一个人爱家乡,不能只空洞地体现在口头上,更要有实际的行动。对于故乡的发展,我们要在财力、物力及人力方面尽力而为。故乡是每个人生命的来处,它赋予的那些温暖而美好的记忆,将成为人们奋斗拼搏的不竭源泉和持续动力。最后,我们要感谢周老师饱含深情的创作,感谢周老师为读者提供了一次抚慰心灵的阅读之旅。
编辑: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