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7.2日 晴
墙上是清晨6点的光。
瞬间捕捉,瞬间消失。你看扶桑叶子的摇曳可以抓住,蝉鸣可以按住,阳台上的茉莉开了13朵的气息也可以打包带走。
带着孩子们学写诗,他们写夏天。
乐乐写:
“雨水在数那个顽皮的夏天
数那些发霉的时光
它数不清有多少夏天
夏天是顽皮的
总是让大家在雨季里等
等到了夏天
他们写晨曲。
子修写:
我也在课堂上和他们一起写:
夏天
那低头抿甜酒的花
开的时候
也是分别的时候
但炙热、疯狂、执着、天真
不曾走散
2024.7.4晨 雨
轻轨上看书,很投入。在拥挤的人群里,或是坐在座位上,塞上耳机,放一些轻柔的音乐。音乐用来屏蔽外界的声音,一旦进入,便四下无人,坠入书境。
看《梁庄十年》,“芝麻粒儿大的命”一章,看到这些女人的名字,想要流泪。芝麻粒儿大的命,散落天涯,又或在不是自己的村庄里扎根,一生无名无姓。她们变成了谁家媳妇、某某奶奶、某某婶……
我想起了我的故乡——四川中江龙台县龙台镇龙安村(据说现在合村换了名字,现在称“玉石村”),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只回去过两次,它是父亲的家。在今年,申请作协的资料中,我填下籍贯:四川中江。它像根一样的植于我的身体里,虽然我不曾真正走近它。
很多年,我都不知道我奶奶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她姓曾。奶奶和爷爷在我5、6岁时相继去世。奶奶在我刚出生时,到重庆来照顾过我,可我对奶奶的印象,停留在5岁时回老家,一家人的那张合影里。在屋后的竹林里,我们一家三口和二爸、三爸、幺爸以及各自的媳妇、孩子们,和爷爷奶奶一起留下了唯一的一张影像。而那张照片里,没有大姑、小姑,因为她们是女儿,都嫁了出去,回娘家不是经常的事。
那日,问了幺爸,知道奶奶叫“曾须平”,在那个时代多么不一样的名字。而爸爸在世时,清醒时,我为什么从没问过奶奶的名字?奶奶会不会因为这么多年,没有人想念她而消失得无影无踪。
2024.7.5 阴雨
今晚,去看了孟京辉导演的《恋爱的犀牛》,早已过了恋爱的年龄,2012年看过的书,晃眼也已过10多年。而这部剧,自1999年首演至今已持续25年。1999年,我家儿子,还没出生,而今我鼓励他走进剧院去看这部话剧,因为他此时正青春,恋爱正当时。
这世上的确没有谁离了谁,过不下去。但是那些发疯的爱,偏执的爱,在冷静下来的人眼中,就是疯子与神经病,但人总要疯一回,才算拥有过青春吧。
经典台词总是会反复响起:“上天会厚待那些勇敢的、坚强的、多情的人。也有很多次我想要放弃了,但是它在我身体的某个地方留下了疼痛的感觉,一想到它会永远在那隐隐作痛,一想到以后我看待一切的目光都会因为那一点疼痛而变得了无生气,我就怕了。”
剧中,马路和明明在爱情的“牢笼”中一前一后地奔跑,影子投射在墙上。舞台和音乐如此美,大段熟悉的台词响起,这样的剧是值得近距离感受的。
今天再看这部剧,看到的是某种坚持与倔强,拥有不妥协的力量,允许自己和他们不一样,允许那些疼痛时时记得,选择不遗忘。当然此时所说,绝非爱情。
爱是需要体力、精力,甚至莽撞的闯劲儿了,此时的我们有千帆阅尽,直面生命残破与惨烈的时候,即使在生命中没有发生什么狗血,或是不堪的事件,大抵此时半百的自己,也已是由发上霜之冷,到内心慢慢看清实相,不是激不起爱的兴趣,而是对爱,那太过浓烈,太如焰火一样饱满、热情、绚烂的东西,不再执着了。不是不相信爱,而是我们的那份冲撞劲儿,被日常给磨碎了,被日常给收拾了,不会猛烈追逐,但还有些微光闪耀,使我今天还是会选择去看《恋爱的犀牛》,因为艺术,因为一些别的东西。
这样的兴奋与快乐,不是献给爱情,而是献给日常的冲动与满足。
看完剧回来的路上,心跳怦怦的。6号线转3号线,转2号线回家,已快十一点。回家,看见他在阳台上赤膊给鱼缸换水,用吸管吸出脏水,再一点点加入干净清亮的水,一次次舀出,一点点倒入,极有耐心,鱼儿游得很欢。
想起那夜,他在卫生间里换所有的毛巾架,各种搁板,到很晚。我躺在沙发上看书,已是夜里十二点,写了几笔:“我躺在沙发上看《恋爱的犀牛》,他在卫生间里忙碌着干活,我很开心。”后来,与他分享,我们相视,哈哈大笑。
我有我的浪漫与宁静,是因为总是有人在为我的生活托底。感恩。
阳台上的蓝雪开得猛烈,我只是个赏花人。
生活里这些小小的瞬间,像一朵朵小小的浪花,腾起来,又被淹没,如果我没有采撷,那它们立马涌入海洋,不见波纹。如一人,如一事,如心情,如日常,如瞬间……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