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又一月
文摘
生活
2023-11-30 22:34
重庆
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一月又一月,来到了2023年11月30日。读夏洛特·佐罗托写的《一遍又一遍》,书中讲述了一个4岁的小女孩,她对时间没什么概念,她不明白春夏秋冬,不知道时间循环往复,她把雪人和南瓜,圣诞树和蛋糕,感恩节晚餐和情人节礼物全部混在一起。妈妈告诉她下雪之后,圣诞节将来临;圣诞、情人节后会有复活节、夏天的假期、万圣节、感恩节、她的生日……而每一个节日,她一个一个过下去,收到了不同的礼物。在假期,她去到海边捡各种各样的贝壳;在生日那天,她吹灭蜡烛许下心愿……日子似乎年复一年,循环往复。
大多数人,把这本书看作是帮助孩子建立时间概念,让孩子们意识到时间在如此流逝的书。而夏洛特的女儿,在追忆母亲最后的时光时,特别提到这本书,她说:“夏洛特总有办法将看似对立的东西融为一体:日常与惊奇相交——凡事按部就班,依律循环的安然中,掺杂来来去去的大小奇迹所激发的兴奋感,这些都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一遍又一遍》向小读者(包括给还不能独立阅读的小读者朗读的成年读者)传递了一种生命力——一种矛盾的活力,它不可思议地做到了兼顾精神与世俗。在《一遍又一遍》中,夏洛特用时节变换表达了一个观念:即便永恒,也处在交替变化与流动之中。”这也给了我写作的灵感,在矛盾中去爆发生命力,而不是在矛盾中去抚平矛盾。于是,我给了最近在写的一部儿童小说,一个不一样的结尾,让矛盾依然存在,而缀于矛盾上的是星星点点的闪光。今年11月,我去上海参加了“图像叙事新趋势国际研修营”,还去了上海国际童书展。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一个写作者,更需要敞开与学习。在那里,看到前行者,行业大佬们的敬业与专业,更看到他们的热爱与天真。做童书的人,背着布包,衣着随意、可爱,他们会坦诚说出“敬佩”,会在讲述的过程中自嘲,哈哈大笑。两天,20小时,导师们的传授,对我的脑力冲击非常强烈。我总结收获:一部好的作品,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创意,它来源于生活,需要你对生活的热爱与敏感,需要保持好奇与幽默,像孩子一样去思考。童书创作,最重要的仍是idear,创意,简洁的文字,故事中的节奏,还有故事一定要表达属于自己的声音。这些看起来很平实,也很简单的文字,对我来说,要践行,也非常不容易。而我,是打定主意,无论多困难,也要写下去。于是11月,诞生了第一篇儿童小小说,并在昨天投稿参赛。结果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已起步。好友娟儿说,可喜可贺。写作的过程中也有摇摆、困惑、怀疑,头脑中有很多“为什么我想不出她想出来的点子?”“为什么我的笔力够不到那样好的高度?”诸如此类,像摇摆大钟一样晃荡,震得内心铛铛铛响。内心震动声越大,自我就越是缩到角落,但好在梅子涵先生“往高处去”的声音也一直激励着我,能始终望向山顶,并持续前进的人,也是优秀的。我这个写作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写得和他们一样好,唯有继续写下去。明天,就是2023年12月1日,收藏了一张朱德庸先生的12月月历,分享给大家。
本书书写了一位阿尔茨海默症父亲的日常,聚焦一个面对溃败生命的老人,将细碎的日常放大,让我们看到了温情与疏离,孤独与怀抱,也让我们产生思考。作者在与母亲共同陪伴、照顾父亲的过程中,彼此给予力量,温柔相待是一家人最美的法宝,是泥泞途中的糖霜。它关注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现状,每个人生命中叫不出声的那些疼痛,也可以凭借爱的指引,寻找到一点点光亮,为艰难的日子注入一些幽默、信心和诗意。作者书写庸常生活与诗意瞬间无数次的折返,生活残酷,但甜蜜的瞬间也值得被看见。本书从一个小家庭的日常故事出发,延伸到电影、戏剧、书籍中,带我们看到人生中更多的猝不及防:猝不及防的病痛、未来得及的告别、事业的突然垮塌、老之来临的种种尴尬……作者希望在这些或许你我皆有的困境中,我们能不囿于困顿,认清命运的共性与无奈,也看到世界的辽阔与无垠,从而有勇气从容地将痛苦吞咽,坦然面对,踏实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