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每一朵浪花的名字

文摘   2024-10-02 17:10   重庆  



9月底,山城依然被高温笼罩,两个月没见面的女朋友们此时也无惧火辣辣的日照,在充满书香的结庐间茶舍相聚,开启第78期女子悦读会的读书分享,本期分享的书籍是梁鸿的《梁庄十年》。

《梁庄十年》是梁鸿在《中国在梁庄:当代作家与她的故乡》《出梁庄记:当代中国的细节与观察》之后出版的第三本关于梁庄的书籍,是“梁庄三部曲”最后一部。《梁庄十年》以作者的故乡梁庄为触角,记录乡村的变迁,反映宏观乡土的发展进程与微观个体的真实命运。

久未见面的女朋友们相互拥抱,述说着酷暑中的读书与生活。宽敞的空间、适宜的温度把刺眼的阳光隔绝在落地窗外,室内的装饰淡雅、素净,墙上的画,意境空灵,让人心生安静。清茶袅袅之间,女朋友们安静地坐在一起,开始了今天的分享。



可爱灵动有朝气的——之之 分享:

我看了这本书,有四点读书体会。第一个是中国家庭中女性的情感需求和情感表达的缺失。农村的物质条件不太好,人的很多需求就必须得让步,女性更是要压抑自己。第二个是关于羞耻感。书中提到吴桂兰跳舞的故事。本来是正常的爱好和需求,但在其他人看来这样的特立独行,是不受欢迎的,她无法融入,也无法求助,觉得很孤独。第三个是关于女性的困境。在《芝麻粒儿大的命》这章里,我看到了在家暴、偏见、流言和父权体制下,挣扎的农村女性的处境。让我痛心的是女性不帮女性,家庭不帮女性,连她最亲的人也和对面的势力一起来欺负她。第四个是关于自己生活状态的。喜欢做纯真的自己,也幸运因为读书成为了今天这个善良、真实的自己。

之之推荐的延伸书单:谢丽尔·桑德伯格《向前一步》

作为全球非常成功的女性之一,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在书中深刻剖析了男女不平等现象的根本原因,解开了女性成功的密码!她认为,女性之所以没有勇气跻身领导层,不敢放开脚步追求自己的梦想,更多是出于内在的恐惧与不自信。她在书中鼓励所有女性,要大胆地“往桌前坐”,主动参与对话与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她还为女性提出了如下成功密码,激励女性勇于接受挑战,满怀热情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向前一步,勇敢进取。通常女性总会在无意识中妨碍自己的发展,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甚至很容易就放弃工作,放弃获得更大成就的可能性。与男性相比,女性在职场中的态度仍然不够积极、不够进取。


资深中学语文教师——燕燕 分享:

在《梁庄十年》的字里行间,我们仿佛看到了那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梁庄,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国乡村,却在作者梁鸿的笔下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十年间,梁庄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那些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人们,也迎来了各自不同的命运。他们中的一些人回到了故乡,一些人誓死不归,还有一些人则遭逢了意想不到的变故。但无论身处何方,那份对故乡的深情与牵挂始终萦绕心间。

梁庄的女人们更是让我感慨万千。她们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下艰难成长,却从未放弃希望;她们在流言蜚语与家庭暴力的阴影中默默承受,却从未失去坚强。正是这些看似渺小实则伟大的女性角色构成了梁庄最真实、最动人的风景。她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乡村女性的坚韧与力量,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所拥有的美好生活。


燕燕回忆起自己的乡村生活,是简单的、淳朴的,夏日农家院子的美好,月夜下的钓鱼与美食。但是读过梁庄后,觉得她们的生活似乎多了一份挣扎。

书中,梁鸿的二姐提出一个问题:一个女孩怎样才算是她自己?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话题。首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身份,第二,每个女儿应该是有自己的定义的,而不是由公共舆论去塑造身份。第三,要敢于说,敢于反抗,敢于去斩断命运的不公。书中这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燕燕希望最终在她,在新女性的身上,找寻到最佳答案。

让我觉得很温暖的细节:梁鸿在书中P54页郑重地写下了吴奶奶和其他女性的名字。这是在为女性发声,为她们定义自己的身份。

燕燕的延伸思维:我们都需要一个自我的认知,经济和情感上要独立,精神上要自由,活出自己精彩、广阔、自由的人生。



书写本文,总为悦读会服务的——秀玲 分享:

整本书分为五个章节《房屋》《芝麻粒儿大的命》《土地》《回乡》《生死之谜》。这五个章节其实也就是中国近当代乡土发展避不开的根源、矛盾和情感。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从古至今,以土地耕种为主,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所以,土地就是我们的根、我们的生存之道。有了土地就有了人,有了人就了村庄,有了村庄就有了习俗。而对于一辈子都“头朝土地背朝天”的村民来说,他们所有的认知来自于祖辈父辈,来自于整个村庄几千年几百年流传下来的道德、风俗,乃至于愚昧。

土地、房屋、传宗接代、男尊女卑、入土为安、衣锦还乡,老祖宗留下来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在每个人身上都烙下深深地烙印,从古到今,亘古未变。许多人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从没想过要去看看外面的天地,而走出去的人,也带着一种天然的夹杂着自卑与自大的性格。

他们的一辈子看起来很长,实际上很短暂,因为,填饱肚子、养儿防老就是他们一辈子的需求,一辈子的愿望。


在《芝麻粒儿大的命》这个章节里。作者讲述了许多她认识的女孩、女人的故事。她们在出嫁前,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可是一旦嫁人,就变成某某家的,变成了一个代号,一个生育的工具。她们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追求幸福的权利,一辈子也不过是从父辈的附属品转到夫家的附属品。这是几千年男尊女卑和传宗接代的思想带来的对女性的伤害与蔑视。好在,现在的女性有所觉醒,有了对幸福的渴望。所以,书中作者通过寻访,为身边的女性记录下属于她们自己的名字,她们是活生生的人,也是独立的人,她们也曾是父母手中的珍宝,也曾为了一个家付出太多的精力,但得到了太多不公正不公平的待遇。

作者在最后一章最后一个故事的结尾写到:温柔懂事的阳阳,他在慢慢疗愈他内心的伤口,他慢慢走过童年时代那漫长、孤独的时光,走向一个温暖的、阳光的所在。这是他最大的成长,也是他的幸运。

阳光、阳阳,也许象征着梁庄美好的希望和作者的期待,也许是再一次的轮回重复。

秀玲的延伸思维:《庄子·秋水》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如果不能行万里路,那就读万卷书。思想上的贫瘠必将带来行动上的局限;认知在哪个层次,见识和谈吐也就在哪个层面。多读点书,不然你的三观都是由你周围的亲朋好友决定的。


能说会写的——春风  分享:

梁鸿开篇就用新房与旧房的架构给我们画了一幅梁庄的布局画,是静的;一条涨水的河,河里那些欢蹦乱跳的鱼是动的,一静一动一下就将读者带入她书的场景里面,当你的心还沉浸在热火朝天捞鱼的场景的时候她笔锋一转,出现了一个神秘的小纸条,读者的心瞬间被她抓得牢牢实实,所以从写作技巧来说,真是太佩服梁鸿了,然后在一个宏大的乡村变革的题材里她又特别注重细节的描写,在细节中更能看清每一个人的多面、立体,丰满。

村庄与城市的切换,村庄人的流动,是如何生活的,到城市后又是一个什么样子。女性的存在方式,她们的命运本身,梁鸿既在寻找也在探究。

村里人对女子有意无意地忽略和充满想象力的臆测,对女人是不公平的,好像女人出去挣了钱或者过上稍微像样的生活,就与不可启齿的性有关,我们说人言可畏,乡村里的人首先带着一种主观的偏见在看女人,预先已经有了假设,以窃窃私语无法挑明的言谈方式就将一个活生生的女人钉在了他们一起认为的耻辱柱上。我们看到梁鸿书里的女子,有的在读书时被骚扰,有的在结婚后被家暴,然而她们始终在与命运抗争,在力争摆脱这张无形的网,她们都很坚强,勇敢,可以说是竭尽全力,在寻找任何一点改变生活的可能性,换学校,换环境,离开家乡再不回去。她们给人当保姆,买蔬菜,学厨艺,学裁剪,学设计,她们去寻找自己赖以为生的生计,活得那么用力,人生再颠簸也要灿烂地过,高跟鞋挤破了脚,也要在多年没见的儿时伙伴面前光鲜亮丽,讲究色调统一的搭配,她们在在追求自己人生的美。这时候,我的理解,她们这样做,不是为了满足女人的虚荣心,而是女人给自己的一个定位,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待生活的态度——好好活。

春风的延伸思维:特别欣赏梁鸿说,计划每十年写一次梁庄,她也在最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生活的自由度在哪里,我们从容地生活又来自什么?一个人以什么方式来确定自我?


每期读书分享都参加的——秋水  分享:

今年3月看到这本书,就和花儿商量要分享这本书。书中梁庄女性的命运让人太揪心、太感慨,也太唏嘘和无可奈何。比如书中(P76页)名为春静的女子的命运,她叙述被丈夫家暴后的内心想法:“这么多年我都选择遗忘,我念经信佛,也是为了忘掉。实在太痛苦了……我身上、头上都有留下来的疤。”梁鸿的语感和文字把控力特别好,有代入感,感觉自己也成为了春静身上的某一部分,代替她感受这种绝望、忧伤的痛苦。

我通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知道了梁鸿,也喜欢上了她的非虚构写作,作者梁鸿也是从梁庄走出来的女人,她对梁庄和在梁庄生活的女性们有着很深的感情。她对梁庄长达几十年的记录,和深厚的文字功底,她的写作思维和文字触角总是能引起我的共情。书中所选取或者说记录的女性,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具有一种镜像的意义。梁鸿也是经过了大量的记录和结构上的挑选,才把这些人和故事串联起来组成书的主要章节和内容。

女性一直在成长,在进步,在觉醒。而作为既得利益者的男性,很多还在舒适圈里。生活中很多男性都有这种守旧的思想,他们意识不到自己思想的问题,更别说改变了。还好我的家族从小就让女孩子接受教育,并且要求会一门手艺,这样以后才能在经济上独立。这是我觉得很欣慰也很骄傲的地方。

希望有更多的作家和导演为我们女性发声,也让更多的男性听到。

秋水的延伸推荐:由贾樟柯执导的《一直游到海水变蓝》采取了18个章节的叙述,从开篇围绕作家马烽展开讲述的“吃饭”“恋爱”,到作家梁鸿讲述自己家庭中的“母亲”“父亲”“姐姐”以及“儿子”等篇章,通过18个关键词的接力叙述形成一个讲述“中国心事”、“中国往事”的整体结构。


端庄大方又充满活力的——妮子  分享:

书还没有全部读完,但前面读到的内容已经让我很有共鸣了。我家的情况和书中描写的很接近,我们在老家也修了一套房子,我亲眼目睹了农村近些年的变化和发展。也有在农村基层工作的亲戚,给我们讲了一些农村的现状和改变。

书中从农村女性这个点切入,以小见大,让我们看到了农村的主流和大环境是很狭窄的,但是,如果有人偏离了这条路,反而会被人风言风语地说是不对的。其实也许枝桠伸向的方向才是对的。所以每个人都过得很拧巴,不得不走在这条主流的路上。

而农村的女孩子必须过得很努力,才能获得与哥哥或者弟弟同等的权利,获得一个上桌的权利。

我的外婆以前是农村的,思想很新潮,她和她的其他三个姊妹的选择不一样,她讨厌农村走到哪里都是脏兮兮的泥地,所以离开农村到了城市扎根,我们作为后代也在城市生活工作,而其他三个姊妹一直在农村生活,错过了这几十年的发展,他们的后代现在如果再到城市来发展,付出的就比我们更多,也更辛苦。

重庆的女性很幸福、很大方,比起其他城市的女性要坚强、独立很多。有时,生存条件太恶劣,反而会让人磨炼出一颗坚强的心。中国女性遭受过的苦难太多,在不停地自我化解过程中还是拥有一颗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希望苦日子有熬出头的一天。

妮子的推荐延伸:尹丽川导演的电影《出走的决心》。这部电影改编自苏敏阿姨的真实故事,她以50多岁的年纪,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自驾游的旅程,逃离了压抑的婚姻生活,寻找自我与自由。让我们见证了一个传统女性在家庭束缚与个人自由之间的挣扎与抉择。影片的情感引导是深刻的,它不仅仅是对李红个人经历的叙述,更是对一代人,甚至几代中国女性的集体记忆的唤起,向观众传递了一种女性觉醒的力量。

这部电影是对所有女性的一种鼓舞,鼓励她们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路,活出自己的色彩。



思维总是很发散的——大丫  分享:

我小时候也是在农村长大的,当时有个比我大一岁的小伙伴叫清花,她特别喜欢唱歌,声音婉转动听。她在家里排行老二,上面有个哥哥,下面有个妹妹,妹妹身体不好,她妈妈就在吊罐里经常煨一小罐肉给妹妹补身体,她和哥哥只有看的份,割猪草打牛草都是清花的事,妹妹是不做事的。

我不记得清花上过初中没有?我10多岁时离开了老家,从此再也没有见过她。后来听说她远嫁到北方一个贫穷的小山村,是被人贩子卖到那里去的,因为穷,她一次都没有回过娘家。疫情前,听说她生病去世了,留下一个女儿。她的遭遇令我唏嘘不已!她短暂的一生,过得最幸福的时候,可能就只有唱歌的童年吧。

在农村,土地的流转,出租一直是个问题,本该种粮食的土地,让村民不停地轮番种植各种经济作物,把绿油油的麦苗犁掉种苹果,后来又种辣椒、种豆子、种烟叶、种麦冬、种艾草、种中药材天南星等等,种什么赔什么,村民们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也不给土地歇一口气,土壤里的营养被吸收干净,得等上好几年,土地才能慢慢恢复元气。

我5月份去南阳的时候,还没看这本书,后来才发现南阳离梁庄很近,早知道就可以跟着书里的介绍去梁庄实地感受一下了。

书中那个一喝酒就笑嘻嘻的福伯贡献了一句经典的话:“农民不种地,早晚要出事。”

梁鸿观察到:“关于种植方面的政策更加细化,这是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试图通过宏观调控,让种植和市场能直接对接起来。但是,很多时候,调控得越细,产生的状况也越多。“

“后来,梁庄人才发现,那些大公司其实也并非就是一心搞企业,而是热衷于拿补贴。当补贴少了,所种植的药材或农作物又没有足够高的利润时,经营就变得难以为继了。”

大丫的延伸推荐:河南南阳,艾草博物馆,离梁庄很近,可以去了解书中所说的关于组织村民种植艾草的历史。


第一次参加悦读会的——“笨花是福” 分享:

看完整本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梁安,他是一名男性。二十几岁出去打工,搞装修,好不容易接了个工程,结果安装灯的时候出了事故,赔了二十多万,且得了抑郁症,但还是坚持出去赚钱还债。梁安面对人生打击时没有选择退缩,后来他回到了梁庄,虽然也有发财的机会,但他拒绝了,他清楚自己的能力,信奉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这是我很佩服他的地方。

梁鸿在这十年间不停地回去,她和故乡的羁绊、联系一直都在,与梁庄的人也保持着交流,所以故乡对她而言不只是一个抽象的、用来怀念的故乡,她把故乡描写得具体、细微,把生活在故乡的那些人都描写得很饱满、真实,在梁鸿的笔下,他们都带着梁庄的烙印,也有着自己的性格与情绪。“故乡不是我们曾经生活的地方 而是生活在那个地方的人们!”

笨花是福的延伸思考:身在都市的人很羡慕梁安,认为他可以退回梁庄,退回自己的家乡。那都市的人怎么办?该何去何从?



五瓣花 分享:

梁鸿的《梁庄十年》是一部非虚构作品。作者和这片土地、土地上的人一直都有紧密的联系。梁庄几乎所有的村民都姓梁,都有枝枝蔓蔓的亲戚关系。

我们看到整本书的结构,是有精心安排的。第一章写房屋,这个房子就是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小小的家。而家,是构成族群的最小的单位。第二章写到芝麻粒儿大的命,选择几位有代表性的女性,通过书写她们的命运来呈现。第三章写到土地,是梁庄人赖以生存的地方,相关土地政策的变化,总是会给村民的生活带来变化。

梁鸿18岁以后便走出了村庄,她能够跳出环境来客观地观察和书写,而在村庄里一直生活的村民,只能看到眼前直观的、短期的效益。比如书中写到在1980年号召村民种麦冬,第一批种麦冬的村民发了小财的,但跟在后面的村民就是种多少赔多少。越紧跟形势的就赔得越多。

第四章节写“回乡”,写了那些离开土地又回来的这部分人和一部分扎根梁庄的人。第五章节写“生死之谜”。其实作者一直在写一个个小小人物的命运变迁,落实到人身上,也就是生死二字。老人会老去,孩子会长大,新的困惑也在一代代传承。

比如阳阳,表面上看是一个希望,但其实也有他的迷茫——和父母的关系,以及自己的前途命运。书中既写出了人物命运的缩影,也写出了时代的缩影。农村人觉得改变命运的方式就是去城里打工,或者通过读书摆脱过往的命运束缚。有些人出去后就忘记了故乡,抛弃了家乡,永远不再回去。

书里写村庄里的女人,也写男人们,比如明太爷,写了他的固执。他最后死得不明不白其实也和他的性格有关。通过他,我们可以看到农村有很多这样倔强、固执的老人,也颇具代表性;还有那个精神有问题的清立,因为杀了人被关进派出所,家人反而还松了一口气。村庄里的人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

一个男人的地位放在家里是权威的,不可挑战和违背的,但是放在大环境下也一样微若星辰。每个看似坚强努力的生命其实在这片土地上也是微渺的,很容易消失的。

梁鸿之所以要写这片土地上的人,是因为她把她和梁庄的关系变成了一个人和自己的家庭的关系,她把整个村庄视为大家庭,去爱她,去关心她,依恋的同时也忧心忡忡。梁鸿的“梁庄三部曲”是长河式的记录,很平缓、很深刻,通过乡村一个个的人物来展现乡村的改变。她用平视的触角、平等的沟通写出了梁庄和梁庄人在时间的长河般浩浩荡荡的过程,也让每一朵稍瞬即逝的浪花都经过阳光的折射,发出独特的光芒,留下她们的名字。

一方面,我们看到这本书,涉及到很多人的隐私,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这隐私背后的客观与真实。如梁鸿所说,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他们的行为,观念,都是这片土地给予的。

而我们每个人的根其实都在农村,那个人情社会,那个熟人社会,牢牢地锁住了一些人,一些情。

五瓣花的推荐书单(10月分享):沈书枝《月亮出来》。这本书也是在书写故乡,作者敏锐地意识到“我是一个如今置身其中,但却只有过去与之发生联结的人”,道出了漂泊在外的游子与故乡之间的悬置感。她用真诚而细腻的文字,记录下小时候的乡野,长大后的城市,还有在两者之间孤悬的我们,以一个人的“南方”,为一代人打开了通往过去和故乡的大门。


身为女性,能有这样一个下午,在“结庐间”觅一处佳境,脱离别的身份,单纯地聚在一起,讨论分享一本书,真是很快意。


步入“结庐间”,“一花一世界”与“喧嚣”形成结界。在这静谧的茶舍之中,我们可以放空自己,我不仅品味到了茶的醇香,更领略到了生活的自然与美好。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觅一处无声之境。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觅一处平和之境。



特别感谢:商社又壹城结庐间茶舍

文         字  |秀玲

编辑    排版 |五瓣花

摄         影  |秋水   秀玲   燕燕   大丫



2024年10月:第79期悦读会预告

沈书枝《月亮出来》



END





这淡而有味的生活
翩翩日子拾花,霭霭停云追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