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我国IVD行业开始蓬勃发展,大批国产IVD生产企业及进口代理企业,均诞生于这个时期。90年代初期市场充斥着无序竞争,到90年代末进入了行业整顿阶段,外资品牌开始垄断市场。
2000年后,国产IVD企业才开始正式崛起,前十年生化和酶联免疫为代表的技术,实现了对海外品牌的追赶。2010年代,国内IVD行业仍然呈现出基数小,但增速快的特点,国产品牌技术创新加速,发光和分子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2020年~2022年,是中国IVD行业“大变局”的三年,这三年里,不仅有大量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国产IVD企业登陆了资本市场,也让众多中小IVD企业,甚至一些破产边缘的IVD企业,不仅活下来了,更实现了规模和产品线的跃升。
不少业内人质疑,新冠之后,随着相关业务的消退以及集采的密集推进,中国IVD行业,以及IVD企业开始倒退。但真的是这样吗?就行业整体而言,市场规模的缩水是毋庸置疑的,但就企业的个体而言,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发展状态。
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的增多、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增加以及科技进步等,都是推动中国IVD行业发展的持续动力。在以上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24年中国IVD发展呈现出九大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丰田英二和大野耐一倡导了精益生产的概念。它帮助丰田成为了全球销量最多,而且盈利能力最强的车企。这两项记录,丰田保持过十多年。
八十年代,丰田的效率震惊了美国车企,他们开始研究丰田的方法,给它取名Lean Production。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组织14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花费5年时间,将丰田生产方式理论化形成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后来他们发现这套方法不光能管生产,也能管公司整体经营,就延伸成了Lean Management,这便是精益管理的来源。
再后来逐渐应用于各行各业,随着发展的需要,扩展到了IVD行业。对于IVD行业来说,精益是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构建一套管理体系,不断培养工作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每一个环节识别浪费、消除浪费,持续改善,创造价值。
“技术为王”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我们即将迎来的是一个越来越强调企业管理和资源整合的时代,而精益管理在这个新的时代中,起到了绝大多数人难以想象的巨大作用。
随着国产IVD企业的技术发展和商业化能力的提升,加上集采对进口品牌价格产生的压力,IVD仪器与试剂的国产替代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生化试剂的国产率已经超过70%,分子诊断、血液分析和POCT市场的国产率也已经超过50%。
当前有些项目确实国产比进口有差距,但差距也在不断缩小。目前进口品牌的特点是质量好,价格贵。部分国产IVD产品的特点是质量一般,价格低。国产要实现替代,一方面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提升品质,从而真正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新媒体是放大器,是效率提升器,我们IVD人在以实业,做产品为基础的同时,还需要最大限度领用好新媒体,才可以事半功倍。
IVD企业常用的新媒体工具包括公众号、视频号、官网等等,目前单纯通过展会获取销售意向的目标,越来越难以实现。有竞争的关系,也有用户使用习惯迁移的关系。
手机屏幕极大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而目标客户的注意力在哪里,企业的营销就应该聚焦哪里。除了公司官网以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公众号做品牌宣传,用短视频和直播做学术推广。借助IVD行业自媒体进行推广,也是效果非常不错的方式。
在实际的新媒体营销方面,IVD企业一定是自己的官方新媒体矩阵,再加上第三方新媒体平台,“两条腿”走路的。因为企业官方自媒体,视角和敏感度,与第三方新媒体都是不一样的,在功能上,二者其实是互补的。
从整体来看,IVD产品的竞争已经从单机模式发展到流水线。流水线,引入工业自动化概念,将不同的检验系统、处理模块,通过轨道形式进行物理衔接,重点提升非检测部分的自动化和标准化程度,减少人工的介入,实现检验周转时间的缩短。
使用流水线的医疗机构用户,在测试量提升的前提下,实验室人员投入、测试时间、样本收集时间可以大幅下降。流水线涉及大批量样本的处理,能带动试剂耗材销售,流水线份额的增加意味着试剂收入,对IVD的格局也会有所影响。
如果要问2024年的重庆CACLP最卷的是什么?那一定是流水线了。迈瑞推出MT 8000智能化流水线、M980生免流水线,新产业重磅发布了SATLARS T8,安图、亚辉龙、万泰、达安、圣湘等头部IVD企业,也纷纷展出了各自的流水线产品。
流水线是当下的国内IVD市场环境下,IVD企业获取市场容量的最重要途径。换句话说,是在存量市场里竞争的最主要手段。当然,中国IVD企业也并不是没有其他增量市场。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产业政策鼓励国内IVD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积极推动IVD行业的国产替代。在IVD的供给端,政策鼓励进行产业技术升级,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检测仪器开发,同时支持开展IVD仪器与试剂的重大关键技术突破。
在IVD的需求端,不少政策规定政府采购项目原则上须采购国产产品,逐步提高公立医院和医疗机构国产设备配置水平。在此背景下,质优价廉的国产品牌替代进口品牌将成为趋势。同时,分级诊疗的推进带动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需求,基层医院和二级医院将拥有更多的预算购买检测设备和仪器,这也会给国产厂家带来机会,国产产品的市场份额将逐渐扩大。
基层市场这个曾经巨头们看不上的“鸡肋”,如今成为大家哄抢的“香饽饽”,甚至已经不分企业规模大小,基层市场已经是“兵家必争之地”。免疫、发光都在下沉,POCT产品更是视基层市场为“救命稻草”。
随着大量相关产品的出口以及产能的大幅度提高,中国IVD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规模化经营、“走出去”的国际化道路逐渐成为国内规模型IVD企业的发展战略。
新冠大大加速了IVD企业出海的步伐,新冠期间,多家IVD企业营收大幅增长,驱动IVD企业在新冠结束后积极寻找新增量,而以九安为代表的IVD企业出口业务的亮眼表现,让众多企业将目光聚集到了欧美海外市场,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出海浪潮。发展到现在,IVD出海风口早已不局限于新冠抗原自测试剂。
基于在新冠抗原自测产品出海的成功,未来中国企业可以从居家检测、癌症早筛、POCT等场景切入国外市场,中国IVD品牌的全球崛起之路才刚刚开始。
智能化不仅契合IVD企业对降本增效,提升诊断准确性的要求,也符合当下新质生产力数字化与智能化、智能化生产的政策趋势。
迈瑞将数智化转型视为,在2025年成为首家进入全球医疗器械TOP20中国公司,这一目标的关键战略;更是在中国IVD企业在全球AI+医疗的奇点时刻,提供弥合差距、直道超车的重要机会。
迪安诊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实验室工作流程,通过持续优化算法参数和改进训练策略,构建了一款准确率高达99%的Y染色体自动识别模型。
润达医疗聚焦智慧检验,打造数字化检验平台,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基础,在临床检验信息管理、实验室智慧化管理、质量控制管理、检验大数据分析解读等各环节赋能传统检验医疗服务向精益化、智慧化转型升级,实现数字化检验诊疗。
安图生物、睿昂基因等公司将AI算法应用于诊断仪器的研发中,应用AI等技术在IVD环节中发挥作用。同时,智能医疗设备如可穿戴设备、远程监控等也在改变着医疗服务的模式。
智能化生产,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已经成为当下国产IVD企业发展的最大趋势之一。
2020年~2022年,在很大程度上培育了国内IVD的to C市场,几乎所有在2020年之前布局电商业务的IVD企业,to C业务都在这三年里取得了大规模发展。
三年时间,不知道给这些做电商的IVD企业,省了多少广告费,节省了多少摸索的成本以及消费者习惯培养的成本。一方面,让长期深陷电商泥潭,在to C业务方面持续亏损的IVD企业看到了希望;另一方面,在集采的大环境下,不受医保支付影响的to C业务,将成为IVD企业新的增长点。
可以看到,万孚电商、连锁药店等渠道的持续发力,安图也在积极布局电商渠道,去年冬季以来,依托于美团平台的居家快检,更是极大缓解了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的医院检验科压力。
长期以来,中国IVD行业存在市场分散,产业发展集中度低的特点。不过近年来,随着新冠的落幕,集采的常态化,中国IVD行业出现普遍产能过剩问题,行业竞争进入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白热化阶段。
众多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中国IVD产业发展的集中化趋势不断加强,国产IVD龙头,包括IVD各细分赛道龙头,竞争优势凸显,品牌龙头效应显著。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迈瑞和新产业生物。
2023年迈瑞IVD业务实现营收124.21亿元,同比增长21.12%,一年增长的营收规模,接近一家国产IVD头部企业的全年总营收。2023年新产业营收更是同比增长了28.97%,两家国产IVD行业第一梯队企业,在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仍保持了大幅的逆势增长。
IVD企业规模化趋势日益明显,具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国际化品牌、全球化市场、制造、规模、产业链完整等综合优势的IVD企业将会获得更大的市场机遇。
医保资金不足,是当下国产IVD企业面临的一切环境变量的根源,叠加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影响,在可预见的未来,医保资金压力可能都难以得到缓解。
也正是因为医保资金不足,集采才成为未来几年不可逆的趋势。所以IVD在医疗机构从原本的利润中心,变为了成本中心,无论从项目价格,还是检测量来说,都将长期受到较大程度影响。
而以上提到的中国IVD企业发展的九大趋势,正是建立在这样的环境前提下。因为利润降低了,所以降本增效成为企业的普遍诉求,新媒体营销的成本优势得到重视,精益管理成为最重要的工具。国产IVD企业的成本优势,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体现,国产替代加速进行。
流水线、智能化,都是降本增效的有力工具,所以它们经常是统一的,我们看到的流水线也越来越多的接近智能化,不断地优化体验,越来越多的释放人工。
原有的市场空间不足,也促使企业积极寻找新的增长量市场,海外业务如火如荼,终端个人市场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困境之下,IVD企业都在寻找破局之道,然而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在IVD这样的高新技术产业,今天的果,往往都是多年前种下的因,一步落后可能就步步落后。
如果一定有什么破局之道的话,那就是始终保持对世界的求知欲,对未来的敬畏心,永远保持前瞻性眼光,保持战略定力。
参考资料: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基蛋生物2023年年度报告;
光大证券,分析师:王明瑞、吴佳青、黄素青、黎一江、叶思奥、张瀚予,拥抱新质生产力,关注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20240310);
DIAN,迪安诊断,AI赋能人机协作,迪安诊断“智慧实验室”再升级;
杨帆,体外诊断网,2024年中国IVD企业IPO上市将触底反弹!
乘风印象,2023年中国IVD厂家破局之道系列——精益管理;
编辑:小墨 审校:小实
声明: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