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公告,小编的第一反应是,70岁的汪建没卸任,45岁的尹烨卸任了。就在不久前的5月21日,汪建带领华大登山队从北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也是70岁的汪建第二次登顶珠峰,刷新了中国登顶珠峰最年长纪录。
汪建曾在2017年,参加过许知远的访谈“十三邀”,并在节目中语出惊人。在汪建的理想世界中,人人都应该活到一百二十岁,人们不需要苦难,内心的彷徨毫无意义,历史更是该被抛弃,它对现实毫无用处。
任正非说,“汪建是个有争议的神人,不知他说的会不会有下一个突破呢?不妨宽容一些。我们对不明白的东西,只要大致对准主航道,我们就多给一点宽容。”
1954年,汪建出生于湖南怀化。家境不错,父母曾经都是干部,母亲当过县委书记,当时做过剿匪工作,性格彪悍。
比起同龄人,汪建是幸运的,从小就有上学的机会,日子还比较滋润。尹烨曾在接受访谈时表示,汪建是个从小就养尊处优,本质上没有受过穷的孩子。这也是他后来比较大方、不看重钱、不抠门的原因。
1968年,汪建初中还没毕业,父母被迫下岗,汪建下乡到湘西山沟里。因为年纪小,汪建经常被人欺负。虽然体格小的汪建打架打不赢,但凭借智慧和勇气,他还是混成了一帮孩子的“头”。
1979年,汪建毕业于湖南医院医科大学(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疗系。大学期间,他就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很多论文。
那时候汪建第一次看到电镜,可以看病毒,汪建每天就守着一个电镜,别人白天用,他就晚上做实验。这意味着他掌握了中国当年最先进的医学仪器,是科研的核心工具。汪建认为工具是驱动变化的本质和核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工具决定论”。
1986年,汪建取得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学位。
1988年,汪建以公派的身份出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德州大学、爱荷华大学、华盛顿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1991年,汪建主导成立西雅图华人生物医学协会,策划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引回国内。
1994年,汪建回国创建吉比爱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积极推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对于决定回国,汪建是这么解释的,“一个是当时美国政府有一个乳腺癌的项目派我回来,我回来做这个项目的时候,看到中国当时的状况,觉得再不回来不是傻子吗?另外一个是因为基因组项目也需要一些前期的启动,我来探探路。”
当时国家正好大规模地发生戊型肝炎,汪建就把它当成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来做。一年后,汪建发现艾滋病是更大的事情,就做了两年这个。
吉比爱这个小公司做了两三年就赚了上千万,那个年代的科技创业,对于美国留学回来的汪建而言并不困难,真正让汪建不习惯的反倒是商业领域的勾心斗角。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商场的勾心斗角似乎又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当时艾滋病四千块钱一个试剂盒,汪建做出来后就定价四百,希望把艾滋病快速消灭。
1997年,汪建和几个基因领域的朋友在张家界开会,说:“年过不惑,家中殷实,学有所成,施展抱负。”就是要做点有意义的事,然后大家就开始做人类基因组这件事。
1998年,汪建任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执行主任。
1999年,为代表中国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汪建与杨焕明、刘斯奇、于军在北京空港开发区一栋旧厂房里,共同创立了华大基因。
当时对于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争议比较大,汪建怎么也说服不了科技部。这时科学院伸出橄榄枝,挑选了1%的测序工作。汪建抱着既可以做科学,又可以做产业的想法,接受了。
2000年6月26日,人类基因组计划草图完成,华大承担了其中1%的测序工作。
在经营华大吉比爱的时候,汪建实行了一种工业规模的做法,在做这个1%的时候,实际上是把工业模式搬到基因科技研究里面来了,把工业模式和基因科技全部结合起来,实现全面突破。
不过对于这个时期,华大的研究队伍和其他国家研究队伍的比较,汪建表示,“我们的队伍肯定不如人家,因为我们不是国家行为,我们是草台班子、乌合之众啊。所以要先把人手凑起来,门口水田里面干活的,擦擦手擦擦泥就来干了。”
2003年,汪建带领团队首个破译了四株SARS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在全球首个公布SARS诊断试剂盒。并向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捐赠30万人份,为抗击非典作出重要贡献。
做出来之后,华大就开始讨论应该卖多少钱。价格从100元到1000元、1万元,都有人提出,因为拿到证了,大家都在那儿等着。可是在那一刻汪建突然拍桌子说:“这是国难财,谁也不准卖,我们捐给国家!”
2006年,第二代基因测序仪诞生,由于其测序能力十倍提升,测序成本却下降十倍,形成“超摩尔定律”之势,令汪建看到了基因测序的商业化前景。
华大决定批量购买新一代的测序仪,从事基因测序的商业服务。汪建觉得这对华大可能是一个机会,而且中国也需要这样的东西。加上汪建原来工业化组织的经验,就觉得这个可以干,所以就决定快速地冲上去。
2007年,华大基因彻底脱离了中科院体系,回归“民营科研”的身份,并将大本营南迁深圳。当时的汪建预测到,随着高通量测序仪的面世,基因测序市场即将爆发,但中科院方面并不这么认为。
关于脱离中科院体系的原因,汪建等人曾解释,一方面批量的基因测序需要人手,中科院编制无法容纳;另一方面中科院不可能同意购买大批新机器。
汪建创办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现“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以及之后的科研、教育与产业体系。之后在他的带领下,年轻的华大团队完成绘制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图谱,以及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人体肠道菌群元基因组参考基因集构建,等研究工作。
2010年,华大从Illumina购买了128台测序仪Hiseq2000,一举成为全球最大基因测序机构。这也是Illumina迄今最大一笔订单。此前,华大基因拥有20多台测序仪。
华大开始更广泛地被国际承认,但掉过头来就被供应商坑了,被武器坑了。华大扛着人家的洋枪打洋战,觉得自己很牛,后来发现没有子弹了。所以后来汪建专门去了趟刘公岛,细细品味甲午战争。
2010年5月22日,56岁的汪建与王石、陈芳、洪海等从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刷新了国内登顶珠峰“最年长团队”纪录。
2011年,在汪建等人的呼吁下,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正式批复建设国家基因库。
2013年,汪建带领团队排除万难将硅谷的Complete Genomics公司纳于麾下,成为中国第一个收购美国上市公司的民营机构,被国际大佬、国外媒体纷纷冠以“中国创新的典范”。
2016年9月,深圳国家基因库正式建成投用,由华大旗下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现更名为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负责组建和运营。
2017年7月,汪建带领华大基因在深交所上市,汪建在上市讲话中表示要用科学、产业做造福人类的事情。
2017年12月20日,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在接受腾讯视频采访时明确表示,针对部分女性选择美国或香港等地去接种宫颈癌疫苗一事,持反对意见。
2018年5月28日,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在出席贵阳数博会论坛时称,公司员工不允许有出生缺陷,并要求员工活到100岁。为此还制定了三项规定,包括不能坐电梯等。
华大基因发布的公告称,董事长汪建所言是基于科学界对平均寿命的预测,对员工提出相关愿景,系基于汪建先生高度重视员工及其下一代健康状况下,表达出来的美好愿景,是属于他对员工健康长寿的期望。
2020年1月25日,汪建率队逆行武汉,与一线团队共同作战,并倡议将精准检测与诊断提到与临床同等重要的位置。他亲自指挥团队,仅用10天时间快速建成日检测能力达万人份的武汉“火眼”实验室,为防控新冠疫情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2021年,汪建随“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下潜至万米深渊,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最深区域进行科考作业。
2023年3月23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以310亿人民币财富位列榜单第668位。
2024年6月18日,华大基因发布的公告表示,汪建直接和间接合计控制公司37.34%的股份,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目前,汪建担任华大基因董事长,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深圳华大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当被许知远问道,人生意义到底是什么?汪建回答了两个字,“精彩”。展开说就是,活得长,想干啥就干啥。
这位中国基因科技领域的先锋,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事业成就,成为中国科技界的传奇人物。年过七旬的他,依然活跃在科研和探险的前沿,不断刷新着人生的新高度,他的每一步都印证了对生命极限的不断探索和挑战。
汪建以其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科学信念,激励着无数人追求更长久、更健康的人生。作为华大基因的灵魂人物,他致力于通过基因科技改善人类的健康和寿命,始终坚持科技服务于人类福祉的初衷。
汪建的很多争议,都源于他的自信与率真,再加上媒体的煽风点火、断章取义。其实只要稍微有点耐心,仔细看完他的采访资料,就会发现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从来没有强加给与他无关的任何人。
我们评价一个人,不必在意他说了什么,多关注他做了什么,关注他们的事业成就就好。无论作为科学家,还是企业家,汪建无疑都是成功的,但汪建最成功的其实还是他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70岁的汪建比很多三十多的人心态更年轻,“老顽童”的他,似乎在不断超越着自己的生理年龄,将心态定格到了20岁,所以他最成功、最令人羡慕的其实是他的“不老”人生!
参考资料:
《华大基因关于完成董事会换届选举的公告》;
乘风印象,华大董事长汪建的传奇故事;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华大智造:基因时代来临,智造科学重器;
任正非:我对中美贸易战和基础研发的态度,李翔知识内参,得到App;
访谈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CEO尹烨先生,《凝视未来》,陈晓萍;
汪建:世界是为活得长的人准备的,《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许知远;
富豪汪建的励志人生,朱小畅说商业;
编辑:小墨 审校:小实
声明: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如果你也对IVD行业感兴趣,欢迎扫下方二维码添加我的微信,我拉群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