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年轻人真是太无聊了,现在打开b站放眼望去,都是一派文艺复兴的景象。这边你在五十刷《甄嬛传》;那边就有人翻来覆去看《美人心计》和《孤独的美食家》。这边老《天龙八部》的乔峰在各种合成视频里登场,那头《奇迹再现》的BGM正在播放。
而所有的“炒冷饭”中,《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算是最有梗的两部剧。
前者造就了“皇爷爷是大清第一巴图鲁”,后者更是凭借“让英雄查英雄,让好汉查好汉”,完美对应了当前某车运输的事件。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两部神剧,其实都是一个编剧操刀出来的作品。
他的名字,叫做刘和平。
对于中国影视剧来说,刘和平这个名字一出场,响亮程度不亚于剧中海瑞的那句台词:
记录在案!
说到刘和平,先得说到他最近拍的《援军明日到达》,它的另一个名字是《衡阳保卫战》。衡阳,湖南省辖地级市,发生于1944年的衡阳保卫战,是中国抗战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战役。衡阳军民以不到两万人的兵力,抵挡日本4个师团13万兵力的进攻。47天的浴血奋战,衡阳全城虽然在战火中化为乌有,却令日本侵略军3天破城的计划彻底失败。衡阳能在抗战史上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与衡阳培养出的世世代代的人才有关。衡阳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从古至今诞生过百余位湖湘先贤。神农创耒、祝融播火、大禹治水、嫘祖养蚕等,都是诞生于这片土地的远古神话。以陶澍为先祖的湘籍经世派学者,曾国藩为统帅的湘军将领,罗荣桓、夏明翰等为代表的革命先烈,涌现于衡阳史册中。正直、和平、爱国的信念深植于衡阳人的生长土壤中。衡阳人千年累积的浓烈情感,在戏曲里得以充分释放。陕西有秦腔,安徽有黄梅,衡阳人也喜欢看戏,喜欢唱戏,刘和平从小就是在戏窝子里长大的。1953年,刘和平出生,父亲刘钧当时已经全职写戏了,以湖南地方戏为主,他的母亲则擅长演戏,尤其对老生角色刻画得最好。13岁时,刘和平因文革休学,从此后他再未上过学,从学历看,小学文凭都不算。15岁时,他和父亲一起被下放到湖南邵东农村。白天,他随父亲到地里干活;晚上,他随父亲一起读书。
这是他人生中所经历过的最为贫困艰难的日子。少年的他个头不高,四肢瘦弱,却要背着上百斤的木柴踯躅于大山中,来回百里,靠的就是不服输的一口气。就是这磨炼出的坚毅陪伴他走过了创作中一个又一个的困苦时刻。也正是这段经历,培养了刘和平悲天悯人、关怀苍生的创作视角。在启蒙时代,刘和平在完成《古文观止》、唐诗宋词等基本功以后,之后开始攻读史书《御批资治通鉴》,《康熙字典》成为他放在案边随用随翻的工具书,后来偶然获得一套清朝光绪年间御笔朱批版本的《资治通鉴》,成为了他系统阅读的第一部史书。这套《资治通鉴》中的御笔,都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口述,光绪皇帝笔录的。刘和平也因此开玩笑说:“我的学历很低,只有小学五年级,但起点很高,翁同龢教的。”在文艺上,刘和平算是全面发展,他的笛子吹得好,18岁那年,县剧团选中了他进入剧团做演奏员。后来恢复高考,他考取了公办教师,主要教语文,也教过历史和音乐。看起来,他与当作家、编剧的道路相隔甚远,在当年那个按部就班的时代,刘和平本应该作为一个县里的老师一直干到退休,上了年纪之后靠着自己带出来过的学生吹吹牛。但机遇来得就是这样出其不意。教师当时是个闲差,刘和平百无聊赖之时,文艺细胞盖不住了,开始去写作剧本。刘和平试水创作第一个舞台剧剧本《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时是29岁,非科班出身,却被当时的衡阳市文化局领导赞为“内行”,借此机会直接进入剧团专任编剧。31岁时,他创作的戏剧作品《甲申祭》获得了曹禺文学奖,又给他带来了新的抉择,因为在当时,文艺的出色是可以让一个人调动岗位甚至出人头地 的。其实刘和平并不想做官,但父亲却希望他走上仕途,光宗耀祖。他便谨遵父亲教诲,调任衡阳市戏剧工作室任副所长。没有天才少年的光环,只有日复一日默默无闻的耕耘。直到40岁时,《甲申祭》获奖并作为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唯一剧目调京汇报演出,刘和平才开始在业内小有名气。第二年,《甲申祭》改编为4集戏曲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获飞天奖戏曲类最佳电视剧奖。同年,刘和平被评为国家一级编剧。谁也没想到,对于大器晚成的刘和平而言,他的传奇才刚刚开始,之后会在历史剧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1982年,作家二月河在研究《红楼梦》的时候,参加了全国第三次红学会。在会上,有人提及“清代康熙皇帝是一位杰出人物,至今没有人写他。”二月河受此启发而下定决心,随后写下了《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作品,算是叫好一时,但书籍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还是太过曲高寡合。斗转星移,到了九十年代,压力来到了刘和平这里,他受邀成为《雍正王朝》的编剧。在四大名著刚刚拍完的时代里,当时中国的电视剧尤其是历史改编剧,还带着几分政治任务的成份,刘和平必须将整本小说重新架构,进而让剧情精彩。刘和平生产剧本的方式比较独特,由他口述,助理记录,20年来一直如此。口述的时候,他必须完全忘我,自己成为角色本人。在创作《雍正王朝》剧本时,刘和平的父亲逝世不久,还未从悲痛中完全解脱。创作过程中,他自己累到住了院,在病床上口述剧本,由助理录入电脑。农历1997年8月22日,最后一集封笔,恰好是雍正皇帝逝世262周年纪念日。这部长达44集,耗资2500万的史诗巨制——《雍正王朝》,其命运在诞生之际也许就已注定。1999年《雍正王朝》播出,由于前一年观众们还沉浸在小燕子带来的欢乐气氛里,谁也说不好《雍正王朝》这样严肃、凝重的历史剧能否获得大众青睐。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雍正王朝》平均收视率达到了14.39%,两个月内原著的销量超过了以往8年的总和。一部《雍正王朝》,写尽了帝王家的云诡波谲,道透了自古皇帝与生俱来的孤独。正值世纪交替时上映,《雍正王朝》中的人物在一系列改革中面对巨大压力,与现实社会的深化改革不谋而合。它获得了从机关到基层,从中央到地方,从要员到百姓的共同称赞,在我国历史正剧中树立了里程碑式的地位。这才有了焦晃的康熙,有了唐国强的胤禛,有了邬思道这么一个从无到有的人物。才有了那句“田文镜,我X你妈”和“皇爷爷是大清第一巴图鲁”的传世经典。每个知道刘和平的人,都知道他的历史三部曲,皆为封神之作。在豆瓣上,《雍正王朝》评分是9.4,《大明王朝1566》是9.8,《北平无战事》是9.0。从《雍正王朝》到《大明王朝1566》,耗费了9年时间,再从《大明》到《北平》,又经过了7年之久。2003年,一通电话由海南打给北京,电话那头是时任海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张松林,电话这头是刘和平。原来,中央政治局常委吴同志在海南视察时拜访了海瑞故居,感慨海瑞的精神对当今干部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张松林想,或许这段时期,可以创作出些什么。
在刘和平眼中,明朝太值得被书写。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政治体系已经相当完备;意识形态中的专制理念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嘉靖时期更是达到了顶峰;明朝的史料丰富程度也远超各个朝代。1566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是嘉靖皇帝的最后一年。与其说是大明的1566,不如说是世界的1566。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国家已经在用瓜分、洗牌、侵略的方式酝酿一个新世界,而嘉靖在位期间的大明,却极尽保守。嘉靖驾崩成为中国走进全球化的新契机。2005年底,《大明王朝1566》剧组成立。写《大明》的时候,刘和平在工作间内摆上香案,左边挂着嘉靖皇帝的像,右边挂着海瑞的像。写作之前,洗手、焚香烛、行叩拜之礼,然后就一头扎进创作当中。创作时,他对每个角色都怀着无比的崇敬,把自己当成角色本身,自己一幕一幕把每个角色全演一遍。刘和平说,“我只有两个心,一是敬畏心,二就是感恩心。焚香礼拜是一个仪式,可以让自己达到忘我的状态。”当时的湖南电视台台长欧阳常林,听到风声后,想要为湖南台争此机会。于是三天两头拎着剁辣椒或者腐乳去找刘和平,湖南老乡,都好这口。最后,他果然成为了《大明》的出品人。在剧本里面,刘和平以一种近乎创造性的架空手段,编写了“改稻为桑”这一剧情串联起全剧。除了编剧以外,《大明》的导演,是拍摄《走向共和》的张黎;饰演嘉靖的演员,是在《大宅门》《汉武大帝》中担任主演的陈宝国,还有饰演海瑞的黄志忠,饰演严嵩的倪大红,饰演杨金水的王劲松……这似乎凑齐了中国最会演戏的男演员,齐聚一堂准备斗戏。那个年代演员的职业素养与敬业程度,不是现在的跪替、躺替、跑替、吃替。《大明》中的戏骨们,都是用生命在演戏的。当时倪大红40多岁,要演80多岁的严嵩。有次拍一场他跪着的戏,需要调个机位,大家跟着灯光组挪腾,但倪大红已经完全入戏,一动不动长跪不起,没人去打扰他,而是安静地绕开他走。一个灯杆不小心碰歪了他的帽翅,他却一言不发,用一个80多岁的老人的动作和神态,迟缓又庄重地扶正帽子,继续虔诚地跪着。还有一场王劲松老师的戏,他演杨金水装疯,别人用金针扎他以试验是否真疯了,他生生挨了几十针;寒冬腊月里,被一遍遍冷水浇泼;在地上爬行,膝盖磨破了皮……剧组里人手一个剧本,每个工作人员对每个场景的每一场戏都是一清二楚的。等开拍的时候,演员们却又没有一个人是拿着剧本的,所有戏都已经在脑子里了。拍摄现场的摄影棚内有两百个人在工作,安静得令人惊讶,所有人都在沉浸式工作。《大明》的片场,演艺工作是神圣的,职业尊严是值得维护的。刘和平会把每个人物都提前演一遍,以此审阅每个人物自身的所有行为是否自洽。所谓自洽,指的是在符合逻辑的基础上,才能产生令人信服的真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把人物写厚。然而,一场编剧生涯之中最大的“滑铁卢”,正等着刘和平。《大明》于2007年春节档在湖南卫视首播,收视率不足0.5%,可谓惨淡至极,批判谩骂声不绝:愚弄观众、歪曲历史……当年的芒果台,是年轻人的天下。主场是《快乐男声》《一帘幽梦》《快乐大本营》等下饭肥皂剧与综艺,没人能接受如此沉重的历史正剧在黄金时段播出。所以,《大明》没有播出几集就被紧急下架,取而代之的是,是韩剧《达子的春天》,轻松搞笑的爱情剧立刻驱散了《大明》带来的凝重氛围,《大明》这一雪藏就是10年。2017年,优酷慧眼识珠,果断买下《大明王朝1566》版权。仅上线一天,优酷独家播放量高超过400万,两天超过700万,豆瓣评分上涨至9.8,成为至今评分最高的国产剧。而此时,距离刘和平创作《大明》,已经过了整整十二年。《大明》之后,历史剧进入了萎靡期,再未出现过能够与其比肩的历史剧作品。当前影视剧的创作模式,以“快、火、捧”为主要运作方式。当人们再回头看的时候,会发现《大明》之后的十来年里,所谓《琅琊榜》的权谋、《甄嬛传》的宫斗,甚至《宫锁心玉》的穿越,《陈情令》的盛世美颜。也许各有各的好,但光鲜亮丽的古装,也不如嘉靖皇帝的道袍更让人印象深刻。再你侬我侬的台词,也不如海瑞那句“记录在案”震撼人心。中国历史的镜头,那些鲜活或者说曾经鲜活着的人物,其实是比大多数古装剧本更有嚼头的东西。在《大明》之后,中国的古装剧甚至是电视剧,走向了两条无法兼容的道路。2007年,《贞观长歌》《卧薪尝胆》《大明王朝1566》三部历史大剧宣传尺度拉满,但都没能复刻《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甚至是《汉武大帝》的神话。三部大剧的收视率走低,伴随着“快男”“快女”的歌声以及星光大道的走秀,标志着中国的历史大剧逐渐沉寂。刀光剑影的权谋,让位于眼神拉丝的爱情。质量上乘的剧本,让位于名噪一时的影星。当然不能说好的演员或者爱情戏不重要,但当一个生态或者圈子走向失衡的时候,总是有各种光怪陆离展现出来。娱乐新闻中,不乏对演员演技的一贯吐槽,演技塌房的明星接踵而至。
网友评价
影视剧都是演员演出来的,举手投足,嗔笑怒骂,都是观众能够直接评价的,所以演员往往是观众送上鲜花或开炮攻击的对象。我们不否认有很多演员的演技确实蹩脚,但也不应将拾不起来的烂剧一味地归结于演员。剧本里的人物形象须得足够饱满、真实,演员才有可能打造出一个好角色。没有编剧的基本功做底子,没有好剧本做课本让演员钻研,顶尖的演技也演不出个一二三来。一个好剧本有可能让演员毁了,但一个烂剧本,挨骂的命运是板上钉钉的。除了人物形象与事件冲突,好编剧能把一部剧本写成一部有机结合的短篇小说合集。电视剧又叫连续剧,好的剧集一集一集虽前后搭接,但却不需过度依赖“连续”二字,每一集每一章回拿出来,都是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虽头尾不收,但也看得人酣畅淋漓,意犹未尽。只是当这个过程不得不加入莫名其妙的感情戏、流量爆炸的小鲜肉的时候,剧本就会变得尤为难写。强如王倦,拿着网文届前十的IP,花了五年去写《庆余年2》,最后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一堆被烂梗切割的段子,很难让人满意。这个时候,71岁的刘和平回头一看,身后已经没有追赶自己的人影了。排版丨编辑:立忞
░ 人物篇 ▒
转载、商务、作者招募合作丨请后台联系,凡本平台显示“原创”标识的文章均可联系编辑转载,未经授权转载视为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