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近况不妙

职场   文化   2024-08-12 11:31   广东  
半个月前,电商杂志社对《故事会》的采访突然火了。

在采访中,人们惊讶的,并不只是其中超过三十年工龄的老编辑,也不是董事长夏一鸣的一头白发。

而是《故事会》,这个本应随着报刊亭消逝于历史的刊物,居然还活着,且活得如此坚强。

看完《故事会》的故事,也许我们会忍不住说:我们又相信文学了。



在民间刊物四巨头《知音》《故事会》《读者》《青年文摘》里,《故事会》是最有希望冲击“路人缘”榜首的杂志。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看过《故事会》的人有3个多亿。
这个数字有多惊人?香飘飘一年卖出3亿多杯,能绕着地球转三圈。
在那个家家户户还没通网的年代,《故事会》的江湖地位堪比现在的快手、抖音,连初代网红凤姐,都要靠“自幼熟读故事会”的人设闯荡娱乐圈。
它总是适配于任何需要打发时间的场所,火车上、工地旁、枕头边……一本《故事会》是全家人的厕所读物,也能在男生宿舍楼里传来传去,看上一整个学期。


《故事会》现在的编辑团队

将一本32开的小册子打造成国民读物,《故事会》编辑部花了不少心思。

创刊初期,编辑们扛着30多斤重的老式录音机到处摸索老百姓爱听的故事。由于当时还没有类似的文学体裁出现,所有作者、编辑要围在一起参与每篇文章的创作全过程,耗尽心血,却得到自己人的吐槽“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文艺工作者写民间故事太难,编辑部干脆征稿,平均一个月收到2万份来稿,一大捆一大捆地摞在桌上。

来不及按篇数分配,主编随便用尺一量,每人分一大堆。

编辑们埋在书稿里,没日没夜地“沙里淘金”,他们把稿件分成A、B、C三个等级,再把筛选出的稿子送给杂志社外的审读人员开座谈会。

这一审稿模式实在麻烦,但行之有效,总能淘汰出一些问题作品,也打造出了许多经久不衰的优质作品。

好作品不断涌现,《故事会》饱受老百姓的好评。尝到甜头的《故事会》一再向民间靠拢,在一次改版中,果断删掉了英文刊名“Story Selection”,重新用一串标语:老百姓喜爱的故事。

坚持写故事给老百姓看,《故事会》一度被出版界誉为神话。主编何承伟说:故事为什么让人沉迷?《故事会》的成功可以给我们答案。


张艺谋说过:啥是好故事啊?天下故事一大抄,什么故事没听过啊,常常是换一种方式就新鲜。
《故事会》最红的时候,就是抄袭借鉴的重灾区。

2010年,春晚剧组为黄宏提供了一篇《故事会》上的文章做创作原型,原作者是陈志宏,一位江西的青年作家,双方属于合作关系,作者有署名权,也能拿到版权费。

本来是一件双赢的好事,距离春晚两天时,黄宏团队却突然开始排练新节目,情况紧急。


2010年春晚

原来,陈志宏在《故事会》上发表的内容不是原创,原作者是知名收藏家马未都。两篇文章对比,明显是换汤不换药的同一个故事,陈志宏矢口否认抄袭的事实,但默默放弃了署名权。

这样一来,春晚与陈志宏签订的条款已经作废,要想上台表演,要找马未都谈判。央视不下十位高层与马未都沟通,以15万元的价格谈成了合作。

15万对央视而言是小数目,但马未都说,一锤定音,没想到上面还有一锤。

高层认为一旦开了口子以后会很麻烦,毙掉了黄宏原来的作品。

同年春晚的另一个节目也有借鉴《故事会》之嫌,牛莉、郭冬临饰演一对相互猜疑的夫妻,上演小品《一句话的事儿》,还造出了当年最经典的流行语“你用谎言去验证谎言,得到的一定是谎言”。

春晚结束后,有读者反映这个小品抄袭了2009年3月《故事会》中的《老婆要查岗》一文,但没有得到创作团队的任何解释。

《故事会》不仅为语言类节目做贡献,还养活了不止一个杂志社。

靠蹭《故事会》热度吃饭的杂志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碰瓷型,《故事绘》《故事荟》《故事烩》,像雪碧和雷碧的区别,让读者傻傻分不清楚,买错了单。

另一种杂志,被网友称作那个时代的“纸上暗网”。无良杂志社把《故事会》上最刺激的故事装订为合集,没有刊号,时常缺页漏页,杂志的最后一页是满满当当的非法小广告,迷魂药、夜视镜应有尽有。

有人真的买了小广告上的东西,在网上大骂《故事会》是骗子,夜视镜就是一副眼镜上安两个灯。

受骗者得知真相后感慨道,有多少人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看的一直是假《故事会》?



在期刊如林的时代经历过逆流而上的繁荣,《故事会》的传奇属于过往。

如今,《故事会》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正版杂志都自身难保,山寨故事会早已接连倒闭。读者们对杂志衰落有不谋而合的认识:《故事会》走向没落的节点,就是从月刊变成半月刊。

特别是前几年,网上对《故事会》批评强烈:内容越来越水,笑话照抄知乎,插画失去写意风格,故事很难打动人……

时间久了,批评的声音减弱,《故事会》逐渐被读者们封藏进回忆,好像这本杂志已经“社会性倒闭”了。


《故事会》的近况

《故事会》的编辑说,有人专门来杂志社打卡,怀念过去,也常有人在经过杂志社时惊呼“原来故事会在这儿?”,她和朋友们聊天时,对方会十分惊讶地感叹“原来故事会还活着?”

在人们对《故事会》的回忆中,“阿P”常常是他们最难忘的一部分。

这是《故事会》中的灵魂人物,正直朴实,生活艰难,却极其乐观。

来自天南海北的作者们共同创作这一形象,他可以是闲人、小公司员工、艺术家、镇长,他怕老婆,爱慕虚荣,耍小聪明,争年终奖,每个人笔下的阿P都不同,却都记录着同一个时代的生活。

读者们遗憾,这个鲜活的小人物,会随着《故事会》的没落,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但有人说,阿P没有消失过,也不会消失。今天的我们讨论“996”、打工人、凡尔赛文学,在互联网上分享故事,好像就是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去成为阿P。

多年前,《故事会》的老编辑曾幻想过杂志的未来:故事作为口头艺术,将会与人类语言共存,只要人会讲话,故事这种艺术就会存在下去。

所以,没人能阻止故事从一个载体流向另一个载体,《故事会》不会永远存在,但故事一定是永恒。

《故事会》老去了,但在这个充满故事的崭新的时代里,

我们都将背负着各自的故事,往前走,不回头。

审核丨编辑:翟晨旭

排版丨编辑:立忞

░ 人物篇 ▒ 
高晓松韩寒周国平许知远郑渊洁
蒋方舟余光中杨红樱蒋勋范雨素
柴静刘震云林奕含许立志庞秀玉
冯唐史铁生阿城匪我思存余秀华
安妮宝贝琼瑶马未都沧月陈年喜
大冰笛安八月长安墨香铜臭阿城
贾浅浅墨香铜臭白先勇倪匡洪晃
安意如吴晓波迟子建双雪涛郑执
郝景芳王安忆孙甘露张爱玲马原
龙应台亦舒江南刘慈欣九鹭非香
崔永元明晓溪麦家汪曾祺金宇澄
杨知寒当年明月三毛咪蒙王立群

░ 观点 ▒ 
国考大潮,毁了谁的文学梦?
00后年入百万,网文作家是个好职业吗?
江南为什么成为不了郭敬明?
网络诗人,给主流诗坛上了一课
拒绝给盗版书签名,马伯庸不共情小人物了?

░ 杂志 ▒ 
《读者》《青年文摘》《花火》
《独唱团》《绿风》《故事会》
《诗刊》《今古传奇》《萌芽》
《十月》《散文世界》《知音》

░ 征稿 ▒ 
ᥫ᭡ 投稿指南招募内部作者
ᥫ᭡ 其他征稿合集
转载、商务、作者招募合作丨请后台联系,凡本平台显示“原创”标识的文章均可联系编辑转载,未经授权转载视为抄袭。

投稿指南
一个写作者的聚居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