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文科生录取惨状,心态崩了

职场   文化   2024-07-26 11:31   广东  

前些天,网络上炸开了“山东省文科滑档19万人”的消息。
消息的内容主要是说,由于山东省新的高考政策的调整,不选“物理+化学”的学生报考本科所需的位次和分数急剧拉高。
面对这个消息,众多吃瓜群众连带着考生们炸了锅,纷纷表示:
“文科生的上一个春天还是宋朝。”
“以前是文科生没有工作,现在是文科生没有学上。”
……
当然,这个消息很快被教育专家和山东省教育考试院给辟谣了,表示“19万”这一数字太过离谱。
不过虽然辟谣了新闻的炸裂程度,可所谓辟谣这件事,从来就是“你说的可能是真的,但还有很多真的没说”。


从小红书和微博热搜的许多留言及信息来看,刚上本科线的文科生们相当难熬,不止是山东,许多地方的文科生都面临着择校和专业的问题。
无形之中,人们又开始想起张雪峰的那句“文科都是服务业”。
文科也好,文学也罢,好像大抵都是这样的东西。


所有的困境,都是可以被归因的。
中国的文科生处境,其实近几十年来是坐过一遭过山车的。
在九十年代初甚至更早一点的时候,铺天盖地的口号都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大学生的百里挑一,构成了职业教育的花团锦簇。
机械制造公司的工人摄于1990年代
当轰轰烈烈地大下岗还未正式到来,或者仅仅涉及到部分地区的时候,初高中毕业的男孩子们学一门技术进厂端“铁饭碗”,是比考公考编更体面的事情。 
一个男性的历史老师或者语文老师走在街上,被人问起来,虽然不至于羞于谈论自己的职业,但总是免不了四周惊诧的眼光。
眼神中的含义大概就是“小伙子干点什么不好,干这个”。
对文科的憧憬当然也有,但与大学的联系绝不是像现在这么紧密。
说起文科,人们脑海中第一反应是“笔杆子”和“作家”,人们会想到先锋文学和八十年代形成狂潮的现代诗。

先锋文学五虎将

那是海子的“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莫言的《红高粱》,是刚到中年的贾平凹意气风发地走进王府井书店,签售会的人从早上排到傍晚……
时代对于文科的定义,还没有延展到法学、金融乃至历史学的范畴,文科的技能属性还相对突出,那就是文字的处理和表达能力。
余秋雨还没有时间写下那本《文化苦旅》,从匹兹堡留学回来的王小波,也必须谋划着靠计算机和卡车司机为生…….
然而时代的车轮碾在一代工人的脸上之后,人们抬头一看,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老师们的工资不知道何时已经水涨船高到让下岗职工望尘莫及的地步。

90年代末国营机械厂,一群下岗工人泪流满面
“不好好学习就得进厂”,成为了那一代人给孩子的恐吓和劝告,进而形成了强大的历史惯性。
和这些一比,高考政策的调整,高考志愿的选择,都是结果而非因素了。


时代的一粒灰,放到一个人身上,很可能就是一座山,但泰山不是一天形成的。
高考的扩招、作文的训练,义务教育的普及,让文科的技能属性在不断弱化。
当所有人都能在高考作文的题目里写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样的对偶句时,“笔杆子”自然也就不再作为一个标签被定义。 

1977年恢复高考考试现场
让公众对这个趋势视而不见的,只是由于社会在不断发展,让文科的顶层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原本像易中天这样在武汉大学买不起房子住筒子楼的大学教授,也有了机会在《百家讲坛》上侃侃而谈,并且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
然而这种范例显然不具备普及性。
社会对于文科的感知,逐渐发生了改变。
如果具象化到言论或者观点,大概就是“小姑娘当个老师不是蛮好嘛”、“考个公务员稳定”,甚至是“想赚大钱所以学了财经或者国际贸易”。

大学课堂(摄于1994年)
即使是对于文学这种狭义专业的认知,也从文学作品直接的感染力,逐渐演变为“xx作家一年的版税收入居然这么高”、或者《小时代》与“潦草小狗”。
再到最后,就是知道贾浅浅的人比看过《秦腔》的人多,看过余华段子的人很多也不曾看过《活着》或者《许三观卖血记》。
从小被灌输着不要进厂的一代人点着外卖玩着手机,成长到了二十岁,回头一看,全是跟自己差不多的人。
大家随着历史的惯性,冲向了一条自己也感到迷茫的路。

而当一个行业技术的门槛被不断弱化之后,“资历”就成了为数不多的评价标准,前面吃到红利的人会谆谆教诲后面的人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然后转头就把天地的门给焊死。
文科的路走窄了,似乎已经成为必然,尽管还有无数怀揣梦想或者理科实在学进不去的人前仆后继。

这里插播一条上个月的“旧闻”: 
某汉语言文学毕业的名牌大学生,在毕业后去了对口的出版社干了几年编辑之后,选择成为了一名环卫工人,并且已经干了许多年。


相关报道
在这里我们当然可以不用讨论值不值的问题,在对于这个新闻的时候社会会天然分为两派:一派会认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另外也会有人觉得那她当初的学习不是白费了吗?
但假如跳出这个维度讨论,我们也可以进一步琢磨:为什么文科学的内容和工作的内容合不起来。
当一个人学自动化的时候,他会想到机器和数字化模版,他在日后会很自然的接触到这些东西,但是文科做不到。

绝大多数文科生在选择的时候都会对未来产生一个相对明确的设想。
然而事实就是汉语言文学的人很难成为下一个余华或者,莫言;学法学的人也不见得一定能入公检法挥斥方遒;到最后,连学师范的人,都需要考个研究生才能教有竞争力的小学。
所有文科的概念,已经和二十年前渐行渐远。
无论是为人民服务或者为什么服务,假如放弃了技术的输出,那么其对社会的贡献和不可替代性也会随之萎缩。


张雪峰称文科都是服务业
在这个角度来说,张雪峰的文科服务论,并非正确,但很现实。
当然,所有的新闻,都应该结合着其他新闻来看。
最近的一份最重要的文件里写得很明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建设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平台……
翻译过来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网友发言
历史的轮回,又一次碾了过来,甚至不曾保留上次的痕迹。
今天这些考公考研考编考得头破血流的年轻人,和那些高考面对几十个志愿无奈滑档的文科生们,会怎样教育他们的孩子呢? 
大概是,一点自己父母没有讲过的人生经验吧。  

审核丨编辑:翟晨旭

排版丨编辑:立忞

░ 人物篇 ▒ 
高晓松韩寒周国平许知远郑渊洁
蒋方舟余光中杨红樱蒋勋范雨素
柴静刘震云林奕含许立志庞秀玉
冯唐史铁生阿城匪我思存余秀华
安妮宝贝琼瑶马未都沧月陈年喜
大冰笛安八月长安墨香铜臭阿城
贾浅浅墨香铜臭白先勇倪匡洪晃
安意如吴晓波迟子建双雪涛郑执
郝景芳王安忆孙甘露张爱玲马原
龙应台亦舒江南刘慈欣九鹭非香
崔永元明晓溪麦家汪曾祺金宇澄
杨知寒当年明月三毛咪蒙王立群

░ 观点 ▒ 
国考大潮,毁了谁的文学梦?
00后年入百万,网文作家是个好职业吗?
江南为什么成为不了郭敬明?
网络诗人,给主流诗坛上了一课
拒绝给盗版书签名,马伯庸不共情小人物了?

░ 杂志 ▒ 
《读者》丨《青年文摘》《花火》
《独唱团》《绿风》《故事会》
《诗刊》《今古传奇》《萌芽》
《十月》《散文世界》《知音》

░ 征稿 ▒ 
ᥫ᭡ 投稿指南招募内部作者
ᥫ᭡ 其他征稿合集
转载、商务、作者招募合作丨请后台联系,凡本平台显示“原创”标识的文章均可联系编辑转载,未经授权转载视为抄袭。

投稿指南
一个写作者的聚居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