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秦桧”,这个世界怎么了?
职场
文化
2024-09-26 11:44
广东
这几天低强度网络冲浪,很难得地被震撼了一次。
B站有网友评价著名的网红学者罗翔,“坐高铁到杭州”“然后到岳王庙”“看到有几个铜像跪着,你去把秦桧移开,自己跪在那”。
在笔者的认知中,罗翔虽然从数年前爆火以来,一直被网上争议,而且对其评价一直很分裂,几乎没有和稀泥乃至协调的可能。这段炸裂的言论很难不让人去探索一下,罗翔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到底是干了什么,才能被作为“汉奸”去攻击。是“罗圣”真是有什么逆天行为,还是这个世界究竟是颠了?事情的原委,在于罗翔在公众号最近更新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从爱新觉罗去哪了谈起》。数小时后,类似文稿的视频在B站发布,话题进一步被引爆。先申明一下笔者的身份,是一个历史专业的从业者,所以大差不差也对罗翔这篇文章的来龙去脉乃至里面引用的文献大概有认知或者读过,所以才敢去概括或者评价。罗翔作为一个刑法学的教授,于历史学而言当然是外行,但这不是否认这篇文章的理由。实际上这篇文章还是大概延续了很多学术习惯的,比如罗翔会告诉别人我的某个材料出自于XXX著作,而不是我凭空造谣。
相关发文
单凭这一点,这篇文章就已经算是互联网中的一股清流了,这至少说明文章理论有其自身的逻辑和事实依据。说的大白话一点,罗翔在网络上写了一篇不是那么标准的跨学科论文,或者说论证严密的科普文,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篇文章里,罗翔其实就是在表达一个问题,那就是引用了清末易代的史实和当时一些名人的观点,讲述了民族主义被构建的过程,以及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不是一个东西。你要说罗翔有没有资格去讲这些东西,那应该还是有的,因为这些基本上是最基本的人文社科常识,要是郑强来讲可能有点不像话,法学教授讲这个是没有问题的。我真的很怀疑罗翔啰里吧嗦了一大堆还给了资料出处的长文到底有多少人看完。想骂的人完全可以等自媒体把其中某些句子断章取义做成短视频,然后直接蒙头开骂;或者就是无脑来一句“罗老师说得好”找黑子们骂回去。重点是罗翔,而并非“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这样宏大的命题。而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喜欢翻旧账,而众所周知,“罗圣”在这方面翻车次数不是一次两次。
罗翔于2020年9月退出微博
当一个人的过去不乏争议的时候,他是一个什么人就往往比他说的话更重要。两个特点一叠加,关于“民族主义”的讨论就被丢到爪洼国去了。甚至公众号上大批十万加的文章,在驳斥罗翔观点的时候都得拿着“罗圣”貌似被打脸的言论出来溜溜,才显得自己底气十足。很多很多年前,在美国还没建立的时候,有一本小册子在北美大陆疯传,最后对美利坚的殖民革命产生了很强的影响,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常识》,论述了政权起源等一系列问题。后人耳熟能详的所谓《人权宣言》或者《论法的精神》等名著,对当时北美的影响都不如这本名叫《常识》的小册子写这件事在这里当然不是为了回顾美国的历史,而是想很粗暴地说一下,人文社科是有“常识”的,而且很重要。当代人泛泛而谈的很多内容,其实在常识面前不堪一击,甚至往往违背常识。
托马斯·潘恩《常识》| 上海译文出版社
那谁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呢?那就是现在已经堪称臭名昭著的“公知”们。传播常识和公共知识分子这两个词都不应该有任何的道德属性在里面。在千禧年甚至是十年前以来,人们一度认为这个世界已经不需要“公知”了。互联网的伟大已经让每个人都可以很容易获得知识,大家不需要看一个脑瘫在那里自以为是地侃侃而谈。碎片化的信息潮流让人们几乎丧失了完整读完一本常识类作品的能力,道听途说和以偏概全成为了网络舆论的主流,就连罗翔自己的“公知”地位都是这种趋势下的产物。人们听了罗教授关于一点关于法考备考的段子,就觉得自己打开了法律世界的大门,随后罗翔就成了“圣”,甚至无所不通起来,那自然会出现“圣人翻车”的事情。罗翔真的没想成“圣”,但互联网就把他逼到了这一步;罗翔可能真想做个公共知识分子,但现在也没什么空间了。当庞大的流量变成罗翔的滔天富贵的时候,罗翔错以为自己是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公知,所以可以自得其乐地做一些普及工作,甚至对许多社会热点给一个自由的阐述,这就犯了大忌。直到今天,我们至今没有看到哪个公知,可以在一次次的热点事件的锐评中全身而退。公共知识分子把网络热点当介质,希望传播些什么;而网友们把他们当成了乐子,最后就变成了一种对人的评价与攻击。如此一来,罗翔和小杨哥或者其他什么网红,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即使抛开人设不说,罗翔这次被骂也很让人摸不着头脑。鲁迅所谓“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的比喻在此刻活灵活现了起来。无怪先生痛心疾首地认为“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罗翔说了爱新觉罗,立刻想到罗翔的辫子没剪干净,立刻想到罗翔骂了革命党,然后想到罗翔抹杀辛亥革命,想到罗翔是汉奸,最后就是罗翔其人如何如何,他曾经如何如何?
什么是民族主义,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一曰奴性,二曰愚昧,三曰为我,四曰好伪”的自省,全都无人问津。网络上的暴论,倒成了罗翔这篇文章的注脚,只不过是全然反面的。罗翔不是圣人,从哪个层面来说都不是,他会对自己非专业内的东西评头论足,导致翻车(比如这篇文章完全可以详细说说《大义迷觉录》这样的文献);也会在自己的讨论中掺杂很多自己的知识背景和私人感情;甚至还有莫须有的“屁股”问题......互联网上或者现实中也不存在圣人,可我们偏偏以此苛求公众人物。每一个有点良知和有点逻辑(尽管不多)的知识分子,其实都在和一个无形的怪物去做斗争,那就是世俗的价值观和不讲逻辑的一些执念。但斗得过的时候少,被打倒的时候多。王朔在很多年前面对窦文涛的一次访谈节目中,曾经发泄过这样的情绪:老百姓那种虚伪的道德感特别讨厌;从此我就不写这电视剧了。但有时候,也许包容王朔的这种“反动”,或者坐下来真的去读读罗翔的那篇文章,比让罗翔替秦桧跪在那里更有意义些。审核丨编辑:翟晨旭
排版丨编辑:立忞
转载、商务、作者招募合作丨请后台联系,凡本平台显示“原创”标识的文章均可联系编辑转载,未经授权转载视为抄袭。